中草药有细半吗 发现身边的中草药:细辛有毒啊?

2019-05-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细辛,今处处有之,然它处所出者不及 华州者真.其根细而味极辛,故名之曰细辛.今人多以杜衡当之,杜衡吐人,用时须细辨耳."其根细而味极辛,故名之曰细辛.细辛,历代以来在其身上一直不乏非议,至今提到他,仍旧让人热议.换句话说,细辛是一味很有猛料的中药,你准备好小心脏来看吗?中草药有细半吗 发现身边的中草药:细辛有毒啊?基本资料细辛的外形--叶片多破碎,若是完整者,就如心形或似肾状心形,先端急尖,基部呈现心形,其根须长而细.这样的外观,是比较有特征性的,只要稍微用点心,在一些湿润肥沃的背阴

“细辛,今处处有之,然它处所出者不及 华州者真。其根细而味极辛,故名之曰细辛。今人多以杜衡当之,杜衡吐人,用时须细辨耳。”

其根细而味极辛,故名之曰细辛。

细辛,历代以来在其身上一直不乏非议,至今提到他,仍旧让人热议。换句话说,细辛是一味很有猛料的中药,你准备好小心脏来看吗?

中草药有细半吗 发现身边的中草药:细辛有毒啊?

基本资料

细辛的外形——叶片多破碎,若是完整者,就如心形或似肾状心形,先端急尖,基部呈现心形,其根须长而细。这样的外观,是比较有特征性的,只要稍微用点心,在一些湿润肥沃的背阴处,看见了估计都能认得出来。

中草药有细半吗 发现身边的中草药:细辛有毒啊?

细辛遍布全国,处处有之,地域跨度很广,南到海南,北至黑龙江,西达西藏,想不认识他都难。但就药用价值来选择的话,一般选用辽细辛居多。

细辛饮片摄于九味堂中医馆

性味——辛温(名字有提示)

归经——心、肺、肾(长得也像心肾,这也是比较有意思的。)

中草药有细半吗 发现身边的中草药:细辛有毒啊?

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注意——有小毒。且不宜与藜芦同用。

这几条就是细辛官方标配性的资料。那么同城君要说的热点在哪?争议从何而起?

敲黑板

划重点就在:“有小毒”上(存在古今的差异)。在现代的《中国药典》里规定细辛的用法用量,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

这里在捎带解释一下,凡是收入到《中国药典》里的药,当其用法用量、炮制有明确规定,就具有法律效应。这里面最需注意的是一些有毒副作用的药。因为当使用的时候,如果因人为因素造成医疗事故,就会以此来作为判处的标准。

当知道药典里细辛有小毒这个点,你就能明白下面所说的争议在哪了。这为了防止用药过度而引发毒性反应,药典是规定细辛单用量不超过3g。

可是古方中,细辛用量往往大于3g。这就会有这样的现实问题,为了达到治疗目的,有时医生开方,细辛用量就超过了3g。如果不是名医,又没有经方作为依据,那么有些药店,也许就会拒绝把药开给病人,因为怕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当把细辛有小毒收入药典之后,不理解的人,当然是偏听为真,避之如虎。医患之间若是没有沟通清楚的话,还真会出现很多猜忌的事。

细辛真的就这么可怕,3g以上就让人产生中毒反应?那是不是真的就不应该用呢?先别急着下定论,请往下看。

细辛不过钱?

细辛从入药以来就算是一味常用药,在最早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里是以上品药的身份列入其中。因为其具有很好的散寒止痛之功,其止痛不仅针对外感的风寒引起的疼痛(头痛,牙痛尤为有效),寒湿入里也有神奇疗效。可谓是里外之寒皆可除。

加上入心肾经,温阳升阳的功效也很明显,一般和一些助阳散寒药配伍使用。另一点,细辛还有很明显的通鼻窍的本事。从这些功效来看,能用上的地方可多了。

一边是有毒,一边又是用处多多,想想都很有争议。古代医家会不会像现代人一样,坐下来规定用量,以此来降低风险发生?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古代医家可没那个条件。事实上,将细辛归为有毒的一类,一直到宋代才开始有明确提及。这就是因为宋代医家程承在《本草别说》中提到:"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

细辛不过钱,这也是后来药典用量中的一个参考标准。从此,细辛有毒这样一个帽子算是戴上了,一直到现在,越来越沉重。但是宋以前的医家可没说过。用汉代仲景的经方来说,用细辛的方子就有22处。

例如经方中的小青龙汤中细辛就使用三两,一两大致为15g,合起来就是45g左右,远远大于现代药典中3g的量!放到现在来看,这个量开出来,那真是没人敢给他药。

不过,宋以后就真的不大剂量的使用细辛了吗?那自然不可能的。有经方打底,还是有很多名医根据临床的辩证,该用上细辛时候,照样“下猛料”,10、20g也不在话下。很多名医的医案里也有记载,大剂量使用细辛疗效颇为显著。不过药典中细辛用量规定之后,现代的很多医家才开始拘束了起来。

怎样对待细辛

说到现代,这还得回到有小毒上来。近代针对细辛的毒副作用到底如何,的确做了很多的药理研究。在动物实验中就发现,单独使用细辛确实具有中枢神经中毒的现象。这就给本来就背负争议的细辛,在添一笔不宜使用的牌子。

可叹的是,不知道具体情况的病人,一听细辛有毒。若是恰好,自己的药方子中出现大剂量的细辛——胆小的估计就放弃了……这真真是哪里晓得呢!细辛的毒恰恰也是治病的法宝啊。

只要医生辨证正确,使用细辛并没有多大的问题。何况细辛有毒指的是单用的时候,而药方中使用细辛一般都是多味配伍使用的。这多味药的配伍,可以监制细辛的毒性,再加上,细辛煎煮时间越长,毒性也越低,综合来说,细辛的毒就不是问题了。

对于病人来说,就算细辛有小毒,但比起他体内的病邪,根本就不算是毒,反而是抗敌外出的武器!细辛,有小毒。但请相信,他毒不过伤害人的病邪,需要害怕的是病邪,而不是治病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