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老年保健 老年保健生活常识

2019-04-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搞好老年保健,坚持劳动和体育锻炼,克服各种对健康不利的不良习惯,精神乐观,则可以延年益寿,为社会多作贡献.1.营养与饮食营养素的摄取,要保持健康水平,首先要保持膳食平衡.老年人代谢活动降低,对营养素的摄取比青壮年低.若摄食过少,容易发生营养不良性水肿.脚气病.坏血病.抵抗力减弱等.若摄食过多,则容易造成脂肪堆积,发生心血管疾病.肥胖病等.肥胖对老年人不利.近代医学研究表明,适量摄入能量对预防心血管疾病.肿瘤和延长寿命有着极大关系.什么是老年保健 老年保健生活常识(1)老年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以分解代

搞好老年保健,坚持劳动和体育锻炼,克服各种对健康不利的不良习惯,精神乐观,则可以延年益寿,为社会多作贡献。

1、营养与饮食

营养素的摄取,要保持健康水平,首先要保持膳食平衡。老年人代谢活动降低,对营养素的摄取比青壮年低。若摄食过少,容易发生营养不良性水肿、脚气病、坏血病、抵抗力减弱等。若摄食过多,则容易造成脂肪堆积,发生心血管疾病、肥胖病等。肥胖对老年人不利。近代医学研究表明,适量摄入能量对预防心血管疾病、肿瘤和延长寿命有着极大关系。

什么是老年保健 老年保健生活常识

(1)老年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以分解代谢为主,消耗较多的蛋白质,所以需要丰富的蛋白质来补充。但蛋白质摄入不宜过多,否则会加重肝脏和肾脏的负担,增加体内胆固醇的合成,对心血管有害。含蛋白质丰富而又适合老年人的食物有豆类和鱼类。含胆固醇较多的食物,如蛋黄、肝、肾、心、脑等动物内脏,不适合老年人食用,尤其是体胖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

什么是老年保健 老年保健生活常识

(2)过多的脂肪摄入对老年人并不适宜,因为老年人对脂肪的消化能力差,吸收比较慢,并且吸收后容易在体内造成脂肪堆积。为了保持体内营养平衡,老人应尽量选食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油脂,如菜油、豆油、花生油等植物油,其中以菜油最好。动物油脂、牛奶,奶油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容易促使血浆中胆固醇上升,对健康无益。

什么是老年保健 老年保健生活常识

(3)老年人对矿物质的吸收能力减弱,常会引起缺铁和缺钙现象;由于体内合成维生素能力降低,也常会引起维生素A、B1、B2、C的缺乏。上述营养素在豆类、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较为丰鼠其中适合于老人进食的有豆制品、芝麻酱、海带、虾皮、芹菜、油菜、水果等。

(4)碳水化物是体内热量的来源,我们平时所吃的米、面,糖等均为碳水化物。由于老年人能量消耗较少,过多食入碳水化物,容易转变为脂肪在体内贮存。对于肥胖和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应限制碳水化物的摄入量。

合理饮食

除了注意适当营养素摄入外,还必须合理饮食。老年人由于味觉减退,食欲降低,消化能力下降,吸收能力较差,所以烹调配膳要照顾老人的生理特点,使食物美味可口,易于消化,营养丰富。

(1)要注意食物多样化和定时定量进餐,切忌偏食、暴食。偏食容易造成体内营养失调而引起营养不良性消瘦,降低对病原体的抵抗力。老年人的胃肠适应能力差,暴食容易造成急性胃扩张,甚至诱发心肌梗死。所以,食物要粗细搭配,即使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也不要完全拒绝食肉,而应有选择、有限制地进食。

(2)食物应当切碎煮烂,如做成肉糜,菜泥、果汁、羹、汤之类的食物,既有利于消化,又有利于补充水分。有的老人由于味觉减退,喜欢吃味浓、油腻和油炸的食物,这类食品不容易消化,应注意节制。

