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才女抗日英烈——陈康容

2017-07-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陈康容(女),原名月容,永定县岐岭乡人,1915年生.其父陈雪梅,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辛亥革命失败后,他偕日本籍妻子侨居缅甸,开照相馆为业,生下2男5女,月容排行第二.厦大文学系高材生1930年,月容同姐姐月珍随父返回故乡岐岭探亲.她难舍祖国的锦绣山川,依恋亲爱的同胞和姐妹,不愿再去异国寄人篱下,便到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读书,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她考入厦门大学文学系深造.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教育下,她的思想日益进步,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34年春,中共

陈康容(女),原名月容,永定县岐岭乡人,1915年生。其父陈雪梅,早年留学日本,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辛亥革命失败后,他偕日本籍妻子侨居缅甸,开照相馆为业,生下2男5女,月容排行第二。

厦大文学系高材生

1930年,月容同姐姐月珍随父返回故乡岐岭探亲。她难舍祖国的锦绣山川,依恋亲爱的同胞和姐妹,不愿再去异国寄人篱下,便到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读书,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她考入厦门大学文学系深造。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领导教育下,她的思想日益进步,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34年春,中共在厦门的地下组织受到国民党军警的破坏,不少进步学生被捕被害,月容的安全受到威胁,被迫再去缅甸,在仰光华侨女子中学任教。她既教书又育人,上语文课时,她选用高尔基《我的大学》、《海燕》,鲁迅、丁玲的作品作教材;上音乐课时,她教学生唱抗日救亡歌曲,课余时间,又和师生们一起排演进步话剧。月容喜爱文学,喜写诗歌和散文,与女友黄怀平、王琴鹤等人共同加入缅华进步文化团体“椰风社”。她常以“阿莹”为笔名,给《仰光日报》副刊《椰风》撰稿。后来,她又办了妇女夜校,除义务传授文化知识之外,还宣传妇女解放、抗日救亡的道理。

1937年春,陈月容毅然告别父母和姐妹,回到厦门,住在高中同学陈鹭涛的家里,认识了共产党员谢忆仁等人,同中共厦门工委取得联系。她一面到街头巷尾教妇女儿童唱救亡歌曲,一面用“胜子”的笔名为《星光日报》副刊《星星》、《实艺》撰稿,宣传鼓动妇女和青年以实际行动抵抗日本侵略者。

新婚不久被捕的革命家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的形势下,她和谢忆仁等地下党员组成中共厦门妇女支部,随后参加“中国妇女慰劳前方抗战将士总会厦门市分会”和“厦门市文化界抗敌后援会”的工作,担任市慰劳工作团宣传股长。她夜以继日地工作,上街演讲,教唱歌曲,演出戏剧,动员民众抗日救亡。当年11月,中共厦门市委派月容等到龙岩后田,参加中共闽西南特委举办的训练班学习,她改名陈康容。学习期间,她和特委宣传部负责人、训练班的理论教员黄会斋建立了革命情谊。次年春天,闽西南红军游击队改编成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二支队,开赴苏皖前线抗日。国民党顽固派和地主富豪,以为时机已到,不断制造迫害新四军家属和后方留守人员的事端。中共闽西南特委便派干部到各县农村,开展工作,消弭摩擦。康容受特委指派,带上训练班华侨女青年郑兴楚(化名陈华)以姐妹相称,到岐岭开展工作。她们与嫂子卢秀珍一起居住,中共岐岭地下支部书记陈荣松,当时以“保长”身份公开活动,便介绍她俩到岐岭小学当教员。取得此职业作掩护后,康容担任中共地下支部宣传委员,积极开展公开和秘密的革命工作。1939年春天,康容与黄会斋结为夫妻,第二年在广东梅县丙村革命接头户家里生下孩子。此时,国民党顽固派正在制造第一次反共摩擦,粤东的局势也随之紧张起来,黄会斋不得不转移到闽南去工作,康容只好回到岐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