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传祥后代 时传祥后人给万里拜年 王光美赞时家三代劳模

2017-10-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历史的缘分造就特殊的情谊拜访几位特殊的长辈已成时传祥后人春节的惯例大年三十,噼噼啪啪的爆竹声驱赶着严冬的寒意,也催促着街头行人回家的步履.一

历史的缘分造就特殊的情谊拜访几位特殊的长辈已成时传祥后人春节的惯例

大年三十,噼噼啪啪的爆竹声驱赶着严冬的寒意,也催促着街头行人回家的步履。一辆黑色索纳塔穿过长安街向中南海疾驰,进西门,沿着结了一层薄冰的南海水岸前行,这条路,时纯利熟悉:“每年春节都要来看望万里伯伯!按我们山东人的习惯,我常喊他万里大爷。”

90岁高龄的万里老人已守候在客厅沙发上,一件深色中式便装,面庞红润有光,见来人,万里老人含笑招手:“小时啊,我给你拜年啦!”见时纯利身后还跟随一位手端花盆的小伙子,老人发问:“这是谁呀?”

将一盆盛开着红粉黄三色的凤梨花摆放好,时纯利和小伙子几步走上前来:“万里大爷,给你拜年了!这是市总工会的司机小刘。”万里老人与小刘握手说道:“小刘,也给你拜年啦!”此前,“只在电视上见过这么大领导”的小刘,连忙躬身答道:“给万老拜年,祝您健康长寿,春节愉快!”

坐在万里伯伯身边,操一口山东口音的时纯利与老人促膝而谈:“万里大爷,今天是年三十儿,我代表我们兄妹四个、全家十几口人,给你拜年,祝你老健康长寿,新春愉快!”万里老人朗声作答:“我给你们全家拜年!祝你们兄妹几个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成长,好好工作,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告辞前,时纯利送上拜年的礼物:“万里大爷,我给你带来一些‘六必居’的小咸菜。”“很好!给我放那儿。”万里老人手指茶几说道:“我早上喝粥时吃。”从1965年11岁时初见这位万里伯伯,时纯利感觉几十年不变的,仍是他身上那种“平民市长”的作风。

就在此前一天,时纯利还手提在医院门前购买的一篮水果,到病房看望84岁的王光美老人。

坐在病床上的王光美老人,一眼见到时纯利走来,清癯的面庞露出笑容,她双手抱拳说道:“小时,给你拜年啦!祝你们全家、大人小孩儿都好!”时纯利上前握住“光美妈妈”的手,忙不迭地代表兄妹、代表家人给“老妈妈”拜年问好。

这时,身边工作人员提醒说:“纯利已经不在环卫局工作了,他现在是市总工会副主席。”老人家听后频频点头,谆谆叮嘱:“你老父亲当年是全国劳模,你搞工会工作代表职工的利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为大家办实事。这是很好的工作,也是为人民服务的工作。”

时近中午,时纯利以祝福的话语告别“光美老妈妈”,他希望老人家早日康复出院,还能像往年春节那样,到她温馨的家里共话家常、辞旧迎新。

一脸憨厚、排行老三的时纯利扳起手指,春节前后,他还要给“瑞环大叔”、“健行大叔”等一一拜年。他说:“连同万里伯伯、光美妈妈,我从不称呼他们的‘衔儿’。我这个掏粪工人的家庭,同这些领导人之间的情谊,非同寻常,这是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缘分。”

■一段名言和一支金笔的故事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一句“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引领了怎样一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平等观念?

灾难在此“伏笔”,情谊也由此“缘起”

这是一幅历史的画面:

1959年10月26日,参加全国群英会的代表们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当刘少奇主席紧紧握住时传祥那双整日与粪便打交道、结满老茧的大手时,一段经典名言由此产生:“你掏大粪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

这番话语连同那张照片,刊登于翌日的《人民日报》。可以想象,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这番话语,温暖过多少普通劳动者的心田;为人民大众理解共产党领导人的精神境界,增添过怎样的直观感受?!

这个特定场景和这句经典名言,也将刘少奇与时传祥两个人的名字联系到一起。相同的悲剧性命运是在后来,延续这次会面的则是一支英雄金笔。

刘少奇主席向“老时”询问掏粪工人的学习情况,时传祥如实汇报:“过去掏粪工人很少有识字的,解放后成立了业余学校。现在大家一般都达到了高小程度,能看报、写信了,就是我差点儿,才认识二三百字,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好。

”刘主席听后,从衣兜里掏出一支英雄金笔,放到时传祥手上:“老时啊,一个先进工作者,一个共产党员,光工作好不行,各方面都得好。我们的事业越来越发展,没有文化哪行?”“你才45岁,时间还不晚,以后要好好学习,阳历年的时候给我写封信。”

三个月后的12月26日,经过勤学苦练的时传祥,用这支笔给刘少奇主席写了他平生的第一封信,他以简短朴实的语言汇报了清洁队的工作,表达了“成为有文化的新工人”的决心。据说,刘少奇主席读过来信后,激动地拍案站起:“在一个文盲半文盲的国度里,是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老时开了个好头嘛!”

