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心理 武志红博文的观点是伪心理学吗?

2019-04-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个问题,首先要回到心理学的定义和范畴.心理学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学术学科,研究人类的行为.思想情绪的产生过程,包括研究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想法.行为,属行为/社会科学.心理学中的主要基础分支包括发展.认知.生理.神经.测量.社会.工业组织.不正常心理等,研究方法必须基于科学实证研究,所以学术界所说的心理学是理科,是科学.武志红心理 武志红博文的观点是伪心理学吗?而心理咨询的核心是咨访关系,重视互动的艺术.国内大众,特别是无心理背景的咨询业者,喜欢把心理学和心理咨询混为一谈,把心理咨询的各种方法导向当

这个问题,首先要回到心理学的定义和范畴。心理学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学术学科,研究人类的行为、思想情绪的产生过程,包括研究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想法、行为,属行为/社会科学。心理学中的主要基础分支包括发展、认知、生理、神经、测量、社会、工业组织、不正常心理等,研究方法必须基于科学实证研究,所以学术界所说的心理学是理科,是科学。

武志红心理 武志红博文的观点是伪心理学吗?

而心理咨询的核心是咨访关系,重视互动的艺术。国内大众,特别是无心理背景的咨询业者,喜欢把心理学和心理咨询混为一谈,把心理咨询的各种方法导向当作心理学的分支,这很不恰当。咨询方法中,有一部分流派、理论能得到心理科学研究支持和验证,其效果能通过大规模双盲随机测试,而另一些咨询方法流派,虽然违背科学原则,无法用实证研究来验证解释,但只要心理暗示足够强大,可能也有些安慰作用,让部分来访者自我感觉改善。

武志红心理 武志红博文的观点是伪心理学吗?

目前的大规模实证统计表明,对心理咨询实际疗效影响最大的不是所谓的心理治疗导向/门派,而是治疗师个人的通用专业素养。

武老师赖以成名的是客体关系理论,源自精神分析,到底算不算心理学?靠不靠谱?美国心理学会APA把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 和它所关注的“潜意识”纳入心理研究的特别范畴,同时对协会认证的精神分析师设了很高的门槛:首先得是APA认可的心理学博士,然后专门在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认可的机构里经历四到八年精分博士后项目训练,并考察合格。

武志红心理 武志红博文的观点是伪心理学吗?

如果在中国引用类似的审查标准,靠谱的精神分析师的恐怕屈指可数。

除了客体关系理论,他也借鉴了家庭治疗的视角,把讨论的焦点放在家庭各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上,而不是孤立地关注单独个体。这种疗法基于周围环境对系统中个体性格行为的密切影响,有大量实证研究支持,所以武志红以“家会伤人”作为理论出发点,倒不是空想。但是,也许是为了够通俗迎合读者,也可能是长年被书商编辑催急了,他有些草率地用“巨婴”来一揽子解释各种问题,不能不说是过度了。

武老师的文章之所以广受关注,有一定的道理:他强调尊重个体感受与独立发展的主张,为许多在家庭中感到压抑的人呼喊发声,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共情。中国年轻一代的许多人际、婚恋问题,也确实可以聚焦为个体自我成长与集体主义(家庭/孝道)文化的之间矛盾。如果你对于在家庭治疗中应用客体理论有兴趣,我在这里推荐一本:《客体关系家庭治疗》, 作者是David E. Scharff.

每个人穷其一生都在寻求他人或自己对自己的理解,如果长期得不到他人/自己的理解、接纳,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巨婴国》试图完成的目标大概是:用武氏学说为国人五花八门的心理症结找到一颗逻辑自洽、又易于吞服的的万灵丹。

然而,武老师的雄心壮志忽略了一个事实:世上还没有哪个单一的理论,能像万能钥匙那样开解各种类型的人际心理冲突。一旦忽略了心理问题的复杂性,把一切问题绝对化简单化,逻辑上就会掉链子。前人中有类似尝试的,只有弗洛伊德在他的时代成功过,但如今他只被当作“先驱”,已不被公认为是心理学家了……

研究分析具体人物的心理,和研究心理学往往不是一回事。前者在文学创作、分析中很常见, 不是吗?武老师的文章其实大多属于这个范畴。心理学的饭碗在中国并不好端,考虑到现实形势,科学人去从事社会文化文本的研究创作,虽是转行走偏门,但也无可厚非。 武老师在和网友讨论时的,实际也承认自己现在所写文章并非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