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华苓三生影像 三联新书:聂华苓回忆录《三生影像》出版发行

2017-08-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珍贵照片记录生命影像 从容撰写时代备忘录 聂华苓回忆录<三生影像>出版发行 聂华苓拥有传奇般的人生经历,她真挚从容的书写疏离了传奇,重在倾诉

珍贵照片记录生命影像 从容撰写时代备忘录 聂华苓回忆录《三生影像》出版发行 聂华苓拥有传奇般的人生经历,她真挚从容的书写疏离了传奇,重在倾诉。聂华苓经历了苦难,但她坚韧的性情使她与苦难达成了和解,只留一份备忘录。

——苏童 中国人活得太不容易了,别人只能活一生一世,而中国人一生就得经历三生三世的试炼和痛苦。 ——王蒙 (它)是一本自传,但也可以作小说读,因为内中的人物皆是真人真事,作者却用一种小说的叙述手法,把他(她)们描写得十分生动。

——李欧梵 近日,旅美女作家聂华苓女士的回忆录《三生影像》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全书以旧作《三生三世》为底本,增加大幅内容,编排也全面改动,并收录280多张珍贵的人物照片,每张照片均配有详细注解,更全面更生动地展现了聂华苓女士“仿佛活了三辈子”的传奇经历。

大陆,台湾,爱荷华;家族,《自由中国》,“国际写作计划”。聂华苓女士在“序”中写道:“我是一棵树,根在大陆,干在台湾,枝叶在爱荷华。

”命运之刀截开了这棵大树的根、干和枝叶,将聂华苓的人生分成了三个部分。全书按照她在国内求学、台湾写作并遭政治迫害、在美主持作家工作坊的经历,分为三个部分:“故园(1925-1949)”、“绿岛小夜曲(1949-1964)”、“红楼情事(1964-1991)”。

“故园”讲述了作者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新旧交替的冲击,频繁战乱的逃亡,好问又迷惑的童年,热情洋溢的求学生涯。

“绿岛小夜曲”则围绕《自由中国》的知识分子,如雷震、殷海光、胡适、戴杜衡等人展开,他们针砭时弊,不畏强权,虽然是聂华苓最黯淡的人生阶段,但也是她成长最快的时期。她思考,创作,与众人交流,感受他人的风骨和人格,为日后遍邀全球各地的作家,埋下了理想和信念的种子。

“红楼情事”则记录了作者最快乐的日子,遇到真正懂自己爱自己的人,并与之一起帮助来自世界各地的出色作家,为他们提供面对面交流思想的机会。

这是一个作家的历史,一个救助者的历史,一个女人的历史,也是一部知识分子渴求生存的历史,它铭记着现代中国的沧桑巨变,上演了“中国人处境的荒谬性”。 聂华苓女士广为人知的,除了她饮誉海内外的《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翡翠猫》、《一朵小白花》等,还有“国际写作计划”。

“国际写作计划”是聂华苓女士与丈夫——美国诗人安格尔(Paul Angle)于1966年创办的文学组织,前身是安格尔主持的“作家工作坊”,先后接待过来自中国、台湾、法国、日本、德国、韩国、印度、伊朗、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土耳其、波兰、阿根廷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位作家。

原经费由安格尔、聂华苓两人自筹,后得到美国国务院的资助。

每年的9至12月,“国际写作计划”提供全部经费,邀请世界各国作家到这里从事写作,研讨有关文学问题,许多作家在此度过了令他们永生难忘的愉快时光,也是在这里,海峡两岸的作家首次实现了面对面的思想交流。

丁玲、艾青、王蒙、吴祖光、白先勇、林怀民、余光中、茹志娟、王安忆、阿城、北岛、张大春、冯骥才、张贤亮、苏童、李锐、蒋韵、西川、孟京辉、余华、莫言、刘恒、迟子建、娄烨等中国作家,都曾是国际写作计划的受邀作者。

近年来风靡中国的土耳其小说家帕慕克,也曾是该计划的座上宾,以日夜颠倒、通宵写作而闻名。1976年,24个国家曾联合推荐聂华苓夫妇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称他们是“实现国际合作梦想的一个独特的文学组织的建筑师。

” 除了小说一般的文字,令读者惊喜不已的,是近三百张首次公开的人物照片。每张照片里都包含一个故事:结婚才发现丈夫已有妻室的母亲,喜欢做官却没做过官、有过好几个相好却只有奶奶的爷爷,没有带来幸福婚姻却留下两个女儿的前夫、一见钟情并相伴余生的诗人安格尔……更多的,是我们或熟悉或陌生的作家们:穿着奇大的特质皮鞋的夏衍、刚刚平反的艾青、中美建交后第一位来美国的中国作家萧乾、大声讲“我喜欢Paul”的丁玲、在监狱里理直气壮的陈映真、羞涩的王安忆、爽朗大笑的王蒙……这些照片,刻录了那时那刻的喜怒哀愁。

该书繁体版已由香港明窗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