后来,时传祥又用这支笔,继续他的文化学习。很多单位请他做劳模报告,这个身高一米八五、却粗中有细的老时独创了“画报告”的方法:先用笔画出一只茶壶,茶壶的壶嘴、壶把儿、壶底、壶盖就是报告的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再画出几个要点……每每走上台来,就按照这个拟定的“茶壶稿”开讲,语言质朴、生动、幽默,赢得了一个“善讲”的美名。

譬如他讲提笔学文化:“我感觉拿钢笔比拿粪勺儿重得多,我用粪勺子干活像拿挖耳勺,非常灵巧;可是拿钢笔就像有千斤重,比粪勺子还沉重。”

那支英雄金笔,在“史无前例”中能够幸运地躲过浩劫,就有赖于时传祥过早地将这份“沉重”交给了下一代人。

就在几天前的丙戌大年初五,时传祥的长子时纯庭回忆起父亲将这支金笔交由自己保管的过程:“那是‘文革’前夕,我在济南念中学,父亲探家时来学校看我。父子多日不见,他说了很多鼓励我好好学习的话,临走时拿出这支笔让我保管,算是一种鼓励吧。”

已经懂事的时纯庭知道这支笔的分量,除偶尔拿出向要好的同学“显摆”一下,其他时间都“深藏不露”。“后来参加工作了,我就把这支笔牢牢地锁在一个小木箱里收藏。”

据说,造反派批斗、殴打“大粪霸”、“刘少奇的孝子贤孙”时传祥时,曾经追查过这支金笔的下落,结果不了了之。

粉碎“四人帮”,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时传祥、刘少奇冤案先后平反。1998年,得知历史博物馆为“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来家里征集历史文物的信息,本想将英雄金笔邮寄回京的时纯庭临时改了主意:从济南乘火车专程送笔回京。

面对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可以给予金钱补偿”的表示,时传祥的老伴儿崔秀庭大娘坚定地摇了摇头,她说:“这支笔是少奇主席送给老时的,应该交给国家保存。”博物馆方面考虑到家属的感情,便仿照这件“一级珍品”复制了一支英雄金笔送给时家。1999年,由李瑞环同志题写馆名、坐落于时传祥家乡山东省齐县的“时传祥纪念馆”筹建,时家又将这支复制的英雄金笔捐献给了家乡纪念馆。

■副市长背粪桶:我是时传祥大徒弟

副市长背起粪桶,就引领了一种时代风尚:劳动光荣;背着粪桶的副市长同时又提醒:青年人不能背一辈子粪桶

如果说,刘少奇与时传祥握手的瞬间成为共和国历史上一个经典的场景,那么,“万里副市长背粪桶”也注定成为领导者与群众水乳交融的一段佳话。

1964年10月,为了身体力行落实刘少奇同志“要提高服务行业社会地位”的指示,纠正社会上一些人看不起服务行业的偏见,彭真市长提出:亲自带队到崇文区清洁队参加背粪劳动。考虑彭真市长64岁的年龄和繁忙的政务,万里副市长主动请缨:带队参加背粪劳动。彭真市长经过思考,终于同意。于是,万里副市长和崔月犁副市长以及市委机关三十多名干部,一起到劳动模范时传祥所在单位参加背粪劳动。

深秋时节,夜凉如水,万里一行要赶在黎明时分来到清洁队。时传祥手把手地教万里副市长怎样使用掏粪工人的“三件宝”:粪桶、粪勺和吊斗;背粪桶怎样挎肩、怎样用力才站得起来;怎样走路才不洒不晃。得到真传,万里副市长很快入门,比较轻松地就背起了粪桶,和时传祥并肩走在众目睽睽的大街上。时传祥赞扬道:“您背粪一开始就有个样子啦!”副市长谦虚地说:“老时同志,我是你的第一大弟子嘛!”

时传祥班组负责花市下头条至下四条的粪便卫生,在一起背粪的时候,万里副市长与老时商量探讨:怎样在老时提出的“人不等车,车不等人,加快周转,分秒必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劳动效率。“三部汽车运粪便,流水作业”就是万里副市长在劳动时提出的新方法。

副市长还拍着班组年轻人的肩膀问:“小伙子,累不累?”青年掏粪工忙说:“不累!我们甘愿背一辈子粪桶!”这话让副市长不入耳:“你们不能背一辈子粪桶!要搞技术革新,争取早日实现抽粪机械化嘛!”这番话语,令那些总感觉“背粪桶没前途”的青年工人,眼前一亮。

万里和崔月犁两位副市长到时传祥班参加背粪劳动的消息,经新华社、《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时传祥班一下子热闹起来,干部、职工、大学生、部队官兵,以及作家、画家、演员,乃至到北京出差的公职人员,都纷纷要求参加背粪劳动。如果谁能得到一个跟随劳模时传祥背粪的机会,那就是莫大的荣幸!

