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璟《摊破浣溪沙》原文·翻译·赏析

2017-07-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满塘鲜艳的荷花都凋谢了,翠绿的荷叶也残败了.愁人的秋风吹起了绿色*的波纹,使人产生无限的哀愁.这荷花和时节一样都憔悴了,叫人不愿再看.梦中想

满塘鲜艳的荷花都凋谢了,翠绿的荷叶也残败了。愁人的秋风吹起了绿色*的波纹,使人产生无限的哀愁。这荷花和时节一样都憔悴了,叫人不愿再看。

梦中想着国家边塞的战事,醒来时却正淅淅沥沥地下着秋雨。小楼上传来玉笙那哀婉幽怨的吹奏之声,使人感到秋的寒意和无限的凄凉。倚着栏杆远望,心中有多么愁苦,又流了多少泪水啊!

李璟(916-961),初名景通,字伯玉,徐州人,南唐烈祖李昪长子,五代南唐中主。在位十九年,因受北周的威胁,迁都南昌,抑郁而死。其词仅存四首,风格凄婉。

这首词是南唐中主李璟的一篇得意之作,历来备受名家推崇。据说,一次词人戏谓冯延巳: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说: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 也。这是真心话,决非奉承之辞?词人通过秋景写心中忧愁,写出了一国之君在国家面临灭亡危险的时候却无能为力的无限哀愁。

开端菡萏香销翠叶残一句,从词语的选用上,便已达成了一种深微的感受。菡萏即荷花,亦称莲花,后两者较为浅近通俗,而菡萏则别有一种庄严珍贵之感。翠叶即荷叶,而翠字又表现了一种情感上的珍美。然后于菡萏之下,缀以香销二字,又于翠叶之下缀一残字,诗人虽未明白叙写自己的任何感情,而其对如此珍贵芬芳生命的消逝摧伤的哀感,便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次句继之用西风愁起绿波间,便是写珍美的生命在充满萧瑟悲伤的环境中重现。西风二字原已代表了秋季的萧杀凄清,其下又接愁起绿波间,便造成多种不同的联想和效果:一则就人而言,满眼风波,使人想见其一片动荡凄凉的景象;再则就花而言,绿波原为其托身之所在,而今则绿波风起,当然便更有一种惊心的悲感和惶惧,故曰愁起。愁起者,既是愁随风起,也是风起之堪愁。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韶光一般指春光,伸引为青春岁月。这里的韶光后紧跟憔悴,既是美好的景物时节的憔悴,也是美好的人间年华容色*的憔悴。所以下面的不堪看,才有无限深重的悲慨。

此词上阕从菡萏香销的眼前景物叙写下来,层层引发,直写到所有的景物时光与年华同此凋伤憔悴的下场,并与韶光不堪看做结,呼应了开端的菡萏香销西风愁起的景色*。

词的下阕前两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是对上阕的呼应。上阕景中虽也有人,但基本上却是以景物之感发为主;下阕则是写已被景物所感发以后的人之情意。鸡塞是鸡鹿塞的简称,是汉时一个边塞,原句出自《汉书匈奴传下》:又发边郡士马以千数,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因此后人多用鸡塞以代指边塞远戍之地。全句寄托着思妇之情,因而才有着细雨梦回的情意。

小楼吹彻玉笙寒中小楼之高迥,玉笙之珍美,吹彻之深情,方能体会到细雨梦回小楼吹彻之苦想与深悲。这一种意境,一直到多少泪珠无限恨,方将前二句所渲染的悲苦之情以极为质直的叙述一泻而出,正好像引满的弓箭,一举中的。然而一发之后,却又戛然而止,把文笔一推,不复再作情语,而只以倚栏干三字做了结尾。遂使得前一句之泪与恨也都更有了一种悠远含蕴的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