(3)不要偏爱生、硬,过冷,过热等刺激性强的食物。老人的口腔唾掖分泌减少,牙齿松动或脱落,生、硬的食物又不易嚼碎和消化,从而增加胃肠负担。对过冷,过热的食物,老年人的肠胃不能适应,食道和肠胃经常受过冷过热的刺激,还容易诱发癌症。

(4)老年人因体内糖储备较少,对低血糖的耐受力较差,易有饥饿感和头晕,可在早晚或两餐之间进食少量点心。

(5)吃饭要细嚼慢咽,以利于消化。吃饭时要少讲话,以防食物呛入气管。饭后可适当小歇或散步。散步可以改善消化功能,促进肠管有规律地蠕动,有益消化和吸收。

2、精神、环境和作息制度

(1)精神要愉快:精神乐观愉快是保持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方面。积极参加各种文娱活动,可以丰富生活内窖,使情绪快乐,同时也是一种积极休息。适合老人的文娱活动很多,如看戏,看电影,阅读书报杂志、小说等,但不要使眼睛过度疲劳;也可去公园散步,参观各种展览会;有条件的还可以种花、养鱼、狩猎、钓鱼、集邮、集影、旅游等;这些都是很有益的活动。

至于下棋、打乒乓,打扑克等游戏,应根据自己的精力来进行,因其具有竞争性,时间久了会使大脑兴奋忘却疲劳。大脑过度兴奋则容易引起血压急骤升高而导致中风。

(2)环境要安静:环境与健康长寿有着密切关系。优美而安静的环境可以使人精神愉快,对健康也有极大帮助。据调查,大约有80%的长寿老人居住在山区和农村,尤其是山区的比例为高。所以说,山区和农村是比较适合老年人居住的环境。

山区的气温、湿度、气压均较低,空气新鲜,日照强,且有大量的紫外线,具有消毒作用;山区空气中的阴离子较多,可增强人体的生活能力,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并有助于提高呼吸功能。农村的环境较城市安静,空气新鲜,高大建筑物少,环境宽旷,阳光充足。这些确为老年人居住的理想环境。

(3)作息要有规律:生命活动是有一定规律的,老年人的生活更应该有一定的规律。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老年人最合适的睡眠时间为每天6―7小时,除了晚上正常睡眠外,可增加一些午间休息,每天午饭后休息0.

5―1小时。其次,要定时作息,早睡早起。俗话说:“每天起得早。八十不觉老。”睡前不要用脑过度,晚饭不要吃得太饱,以免影响睡眠。早晨空气新鲜,环境安静,清早到室外活动一下,呼吸新鲜空气,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生命功能。第三,要饮食有节,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少吃零食。

3、良好的卫生习惯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保持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保持年轻时的良好卫生习惯外(如经常保持头、面、手部的清洁,勤理发,勤换衣服,勤剪指甲等),还要注意养成老年人特殊的卫生习惯。

(1)老年人牙齿稀疏,口腔粘膜抵抗力减弱,;每日早晚应各刷牙一次,晚上尤为重要,这样可清除残留的食物渣滓。装有假牙的,每晚临睡前也应取下洗刷。

(2)老年人洗澡不必过勤,因老年人皮脂腺萎缩,多洗澡可使皮肤干燥而发生瘙痒症;老年人体力弱,多洗澡又容易过度疲劳。

(3)养成良好的定时大便习惯,一般每日一次,两次也可,但要固定时间。大便时不要看书报,或蹲的时间过长,以免发生痔疮和便秘。

(4)老年人衣服鞋袜应宽大柔软,穿着方便,老年人新陈代谢降低,血液循环较差,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很敏感,必须注意随时调整衣着。

4、劳动和体育活动

(1)劳动、体育活动与健康的关系: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对保持身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大量的老年学调查资料指出:合理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对于提高老年人生理功能,保持旺盛的精力,愉快的情绪很有帮助,并可培养坚强意志,预防疾病。唐代着名医生孙思邈就曾说过:“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这句话是有科学道理的。

