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四通捶张克俭 潍坊首届四通捶武术锦标赛昨天在潍坊三中举行

2017-06-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6月24日讯 6月23日,潍坊市首届四通捶武术锦标赛在潍坊三中体育场举行,共5支代表队6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这是四通捶流入潍坊近200年以来,举行的首次

    6月24日讯 6月23日,潍坊市首届四通捶武术锦标赛在潍坊三中体育场举行,共5支代表队6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这是四通捶流入潍坊近200年以来,举行的首次比赛,下一步四通捶有望进入校园。

相传,清道光年间四通捶由黄县人(今龙口)冯礼旺传入潍县西关边家,至今已有约200年的历史。四通捶口传心授,涌现出了边家、武家、王家、陈家四大分支。随着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限制民间习武,四通捶当时几乎绝迹。解放后,四通捶开始复苏并得以发扬。到2011年,四通捶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潍坊市成立武术研究会,潍坊四通捶得以传承和发扬。

    现场

    各代传人表演获赞赏

    6月23日,潍坊市首届四通捶武术锦标赛在潍坊三中体育场举行。上午9时许,记者在体育场看到,参赛选手有10多岁的孩子,也有60多岁的老翁。比赛尚未开始,各代表队的运动员便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四通捶单人套路演练,双人对打,器械演练……吸引了围观爱好者的阵阵掌声。特别是四通捶第八代传人张克俭的群仗势套路表演,展现了四通捶的刚猛爆烈,是以少胜多的特色套路表演;四通捶第八代传人杜东、王守阳现场进行了对练表演;今年已63岁的四通捶第七代传人武法义老师也在现场进行了功法表演,以柔顺、绵活、刚柔相济、慢击快打、神若游龙的特点,博得了众人的赞赏。

    传说

   “收留”乞丐换来一套拳

   “这是四通捶流入潍坊近200年来,举行的首次比赛,通过这次比赛,潍坊四通捶将得以传承和发扬。”今年74岁的潍坊四通捶第六代传人边凤池高兴地说,清嘉庆、道光年间时,他祖上边相亭是潍县西关的大户人家,酷爱武术,闲时便率子侄练拳。

    边凤池说,关于四通捶的来历是一个传奇的故事。祖上流传,有一年春天的一个早晨,边相亭家中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外乡人讨饭。对方叫冯礼旺,黄县人,在陕西谋生多年,因年岁渐长想回老家,不想断了盘缠。

为解对方一时之困,边相亭管了对方一顿饱饭,并赠以新衣与回家的路费。两个月后,此人再次来到边家,边相亭以为此人是来还钱的,但对方什么话都不说,便住在了家中。边相亭也不好赶对方走,此人便一直在边家住着。

    每逢边相亭父子在后院练拳时,冯礼旺就在旁观看。一天闲谈时,冯礼旺对边相亭说,他们练的功夫,强身健体可以,但不实用。随后又说他有一套名叫“四通捶”的拳法,既能健体养性,又能御敌防身,并演练给边相亭看。冯礼旺虽年至半百,但一套拳下来,脸不变色,气不粗喘。边相亭方知冯礼旺是身怀绝技之人,便拜冯礼旺为师开始习练四通捶。

   “冯礼旺教祖上练拳三年,临走时不告而别,对方的来历至今是个谜。”边凤池说。

    发展

    四通捶有望进校园

    武法义在比赛现场激动地告诉记者,四通捶传承人聚集一堂各展身手,是潍坊四通捶发展的标志性阶段,通过比赛四通捶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潍坊武术研究会会长韩吉东介绍,四通捶传入边家后,由于其功法深奥,深得当时武术爱好者的喜爱,鼎盛时期,练习者达上千人。但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限制民间百姓习武,四通捶几乎绝迹。

解放后,四通捶开始复苏并得以发扬,涌现出了以边家、武家、王家、陈家为主的四大武场,习武者日益增多。由于四通捶口传心授,没有任何拳谱记载,习拳中各大分支难免产生差异,导致后来各门派争当“潍坊正宗四通捶”的局面,制约了四通捶整体的传承与发展。

    2011年初,四通捶被列为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1年3月,四通捶研究会正式成立,将潍坊四通捶拳社、奎文四通捶研究会、潍坊四通捶武馆、四通捶培训中心集合起来,取消门户之别、集中优势、相互融合,潍坊四通捶得以健康发展与传承。

    韩吉东告诉记者,为了能让潍坊四通捶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研究会已经与各中小学进行了沟通,计划下一步让四通捶走进校园,利用每日60分钟的大课间,让孩子们了解四通捶的历史,并练习四通捶,让潍坊的孩子打出自己的家乡拳。(文/图 记者 张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