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光远妻子 经济学家谈于光远:中国经济学各学科都有他的影子

2017-10-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经济学家谈于光远:中国经济学各学科都有他的影子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26日晨去世,享年98岁."我认为,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末,于光远

原标题:经济学家谈于光远:中国经济学各学科都有他的影子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26日晨去世,享年98岁。

“我认为,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末,于光远、薛暮桥、孙冶方三位先生是中国经济学界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经济学家,培养了几代经济学家,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经济研究所前所长张卓元向本报记者谈及于光远仙逝时,说了上述的话。

张卓元回忆起同于光远接触交往的几件事。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于光远担任中宣部科学处长,他经常到中科院经济学所走访,与老中青学者共同交流探讨一些问题,而且特别喜欢年青学者跟他争论、给他提建议。1959年,于光远着手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问题,在经济学所工作了几年的张卓元给他查资料,几乎天天去他的家里进行讨论,也得到了他的业务指点,受益匪浅。

于光远的有关文章最后发表在《经济研究》上。张卓元说:“现在回头看,在当时背景下,于先生能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这个概念,的确非常有远见,有思想,也有勇气。直到改革开放进行了多年,我国才明确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这个提法。”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于大跃进政策的失误,中国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生产不顾成本、不计后果,考核吃大锅饭、不讲效益。为此,于光远、薛暮桥、孙冶方三位经济学家组织邀请首都经济理论界和中央有关部门总结经验教训,召开研讨会。会上,于光远等人提出了社会主义再生产、社会主义经济核算和社会主义经济效果三大理论概念,主张国民经济要按比例生产,不能失衡,同时必须注重经济效益,要以个人使用价值作为社会经济效果的基础。

张卓元说,1977年,中国理论界开始拨乱反正,于光远“在经济学界是一马当先”。他连续组织并主持了五次研讨会,批判“四人帮”歪曲诬蔑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从理论上澄清了几个重大问题。之后几年,他的研究涉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几乎所有重大问题,并作了开创性的理论研究。

于光远在经济学的许多方面都作了开拓性研究。他大力提倡并率先进行一些新学科的研究,提出消费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休闲经济学、国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理论研究概念。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魏后凯对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于光远带领几个中青年学者到地矿经济研究所(院)做调查,他听完介绍后发言,第一句话就是建议把地矿经济改为国土经济。

他说,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不仅矿藏资源要有序利用,而且土地就是一种资源,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对国土资源进行政策法规、资源战略、规划管理、产权市场、环境经济、预算价格以及标准体系等多方面经济理论与管理方法研究,为国家宏观上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魏后凯说,在中国经济学的各个学科,几乎都有于光远的影子。“他的思想认识很超前,是一代大家。” (驻京记者 樊江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