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命后卫师陈树湘母亲 《绝命后卫师》看陈树湘抢渡湘江、转战永州及背后故事

2017-05-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湘江战役纪念碑,坐落于兴安县城西南1公里的狮子山已过花甲之年的韩京京,面向湘江,深鞠三躬,泪眼婆娑.这段悲壮的历史,让人每忆一次,心碎一次.

湘江战役纪念碑,坐落于兴安县城西南1公里的狮子山

已过花甲之年的韩京京,面向湘江,深鞠三躬,泪眼婆娑。这段悲壮的历史,让人每忆一次,心碎一次。韩京京曾在总参军务部、总参装备部任职,现已退休。这位根系南国、生就北方的红军后代,性格豪爽,对党史、军史熟稔,说起父亲、说起34师、说起红军长征,似有说不完的话,甚至几度哽咽、几度洒泪,款款之情溢于言表。

“父亲对自己一生的评价是‘幸存者’。”韩京京把思绪又一次拉回硝烟弥漫的战场,“父亲率部队完成掩护主力突围任务后,被敌军切断渡江的通路,只能且战且退,当退到宝界岭山顶无路时,他和5名战士砸断枪支,纵身跳向身后的悬崖。”

万幸的是,韩伟和其他两名战友挂在树丛上,没有死,被上山采药的土郎中救护,在老百姓家的红薯窖里藏了7天。数十年后,韩京京带家人重走父辈长征路时,专门寻访父亲跳崖的地方,并在宝界岭山麓找到了当年救起他父亲的土郎中,那口红薯窖也还在。当地老百姓还记得当时跳崖下来的红军团长,“他们三个你扶着我、我扶着你,颤颤巍巍地走着”。

躲过国民党搜山后,韩伟和一个营长脱下军装,把军装连同两个皮包,两条驳壳枪,还有几十块银元都留在老百姓家,一人一条扁担,背上老百姓炒的几斤糯米,扮成挑夫模样,分头去找红军去了。此时,已渡过湘江的中央红军开始向西跋涉,而韩伟一个人的“长征”更为艰辛和曲折。

一路上,他受过伤,坐过国民党的牢,在诸多生死考验面前,他没有放弃对红军的追随。直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韩伟才找到党组织,重回战场,领导了敌后抗日游击战,历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团团长、警备旅副旅长、冀中军区第九分区司令员等职;在解放战争时期,率部参加华北解放战争等多次重要战役,历任热河纵队司令员、第67军军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等职。

这位从1922年参加安源大罢工开始,在中国革命战争各个阶段都留下戎马英名的老将军,身经百战,胸前挂满勋章,但最为惦记、无法忘怀的还是湘江边上的那场战役。

韩京京告诉记者,从他出生,从未听父亲提过湘江战役,直到1986年韩伟将军80岁时,中国人民解放军要编写《红军长征回忆史料》找到韩伟将军,让他回忆红34师浴血奋战这段历史,韩京京才从父亲那里听到这惊天动地的鏖战。

尘封了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再重新打开是非常痛苦的,“老人家接到任务后,眼神中透着悲痛和哀伤。显然父亲是把这段历史完好地保存在内心深处,每一个细节他都记得很清楚。”在韩伟将军一气呵成写就的回忆录中这样记叙道:“弹药打光了,红军指战员就用刺刀、枪托与冲上来的敌人拼杀,直杀得敌人尸横遍野。

我团1营有位福建籍连长,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肠子被敌人炮弹炸出来了,仍带领全连战斗。阵地上空铁火横飞,山上的松树烧得只剩下枝杆,但同志们仍英勇坚守阵地,顽强战斗。”韩伟将军在生命走向终点时,仍挂念在湘江岸边牺牲的战友,要求将自己骨灰安放在闽西革命烈士陵园中,与6000闽西子弟长眠在一起。

韩伟将军照片

1992年,韩伟将军去世,韩京京遵照父亲遗愿将他的骨灰送回到福建龙岩,这里是他带领几千闽西子弟走上长征的起点。直至今天,韩京京还记得骨灰安放当天的情景——在闽西的四月细雨中,上百位老红军和红军后代聚集在骨灰堂外的台阶上,迎接这位‘扩红团长’。这位从鄂东走出的贫家子弟,走熟了闽西的山山水水,听懂了客家话的一字一句,闽西人民养育了他,他对闽西的感情是那么真挚。遗骨埋在湘江边,那片他怀念的地方。

