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映真鲁迅 作家陈映真辞世:循着鲁迅精神的台湾文学旗手 | 纪念

2018-02-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台湾文坛开始有人对台湾文学之写作方向和路线进行探讨,尤其是在1977年4月至1978年1月之间,关于这个议题的讨论,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

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台湾文坛开始有人对台湾文学之写作方向和路线进行探讨,尤其是在1977年4月至1978年1月之间,关于这个议题的讨论,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史称“乡土文学论战”。表面上,这是一场关于文学之本质应否反映台湾现实社会的文坛论争,但是在实质上,这场论战却是“台湾战后历史中一次政治、经济、社会、文学的总检验”。

在这场论战中,陈映真作为台湾乡土文学的开拓者、奠基者之一,成为乡土派以笔为矛的骁将,在论战中先后发表了《建立民族文学的风格》、《文学来自社会反映社会》、《乡土文学的盲点》等数篇文章,反击余光中等人对乡土文学倾向工农兵文学的攻击。

可以说陈映真的文学理论是乡土文学论战中乡土派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有人把陈映真在论战中发表的几篇文章归纳梳理,将其乡土文学理论大致总结以下几点:文学源泉来自生活;文学必须启迪人生;文学有自身的规律,不能凭借暴力来左右或消灭;文学应建立自己民族的风格,首要是民族的灵魂;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台湾文学要向中国文学和第三世界文学认同等。

从1983年起,陈映真开始涉足敏感的政治小说领域,目的是为了“将历史真相公告天下”,代表作有《铃铛花》、《山路》等。1985年11月,陈映真创办了以关怀被遗忘的弱势者为主题的报告文学刊物《人间》杂志,他自己形容其为“用全新的视角展望台湾战后急遽发展过程中,人的变化和遭遇,特别从弱小者、没有面貌的这些人的观点来看世界”。

虽然《人间》杂志在1989年停刊了,但这本大型报道纪实杂志给了一代台湾文学青年的思想启蒙,甚至还有人以此为课题进行论文研究。陈映真文学思想性之厚重由此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