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蔡启瑞 化学泰斗、中科院院士、厦大教授蔡启瑞辞世!

2017-05-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蔡启瑞1913年生,厦门翔安马巷人.著名物理化学家.中科院资深院士.厦大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中国催化科学研究与配位催化理论概念开拓者.1950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6年回到母校厦大任教;1958年秋,在厦大组建中国高校首个催化教研室,开创中国催化科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基地;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厦大最老院士蔡启瑞昨日7时26分辞世,享年104岁.走过一个多世纪,蔡启瑞一生献给了热爱的化学事业.病床上的最后几年,蔡老脑子依然活跃着,常常说出别人不懂的"密码&qu

蔡启瑞1913年生,厦门翔安马巷人。著名物理化学家、中科院资深院士、厦大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中国催化科学研究与配位催化理论概念开拓者。1950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6年回到母校厦大任教;1958年秋,在厦大组建中国高校首个催化教研室,开创中国催化科学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基地;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厦大最老院士蔡启瑞昨日7时26分辞世,享年104岁。

走过一个多世纪,蔡启瑞一生献给了热爱的化学事业。病床上的最后几年,蔡老脑子依然活跃着,常常说出别人不懂的“密码”。

他曾说:“其实,我这一生最爱的只是一间实验室。”甚至在他昏迷前,仍喊着“催化剂”。

但是,面对时间这个永恒的强大对手,蔡老还是输了。他电脑里那些“达·芬奇密码”般复杂的模型图,或将成为未解的“蔡老猜想”。

我们试图从蔡老的家人以及科学界后辈们的口中来了解这位老人,希望这位“世纪院士”的科学成就和崇高的品格能为大众所知。

用美军战俘换回的科学巨匠

在马巷镇的一个小巷里,幼年的蔡启瑞在这里成长。童年的求学生涯,蔡启瑞几乎都是依靠奖学金度过。

1947年,因成绩突出,厦大选派蔡启瑞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留学。3年后,蔡启瑞顺利拿到博士学位,他婉拒北京、上海知名高校邀请,准备回母校厦大,将自己所学报效国家。

不料,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美对峙,在美的中国专家学者,一概被滞留。这批人中,包括蔡启瑞。

彼时的蔡启瑞心急如焚,年年递交回国申请,收到的都是拒令。1950年,厦门大学29周年校庆,有家不能回的蔡启瑞在越洋电报中写道:“祖国大地皆春,我怀念您啊,祖国!”

直到1955年8月1日,中美两国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中国方面以释放11名美国飞行员战俘为条件,要求美国取消扣留中国留学生法令。在中国政府的交涉下,美国移民局最终不得不同意提前放行,蔡启瑞是这11名留学生之一。

1956年3月,刚刚获准回国,蔡启瑞便匆匆订好船票,一边进行业务移交,一边日夜打点行装,最重要的是科研资料整理,而他的薪水、汽车、保险金都不要了。

朋友劝他等一等,他却回答:“我一天也不能再等了!”

80多岁自学电脑做复杂模型

著名科学家、中科院原院长卢嘉锡曾用“探赜索隐老而弥笃,立志创新志且益坚”来概括蔡启瑞的求学科研路;理论学家唐敖庆院士称赞他“学如行云流水,德比松劲柏青”;业内人士尊称他为“蔡先”。

厦大校方曾说,蔡启瑞的科研之路由三大块组成:配位络合催化理论、固氮成氨和碳一化学。他曾获三次国家自然科学奖,这是国家含金量最高的奖项,一般来说,获得一次已经很了不起了。

1990年,蔡启瑞78岁时,主动提出“退休”降薪,成为“院士退休”第一人。然而“退休”后的他仍是天天一大早就来到实验室, 80多岁了还自学电脑,做复杂的模型结构图。他在钻研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课题———化学模拟生物固氮,这个题目的难度堪比“哥德巴赫猜想”,直到他的健康情况无法再令他支持下去。97岁那年,蔡老摔倒了,之后就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蔡启瑞的长子蔡俊修说:“刚进医院的前两年,他还在构思化学模拟生物固氮的模型,长年累月地想,连说的梦话都是些极少有人能懂的‘密码’。”

在他还能说话时,他的学生去医院看他,他伤感地告诉他们:“我的手不灵了,今后不能打电脑了,我还有很多事要做,可是,现在身体不允许了。”

这是一条孤寂的路,蔡老的科研之路仅仅是输给了时间。

和蔼的院士健谈的老人

得知蔡老去世的消息,海西晨报老记者蔡国烟第一时间翻出一篇专访,时任新华社记者的他当年采访了蔡启瑞等三位中科院院士,文章刊登在1987年8月《瞭望》海外版。

“这是惟一一次采访,却令人印象深刻。”蔡国烟告诉记者,1987年8月第三届中日美催化会议在厦门大学召开,当时作为新华社的记者的他在厦大招待所采访了蔡启瑞,蔡启瑞并没有盘问他,仅仅了解了采访意图后,就侃侃而谈。

时年,蔡启瑞已75岁,思路却十分清晰。“作为一名文科生,我对生物化学并不了解,而蔡老却能讲得通俗易懂,让我可以顺利地记下笔记,最后整理刊发出来。”在蔡国烟的印象中,无论是面部表情还是说话语调,蔡老都十分和蔼,与他交流时,丝毫感受不到这是一名中科院院士,更多似是一名普通老师,在“学生”面前传道授业解惑。

心怀教育回乡设立奖学金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翔安马巷人,虽然一生奔波,蔡启瑞先生却没有忘记自己的故乡,对马巷这片土地非常有感情。

翔安区教育局副局长许海建介绍,从去年开始,蔡启瑞虽因摔倒卧病在床,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特意在翔安一中和马巷中心小学设立了“蔡启瑞励志奖学金”。“原先是设立每年两万元奖学金,大概在12月,要颁发的时候一家厦大校友企业又追加了1万元。”翔安一中和马巷中心小学16名品学兼优的学子,每人收到了1000元至2500元不等的奖学金。

“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之子,蔡老热爱桑梓、奖掖后辈的殷殷之情,深深地打动我!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昨晚,听闻蔡老辞世,翔安一中副书记王永富发朋友圈缅怀。作为翔安这边土生土长的资深院士,蔡启瑞在马巷影响很大,尤其对翔安的学子来说,是学习的楷模,更是一种学习的动力。

在王永富的印象中,蔡启瑞先生为人低调,在去年举行奖学金签订和颁发仪式之时,因为身体原因没有出席,特意交代儿子———厦大教授蔡俊修代表出席,在颁奖仪式上,蔡俊修也秉承蔡启瑞先生低调作风,只是上台简单说了几句。

据马巷中心小学校长许成绩介绍,蔡启瑞最早就读于马巷中心小学,是马巷中心小学的老校友。“蔡老虽逝,但音容宛在,风范长存。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是一位智慧和品德双馨的杰出代表,他求学孜孜不倦,从小打下深厚的基础。”在许校长记忆中,蔡启瑞为人谦虚谨慎、平易近人、胸怀开阔。“更让我们敬重的是蔡老对母校、对教育的一片赤子之心。先生心怀教育,回报母校,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动容。”

“上个月蔡俊修教授还和我聊,准备将这里的老房子改成他父亲的纪念馆和教育基地。”翔安马巷五美社区书记陈清楚透露,蔡启瑞老家就在马巷五美社区。蔡老一家原来的两层红砖古厝,由于久未居住,被白蚁侵蚀,去年他们将老房子翻建好了,希望能让蔡老以后落叶归根。陈清楚还告诉记者,他将组织社区老街坊一同缅怀蔡启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