送走父亲后,韩京京的心也留在了闽西,这片走出十万红军但“十之九九”都为新中国捐躯的热土。

湖南省道县潇水河畔,有一座百姓熟知的“无头英雄墓”,这位无头英雄就是红34师师长陈树湘。

陈树湘烈士墓地

陈树湘年长韩伟一岁,在那个血与火的年代里,他们协同作战,相互支援,在湘江战役中他们生死与共,在共同完成了掩护党中央、中革军委和主力红军抢渡湘江的任务后,他们又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在红34师冲出敌人合围向湖南转移的危机关头,陈树湘命令韩伟率师主力继续突围,自己率101团余部百余名人做最后的掩护,两位战友就这样诀别了。

“79年后的端午节,我终于找到了陈树湘师长失去了头颅的遗骸。他被当地百姓趁黑夜埋在了潇水堤岸的斜坡上。我们肃立在他的碑前,泪水止不住淌了下来……我们摆上两盆鲜花、从北京带来的二锅头、从闽西带来的点心,微微(注:指韩京京爱人张微微,闽西老红军的后代)的一声‘大爹爹,我们来看你了!’,叫人撕心裂肺。”

韩京京、张微微夫妇等人祭拜陈树湘烈士

讲到这里,韩京京已泣不成声,“陈师长没有后人,连外甥、侄子等也没有。更让人心酸的是,他留下的唯一一张像是根据我父亲口述的一张素描画……”。流转的时光,照一脸苍凉,一条河流的悲伤,在红军后人的脸上,淋漓尽致的倾泄。

2014年,陈树湘牺牲80周年的纪念日时,韩京京请著名军旅雕塑家刘林大师为他塑了像。三尊标准像,一尊被他的故乡长沙博物馆收藏,回到了他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生活、战斗的地方;另一尊我赠给了他1930年带过的红4军特务大队——如今的某部红3连,这个英雄连队曾走出了罗荣桓、谭希林等一批将帅。

连队的官兵们把他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新兵入伍都会在他的像前宣誓!“还有一尊安放在我们家中,与我父亲的像肩并肩,就像他们当年一起战斗的岁月那样。

”如今,根据铜像复制的陈树湘雕塑安放在潇水河畔,这张年轻勇毅的脸庞,面朝潇水,河水流淌唱着岁月的华声,为河畔的英雄讲述国家的发展,英雄当年孜孜不倦的追求,现在已成为现实。英雄的脸庞挂满笑容。

20多年来,韩京京追随父辈的思绪和脚步,在闽西、桂北一带寻访,整理红军长征历史,尤其注重实物的发掘和考证,现在他已自修成红军历史专家,大到方面军、小到营连,在长征路上的行军路线他如数家珍。每到一处红军作战的遗迹,他都要在战壕里蹲守一阵子,感受红军作战的艰苦。

他曾在湘江战役光华铺阻击战阵地上发现两枚没有爆破的手榴弹,送到兴安湘江战役纪念馆保存,后来,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到纪念馆参观时,看到这枚手榴弹后,难掩激动,告诉一旁的讲解员,他当年就是用这种手榴弹与敌军打仗,这种笨重的手榴弹要使出很大力气才能扔出去。

20多年来,韩京京将自己和爱人的绝大多数收入都投到重走父辈长征路上的事业上,他们照顾在世的老红军,先后为红34师6000子弟立了碑,为陈树湘烈士塑了像。“陈树湘大爹爹英灵九泉之下应安息了吧,6000没有子嗣的红军将士应安息了吧,我想我就是你们的儿子、你们的后代,我还要把你们的信仰,把你们‘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精神传给下一代!”

2016年10月28日,韩京京及家人又一次来到永州道县,敬献的碑联屹立在陈树湘烈士墓两旁。碑联上刻着“烈士功勋共此长存,英雄姓名无人知晓”这十六个大字,以此纪念和缅怀陈树湘烈士以及在湘江战役牺牲的无名战士们。

视频截图(永州广播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

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是多么地来之不易,我们没理由不去加倍珍惜。遥想80多年前那场惨烈的战争,阵亡红军将士浮满湘江水面,鲜血染红江面,此情此景面前,才深深感到今日和平生活来自于前辈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铭记历史,向陈树湘烈士致敬!向在湘江战役中牺牲的红三十四师六千闽西红军将士致敬!向先烈们致敬!向共和国致敬!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