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小丑朱大可作者 著名文化学者朱大可盘点2015年度“十二小”文化事件

2017-11-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导语:元旦将至,2015接近尾声,凤凰文化特邀著名文化学者.批评家朱大可先生为<洞见>栏目撰写年度文化综述.纵观全年,无论是2015,还是文

导语:元旦将至,2015接近尾声,凤凰文化特邀著名文化学者、批评家朱大可先生为《洞见》栏目撰写年度文化综述。纵观全年,无论是2015,还是文化本身,都并无“大事”可言,故而命名为“年度十二文化小事”。

该盘点传统始自2013,在当年的盘点文章中,朱大可这样总结:中国的文化运转,已经远离人类价值的主轴,靠记录那些“鸡零狗碎的破事”,无法阻止文化楼厦的慢性垮塌。于是放弃“盛事叙事”,立足于事件对历史的微妙影响,将“中小规模”的事件作为观察与圈点的重要对象。

在这份对2015的文化盘点中,有些现象如无意外,势必将伴随我们步入2016——红包交际大行其道,雾霾围城愈演愈烈,琅琊榜、芈月传之后犹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眈眈而视,中国文艺片的未来依旧令人忧心……

1.红包春节,金钱中国

微信红包成为年夜饭的主菜单,抢了日渐式微的春晚的风头。微信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除夕当日,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而18日晚8点19日凌晨1点,春晚微信摇一摇互动总量为110亿次。已经达到令人惊讶的地步。到了8月20日的七夕,全天的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除夕峰值,达到14.27亿次。红包交际模式,成为微信祝福模式的升级版,脆弱地维系着“金钱中国”的人情网络。

2.柴静独战工业雾霾,价值分化撕裂中国

前央视主持人柴静的电视杰作——空气污染深度公益调查《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于2月28日首发,全片103分钟,柴静走访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多国实地拍摄治污经验,运用当众演讲、现场演示、视频展示和网络传播等工具,剖析给中国带来严重大气污染的燃煤和燃油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回答下列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视频推出当天,就在优酷获得600万次播放量,24小时全网播放量近亿,引发民众的强烈共鸣。

但亦有毛粉人士指责该片旨在妖魔化本土国企。在这场争议中,价值观被彻底撕裂,无法达成基本共识。不久,该片即在主流和社交媒体上被强力删除。但势头强大的雾霾,仍在不断袭击中国,并催生各种犬儒式的调侃段子。一种愤懑而无力的“雾霾文化”正在生长,而它能否唤醒民众的环保意识,倒逼政府的体制改革,仍然是个难以索解的疑问。

3.诗人重新走俏文坛,诗界再现喧闹景象

中国内地纷纷举办诗歌节和诗歌研讨活动,诗人群体走俏文坛,成为媒体关注的文化题材。继诗人廖一武于2012年获德国书业和平奖之后,诗人北岛获马其顿斯特鲁加国际诗歌节金花环奖(3月),诗人俞心樵获意大利最高权力机构颁发的liberate国际文学奖(12月)。

曾患脑瘫疾病的湖北农妇余秀华,以“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的诗句而一夜爆红,不久当上钟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世纪末走红的“格言诗人”汪国真,4月26日因病去世,网上为此涌现两种对立观点。

拥护者称汪诗影响一个时代,在九十年代精神匮乏之际,它让青年人获得必要的文化营养;批评者则认为,汪诗是名人格言的肤浅改写,一种分段式的语言麻醉剂,用来代替对真理和严酷现实的追问,而大众对此类“鸡汤诗”的热捧,折射出文化萧条的可悲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