这其中,就有西哈努克亲王的侄子尤马那拉王子,还有刘少奇主席的女儿刘亭亭。

“刘亭亭背粪”是时纯利2005年春节给“光美妈妈”拜年时,亲耳听刘亭亭所说。当时刚巧赶上刘亭亭从美国回来,她说:“当年我到时伯伯那儿参加劳动,连后门都没走成。时伯伯工作条件那么艰苦,可报名的人多得排不上队!

连外国人都有。我初来乍干,哪儿会背粪呀!后来我才知道,背粪桶要左肩背,左腿弓,小碎步,紧倒腾。上身要平稳,可我当时不懂这些,步子迈得大了点儿,脖子里就灌进了屎汤子。”那个年代的人,劳动热情高,刘亭亭回家后也只是拿手绢擦擦、洗洗就去吃饭了。

“那时的社会风气真好!青年人崇尚劳动,公认劳动最光荣。”坐在一旁听女儿讲述的“光美妈妈”为此发出感叹。

时纯利在多次给万里伯伯拜年过程中,听他老人家谈起过当年情景:“我是掏粪工人时传祥的大徒弟”;

有一年春节兄妹四人汇报:子承父业,四兄妹全都在环卫部门工作,万里伯伯叮嘱“尤其要继承‘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精神”;2002年,在有关领导陪同下,昔日的副市长视察花市一带旧城改造情况,他已找不到当年同老时一起掏粪的胡同了:“北京的变化太快了,很多地方我都认不出了。”他夸赞崇文区的领导:“你们比我那个时代干得好!”———仅这一句,就令后来人时纯利感悟:“老人家胸襟真开阔!”

■“父亲见到万里伯伯痛哭流涕”

得知时传祥的悲惨遭遇,病中的周总理拍案而起;万里伯伯亲自联系转院治疗;环卫机械化“不使粪桶进入21世纪”

时纯利清楚地记得,他们一家老小被“周总理派来的人”接回北京的确切时间:1973年9月18日7点35分。

救护车已经等候在站台上,拉上病中的时传祥直抵天坛医院。

年长时纯利9岁的时纯庭,能一字不落地背出“北京市革命委员会”介绍信的内容:“根据周总理的指示,接三届人大代表时传祥回北京治病。”

具体情况是后来得知的:病中的周恩来总理筹备四届人大召开事宜,那天凌晨两点钟召集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万里等到人民大会堂,周总理对北京市的环境卫生情况极为关注,询问起老劳模时传祥的情况,得知:已经被轰回山东老家了,周总理气愤地拍案而起:“难道‘文化大革命’是要打倒一个掏粪工人吗?”当即作出指示“要把时传祥同志接回来,要给他平反,向他道歉,给他治病,落实政策。”

时纯利还清楚地记得,回到北京第二天下午,万里伯伯就来到医院:“老时啊,周总理让我来看望你,祝你早日康复。周总理非常惦念你的病情,你的健康。”在山东老家整日疯疯癫癫、家里已经为其准备了水泥棺材的老时,见到曾经一同背粪、又一同被押赴工人体育场10万人批斗大会的老领导,竟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时纯利看到,万里伯伯的眼圈也红红的。

这是时纯利第二次见到万里伯伯,记得11岁时第一次见他是在1965年的首都剧场,魏荣元、马泰演出根据父亲事迹编排的评剧《一杯茶》,剧场休息时,和父母、哥哥一起受到万里伯伯接见,还记得高个子、“瘦巴巴”的万里伯伯摸着自己的头顶说:“小家伙,要好好学习!”

与第一次见面相比,时纯利感觉万里伯伯不再“瘦巴巴”了,但依然和蔼可亲。就在他探望父亲病情离开医院半小时后,就传来一个通知:将时传祥转至宣武医院治疗。在当时,宣武医院的医疗设施、住院条件好过天坛医院。

时纯利说:“转到宣武医院之后,万里伯伯、瑞环大叔等都几次来看望我父亲,后来万里伯伯说不敢再来了,因为去一次老时就哭一次,这对他的恢复非常不利。从那以后,万里伯伯就委托秘书每隔一两周来医院看望一次,然后将治疗情况汇报给他。”

“1975年5月19日我父亲去世,万里伯伯告诉我,那一天他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吃不下饭,心情沉重。他说自己没有保护好老时,没有保护好这个劳动模范,说这话时他的眼泪在眼圈里打转。”