(2)劳动和体育锻炼的项目:老年人的劳动,以轻体力劳动为主。适合老年人的体育活动项目很务如早操、散步、快走、乒乓球等。体力较强健的也可以参加游泳等较为剧烈的运动。最为适用、最普遍的是太极拳、保健按摩、老年保健体操等。此外还有健身转腰法、气功、武术等。各人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锻炼项目。

(3)劳动和体育活动的注意事项:老年人身体务器官的功能均已下降劳动与运动的量不能过分,应根据各人的年龄和以往的基础量力而行,然后循序渐进,逐步增加。劳动和运动的时间不宜持续过久,劳动和运动过程中亦要注意适当休息。

患有慢性器质性疾病的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参加劳动和运动。

老年人不宜参加带有竞赛性,突击性、强度大、速度快的劳动和运动,如快速跑、篮球比赛、足球、举重等;也不宜长时间进行过于单调的重复劳动。并应避免快速、旋转或低头的动作,以及有可能摔跌的动作,也应避免夏天在烈日下劳动和运动。

劳动和体育活动都要持之以恒,保持经常性和规律性,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5、克服不良习惯

老年人在长期的生活中,往往养成各种嗜好。有些嗜好和习惯对健康是不利的,应该加以克服。

吸烟会刺激呼吸道粘膜,容易产生慢性咽炎、喉炎、气管炎等。其烟雾中含有大量有毒物质,吸入后可使血管收缩而导致心绞痛、栓塞性脉管炎等。另外,大量吸入有毒物质还会加重肝脏和肾脏的负担,引起肝肾疾患。长期吸烟则容易发生肺癌,肝癌及其他癌症。所以,有吸烟习惯的人,应该戒烟,以消除和减少有害物质对身体的损害。

饮酒,少量有助于提高食欲、舒通血脉、兴奋情绪,过量则有麻痹神经和致病作用。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说过:“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风,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之精,生痰动火。”饮酒过量以后,可使胃轻度充血或造成炎症,抑制消化功能;还会麻痹血管中枢,使血管扩张、体衷循环旺盛,从而增加心脏负担。

经常次酒,可使肝脏发生脂肪变性,使体内维生素B1消耗过多而产生脚气病。也可使机体的防御能力降低。所以,有饮酒习惯的老年人应尽量不坎或限制饮量,切不可过量。

茶叶含有咖啡因、茶碱、挥发油和大量鞣酸。适量饮茶能兴奋高级神经中枢,使精神兴奋、思想活跃、消除疲劳;并可直接兴奋心脏,扩张冠状动脉,促进血液循环;还有松弛平滑肌作用,可缓解支气管哮喘、胆绞痛等症状;又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饮茶可帮助老年人建立饮水习惯,减少便秘的发生,减轻肾脏的负担。但是过多的喝浓茶不好。因为大量的咖啡因和茶碱进入体内,容易引起失眠、心悸、头痛、耳鸣等不适症状,尤其在睡前饮用,则往往影响睡眠;大量的鞣酸进入体内,可使食物中蛋白质疑固,从而影响消化。

有些老年人喜欢在冬季服用一些中药滋补剂。传统医学认为,在冬季(冬至后)阴气开始消退,阳气逐渐生长,在闭藏中含有生机。此时进补,药物易于吸收和发挥效能,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所以,在冬至后服用一些滋补剂,对虚弱老人或病人是有帮助的。

但是,中药各有偏性,并不对所有的人都适宜。某些慢性病的患者,服用滋补剂后,可造成治疗的复杂化。有些实证病人也会出现四肢倦怠、心悸、头晕、失眠等虚弱症状,如进服滋补剂则反而会加重疾病。所以,滋补剂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或先从小量开始,若无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出鼻血、生口疮、口干舌燥、身热烦躁等,再逐渐加大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