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天新的夫人 诗人、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蔡天新:这些学生的迷茫源自中小学

2017-05-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出自浙工大图书馆的这份问卷里,在关于阅读障碍的调查中,"想读书,但不知读什么书"占到28.78%,"找不到喜欢的书可读"的也有17.27%

在出自浙工大图书馆的这份问卷里,在关于阅读障碍的调查中,“想读书,但不知读什么书”占到28.78%,“找不到喜欢的书可读”的也有17.27%。

许多理工科学子们发出了同样的疑惑:“我知道读书大有裨益,可是,我该读哪些书呢?”

或许,如今,他们的眼前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书架,有实体的,有虚拟的,可是令他们倍感迷茫的是:哪些书才是好书?真正适合自己的好书,该到哪里去寻找?

于是,他们纷纷放弃了购买纸质书,转向不花钱的阅读方式。去图书馆借书的高达37.07%,选择网上在线阅读者也有25.43%。而分别去实体书店和网络书店买书的,都只有12.07%,加起来还没有网上看书的多。

而在他们选书的依据中间,“书名很有意思”这个颇有些“无厘头”的理由,达到了18.75%,高居第二,甚至超过了“作者是自己喜欢的名人或名家”(17.71%)。

“看书名来选书的,比凭着作者选书的还要多,足够说明,很多大学生在阅读的自主性培养上还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蔡天新这样解读道。

以诗人、作家的身份满世界旅行,同时又是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蔡天新这位“奇人”横跨文理两科,对理工科学子的阅读生活自然了解颇深。

“大学生的这个问题,根源很可能出在中小学阶段。”蔡天新说,“在读中小学时,课外读一些什么书,往往是语文老师给出一个书单,家长也很少给孩子推荐。这种被动接受式的‘要我读’,加上沉重的课业升学压力,久而久之,让学生丧失了‘我要读’的主动选择的意识与能力。进入大学阶段,环境一下子自由宽松了,可是他们却不知该怎么选书了。”

如果我们的中小学因为客观条件所限而有所缺失,大学里还可以通过经常性的讲座来补上这一课。“在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讲座往往由团委来组织,在决定邀请对象时,经常是学生们自己决定。”


不过在蔡天新看来,浙江的大学在这方面做得不太好。“在我们的高校里,请谁来做讲座,常常是领导、老师拍板。而且,老师之间相互交流比较少,也很少在课堂上告诉学生哪些书是好书、怎么去选。师生之间交流的氛围,还比不上一些企业、机关那么热情。”


“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理工科毕业生尤为需要想象力、创造力,而各个门类的好书在这方面对他们太有用了。”蔡天新希望,浙江的大学校园里,能够多一些学生自己选择的讲座,多一些自由交流、辩论的场合和空间。记者屠晨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