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作家陈建功简介】作家陈建功:以方言入小说 要把握好“度”

2019-05-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沈飞龙小说崇明话版引争议,作家陈建功表示以方言入小说,要把握好"度""怎样在保持地域文化特色.呈现方言韵味的前提下,使一些作家的写作被更广泛的群体接受,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在5月20日上海崇明举行的"<书远堂六年记>作品研讨会"上,中国作协副主席.作家陈建功表示,全球化大背景下,原本缤纷多样的地域文化,有被强势文化"同质化"的危险,而我们民族传统的价值观.伦理观.道德观等,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京味作家陈建

沈飞龙小说崇明话版引争议,作家陈建功表示

以方言入小说,要把握好“度”

“怎样在保持地域文化特色、呈现方言韵味的前提下,使一些作家的写作被更广泛的群体接受,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在5月20日上海崇明举行的“《书远堂六年记》作品研讨会”上,中国作协副主席、作家陈建功表示,全球化大背景下,原本缤纷多样的地域文化,有被强势文化“同质化”的危险,而我们民族传统的价值观、伦理观、道德观等,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京味作家陈建功简介】作家陈建功:以方言入小说 要把握好“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一部分作家自觉承担起抢救包括方言在内的传统民俗文化,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但这种追求如果走向极端,则有可能陷入尴尬的境地。”

陈建功是基于《书远堂六年记》方言版通篇使用崇明地方话做这一发言的。由上海市作协签约作家沈飞龙历时六年,十四易其稿、删削十八万字最终完成的这部小说,讲述了中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六年(1960-1966年)间发生的故事。

【京味作家陈建功简介】作家陈建功:以方言入小说 要把握好“度”

小说通过展示崇明一个老宅众多人物的不同命运,深刻揭示了阶级斗争对人性的极大摧残;通过展示学雷锋运动对人们尤其是孩子的心灵滋养,揭示了净化灵魂对人类发展的根本性、迫切性;通过展示小主人公全面发展的成长过程,引发人们对当今学校教育唯分数怪圈的深刻反省。

【京味作家陈建功简介】作家陈建功:以方言入小说 要把握好“度”

对于小说的思想价值,与会嘉宾给予了积极中肯的评价。对其方言的运用则产生了分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崇明方言研究专家张惠英表示,中国的白话小说不乏掺用方言的作品,但都没有特定的地域。该小说撰写崇明北堡镇的人和事,所用的地名全部真实,这对方言的应用设置了难度,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在选用方言时,作者能从最切近的声音出发,再考虑字意词义有所相关,这样循音觅字对方言入小说也是一个可资参考的借鉴。

相比而言,多数作家在对作者这种写作的探索表示赞赏的同时,也提出了委婉的批评。陈建功表示,小说无论是叙事还是人物对话,都运用方言,可以说是一个罕见的个例,这固然可以给我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欣喜,但由于不懂崇明话的读者很多,欣喜之余,却会把阅读小说视为畏途。

“在文学创作方面,老舍、李劼人、沙汀等作家,都有意识地保留方言特色或者经过艺术的提炼,用作品展示出新的独具魅力的方言形态。但这些注重地域文化写作的作家,一般采用的是叙事语言用普通话,人物对话用方言的办法。

”由此,他建议,最好还是汲取前辈作家的经验,在小说中恰如其分把握好使用普通话和方言的“度”。“当然,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普通话",绝对不是书面语,而是要提炼吸收方言养分、变化为普通话的方言。

就拿"京味小说"来说,普通话的叙事,就意味着你必须丢掉"儿"化韵,丢掉一些难以理解的土语,但叙事仍然要吸收北京的语言特色,比如双声叠韵的运用、比如形象的、夸饰的幽默的修辞运用,比如,再深入一点,北京人思维方式的方言呈现等等,这样才能让方言在小说叙述中起到最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