令时纯利钦佩的是,万里伯伯极少提起他在“文革”中的磨难,仅有的一次也是当笑话讲的:工体10万人批斗大会上,我看了看,陪彭真挨斗的,一个是崇文区委书记李瑛、一个是西城区委副书记杜乐,都是“走资派”;再看我这里,左边时传祥、右边李瑞环、后边站着张百发,三个全国劳动模范陪着我万里挨斗,我感觉还挺光荣。

也许是曾有过“背粪市长”的特殊经历,时纯利感觉万里伯伯对北京环卫事业的发展格外关注,2001年春节拜年时,时纯利特别向老人家汇报了北京环卫“不使粪桶进入21世纪”的决心和口号:在2000年12月31日前,已将城区死角处的“旱厕”即俗称“死茅房”统统改造成了“公厕”,北京最后的粪桶消失了,代之以机械化抽粪作业,这是四十多年前刘少奇主席就寄语劳模时传祥的一个心愿,也是身背粪桶的万里副市长勉励青年掏粪工“技术革新”的一个希望。

■“光美妈妈”夸赞“环卫世家”三代劳模

“原国家主席夫人”多次走进居民楼,为时传祥遗孀祝寿,“光美妈妈”与这个环卫之家联系着特殊的纽带

时传祥的两儿两女都子承父业,成为环卫工人。如今,长子时纯庭、长女时俊英均已退休,时纯利也被选拔到市总工会工作。但是“革命自有后来人”,时纯庭的女儿时新春已成为时家的第三代环卫工人。

2005年3月,在胜利油田从事环卫工作的时新春,在当选“山东省劳动模范”的基础上,又被评选为全国妇联“巾帼标兵”,来到北京接受表彰。那一日,时纯庭与弟弟、女儿相约一起去看望“光美老妈妈”,“让她也高兴高兴。”

这一天,“光美妈妈”的寓所如节日般欢乐,身披大红绶带的时新春,将一份光荣展示给“奶奶”看,光美老人连连感叹:“你们时家真不简单,在国家的三个发展时期出了三位劳模!”她取出一条红色羊绒围巾,送给时新春,鼓励她再接再厉,不辜负老一代人的期望。

多年以来,时传祥的家人们与“光美妈妈”之间,始终有一种亲情维系着。

1978年6月30日,北京市总工会召开时传祥平反大会,王光美托人捎信给时传祥家属,表示祝贺。

1980年5月,刘少奇主席平反追悼大会的前一天,已是晚上八点来钟,王光美让儿子刘源将参加平反大会的通知送到时家。

从那之后,地位悬殊的两个家庭开始了频频往来。1983年4月,时传祥夫人崔秀庭60岁生日,时任社科院外事局局长的王光美来到劲松居民区212楼的两居室内,为“崔大姐”祝寿。席间,她呈上生日蛋糕和葡萄美酒,品尝着主人山东风味的“炸藕盒”、“炸茄盒”,她说吃这些家常菜肴“心里踏实”。

此后,1985年、1988年、1994年,“光美妈妈”多次光临这个掏粪工人的家庭,或给崔大姐拜年,或为她祝寿。坐在刘少奇主席与时传祥群英会上握手交谈的大幅照片前,两位老姐妹有时也不免悲从中来。书香门第、知书达理的“王大姐”说:“是少奇连累了老时,一想到你的家庭因为我的家庭受牵连,我心里就很不安。

”这位“崔大姐”虽是农村妇女却明晓事理:“那都是历史啦,咱们就让它过去啦!如果当初刘主席没有接见老时,我们这个家庭也没有今天啊!”

时纯利说他每次去“光美妈妈”家,就带些山东红枣、花生,有时是一盆花,或是“六必居”的小咸菜,他自称“小咸菜看大领导”。“我们两个家庭之间的情谊,是历史的渊源、是‘文革’中的共同遭遇形成的。更重要的,是我父亲和少奇主席,虽然地位悬殊,但他们具有相同的价值观。”

就在1983年4月,春和景明的日子里,时传祥夫人崔秀庭的60岁生日家宴上,“光美妈妈”直呼“纯庭”、“纯利”、“俊英”、“玉华”四兄妹的名字,然后将宋朝哲人周敦颐的《爱莲说》吟诵给从事环卫工作的四兄妹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也许,这其中就蕴涵着他们共同的价值观。

■每年春节,时纯利都要给万里伯伯拜年

■1959年全国群英会上刘少奇主席握住时传祥的手说: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

■1982年时传祥夫人崔秀庭(左)和王光美(右)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五好家庭表彰大会

■时传祥夫人崔秀庭(右)65岁生日时,王光美(中)再次来到这个环卫家庭祝寿

■走上领导岗位的时纯利牢记着老一辈对自己的叮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