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

2017-05-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茅以升,字唐臣,1896年1月9日出生在镇江.以升自幼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地方.从性格上看,以升继承母亲韩石渠的地方较多,而他的哥哥以南和弟弟

茅以升,字唐臣,1896年1月9日出生在镇江。以升自幼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地方。从性格上看,以升继承母亲韩石渠的地方较多,而他的哥哥以南和弟弟以新则更像父亲。以升生来就很聪明,记忆力超强,口才也很好,喜欢交际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这一点很像其祖父茅谦。以升7岁进入柳翼谋办的新学校——思益小学。但此前他在3岁的时候就随母亲识字并和祖父学写毛笔字,4岁的时候同哥哥以南一起进入南京牛市贾治邦私塾学了两年《论语》。

当时思益小学的校长是陶逊,柳翼谋教国文和历史。另一位国文教师叫梁公约,诗画都非常好。以升曾在文章中回忆说:当时文化界人士所用的折扇,以能得到柳翼谋的字、梁公约的画而自豪,称之为“双璧无瑕”。可见思益小学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才子聚集的地方。

以升有超人的记忆力,谁都知道他可以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多位。他打小就已经显示出了这方面的优势,他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以升上新学校后,祖父担心他忘记古文,疏懒毛笔字,一有时间就来长子家督促孙子学习。茅谦的教授方法是,自己选一篇古文,一边抄录一边讲解,然后要以升第二天把这篇文章熟背下来。以升回忆说:“有一天,爷爷抄录的是《滕王阁序》……抄写完毕,爷爷放下笔,转过身来看着我说,你好好读一遍,然后把它背下来。他的话还没说完,我就开始背起来了,背得一字不差。爷爷非常吃惊地看着我,问我什么时候读的这篇文章,我说刚才你写的时候我已经记住了。”

儿时打下的坚实的古文底子使以升日后受益匪浅。他虽然选学工科,但始终喜欢阅览各种人文、历史类书籍,喜欢文学、电影和戏剧。留学期间还写过话剧,晚年更是写了很多文章。以升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的教育,他受的教育很全面,古今中外,文学格致,样样都懂。

成绩优异,在美国康奈尔为唐校挣足面子

以升1911年秋天进入唐山学校学习,年底就传来辛亥革命成功的消息,第二年孙中山就任大总统,以升非常兴奋,因为自己的父亲也参加过辛亥革命。同班同学中杨杏佛等人已经出发去南京,准备为南京新政府效力,同学也劝以升一起去。以升坐不住了,给母亲写了封信,说他要回南京,投效孙中山政府。母亲很快回信说:“要先有学问再革命 。”以升接到信很不以为然,一再表示要停止学业回南京。母亲这时拿出杀手锏,她在最后一封信上写道:“如离开学校,则不以你为子。”

1916年,以升从唐山路矿学院毕业,这四年中以升总平均分为92分,在唐校为空前绝后。同年夏天,北京的清华学校第一次招考各大学校的优秀毕业生,资送美国念研究生,名额只有10人。另招10名中学毕业女生,也资助去美国上大学。因为报名者甚众,清华决定由各学校保送报考,唐校自然保送了以升去清华***。***完毕,以升回到南京,家人都问他考得如何,以升摇摇头说,恐怕希望不大,大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考题太简单,人人都能考取,家人听了也不再说什么,只等着结果下来。过了两个星期,以升接到唐校的信,不知是喜是忧,他拆信的时候手颤抖得几乎拆不开,母亲在旁边也替他紧张。信拆开一看,原来是好消息,以升被录取了,全家欢呼雀跃。

在办入学手续时,康奈尔大学一名负责人对以升说,他们学校从未接收过来自唐山路矿学院的学生,不知这些学生的水平如何,因此需要***后再决定是否录取他们。这名负责人的话让以升心里开始打鼓。

***结果居然不错,比其他几个学校来的学生考得都好,从而顺利进入康奈尔研究院。以升为唐校挣足了面子,康奈尔学校从此规定,唐校毕业的学生今后不用***,可直接入校。以后唐校来康奈尔留学的中国学生也越来越多,唐山路矿学院也因此同康奈尔大学的关系很好,唐校的一些教学方法甚至也受康奈尔学校的影响,以至于唐校此后有“中国康奈尔”之称。以升选了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当时与他同一专业的还有罗英、郑华,他们三人成为专攻桥梁专业的第一批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