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伟将军 韩伟:长征途中红五军团三十四师突围中唯一幸存的开国将军

2017-06-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顾克美  g% q, Y; c7 l  j! p, I   V; E3 ~! t1 }3 g9 z   今天,我在家读<"三湾子弟"韩伟将军

顾克美  g% q, Y; c7 l  j! p, I   V; E3 ~! t1 }3 g9 z   今天,我在家读《“三湾子弟”韩伟将军》这本书。

这本书是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第一版出版发行,作者是薛春德。 1 u' V I( q8 t: J# D: v1 H2 o   读完这本书,得首先向读者解释什么叫“三湾子弟”。

2 x# G. e. ^8 W: W. q& `1 b }) k - g4 m& f; ^0 H- w; T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带领残留部队上井冈山,在三湾进行改编,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全新的人民军队,共七百多人,史称“毛泽东三湾子弟”。

在其后的革命战争中,这些功勋卓著的“三湾子弟”,一部分跟随毛泽东过关斩将,艰苦奋斗,九死一生,走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程,成为出类拔萃将领、共和国的缔造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一部分人在血与火的战斗中倒下去,用鲜血和躯体为后人铺设出通向胜利的道路。

4 r0 B7 R/ w0 }0 G4 K* y 8 c# p# O; @1 T 韩伟将军就是这七百“三湾子弟”中的一位,也是开国中将中的一位。

·所以,韩伟有“三湾子弟”、“三湾干部”、“三湾将军”之称。 3 o, x, x1 U& u& u/ x  X1 n% `  n5 V 3 e- E. z" i8

  1938年八一建军节时,时任抗大三期学员的韩伟,给毛泽东主席写了封信,要求上前线杀敌。有一天,毛泽东派人叫韩伟到杨学岭中央大礼堂。韩伟到那一看,那里已经有二十多人。再仔细一看,都是熟人,有的是秋收起义时老战友,但都是井冈山时期的老战友。

韩伟回忆说,有陈伯钧、萧克、张宗逊、陈士榘,有龙开富和李克如等,连毛主席在内共29人。毛泽东还作了发言:“同志们,十一年前,秋收起义,大家一起上井冈山,在三湾改编时有七百多人,现在剩下的不多了,今天能来的连我一共二十九人,大家一起照个像留个影。

我们中间一些同志明天就要到抗日前线,战争嘛,是残酷的,没有牺牲哪能有今天的全民族抗战。。。。。”: ?* @: m# Z$ e/ D, D0 g " O: @) d" W) S# X1 d& e 这张照片放大时,毛泽东题名《井冈山的同志们》,现存放于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 _- D1 b0 y k0 o4 a& U "

9 M2 T1 J# A( n5 e, M" C! \: r 1955年,韩伟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在开国将军中,能够有四个一级勋章的人还不是太多。

7 u( e2 Z5 P  z' s8 V . ^ {5 g F! s" J7 I 我们现在看看韩伟将军的基本阅历。韩伟1906年2月10日出生在湖北黄陂,少年时学徒做工。

1922年参加安源路矿大罢工。1925年冬去广州入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当兵,参加北伐战争。后转回安源当工人。 1926年秋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夏参加工人义勇队,不久入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当班长。

同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一团二连排长。 1928年5月红四军成立,在第三十一团二连任副连长。 参加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29年后历任红四军混成大队副大队长、教导大队中队长、第二纵队第十一大队大队长、第二纵队第四支队副支队长。 1930年7月改任福建红二十一军第二纵队五支队支队长。 1930年后任福建独立一团团长,新十二军第一OO团团长。

1932年初任福建军区独立第八师师长兼杭岩永军分区指挥,8月任福建军区参谋长。1933年任福建红十九军第五十七师师长,同年秋改任第三十四师第一OO团团长。 率部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五次反“围剿”作战。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12月初率全团参加掩护中央红军主力过湘江的战斗,所部被敌军截阻未能过江,指挥部队浴血苦战。后因叛徒出卖入狱。抗日战争爆发后出狱,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此后历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学校军教主任、第四团团长、警备旅副旅长、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司令员、雁北支队(第五分区)司令员等职。 参加巩固发展冀中和平北抗日根据地和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热河军区司令员兼热河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二纵队副司令员,第六十七军军长等职。 率部参加了华北解放战争的多次重要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军委军事教员训练班主任、军事师范学校校长、华北军区副参谋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等职。

1992年4月8日在北京逝世。 3 p  X6 g5 ~9 o3 G  j Q" \' A2 V8 N, o2 t/ R!

n: _   我今天写作的角度是谈谈韩伟将军长征中的阅历。毕竟,韩伟是长征途中红五军团三十四师突围中唯一幸存的开国将军。 : H% k7 M; O  }/

- p " i) `, F1 c; Q) D* @( y" c0 a6 M5 a7 p  我家收藏开国上将朱良才回忆录,书名叫《风雨盘然》,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3年4月北京第一次印刷的版本。

朱良才上将在回忆录中回忆了他为何会离开三十四的原因。我们现在来看看。4 T6 ]! l# p1 U% _: [& B . P' X% G3 z* F. V        1933年9月,蒋介石发动对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战争时,朱良才当时是5军团14师师长兼政委。

后来程子华当师长,朱良才当政委。由于几次战斗没有守住阵地,上级就调走了程子华师长,由张宗逊当师长。

结果在守广昌城时,没有守住,部队伤亡也很大。结果这14师也就被拆散了!朱良才就被分配到红五军团的34师,师长是陈树湘,政委是程翠林。朱当了政治部主任。结果受伤。当时红军长征时仅仅几个人知道内幕。

要求受重伤的人员留在苏区。如陈毅元帅。朱良才当时腰上的伤很严重,还化了脓,但还可以骑牲口和坐担架,所以就参加了长征。1 O- ]9 G8 S' H  x7 G% M; w * b3 z8 n1 e.

X       当时的红五军团已经缩编成2个师,就是13师和34师。军团长董振堂,政治委员李卓然,参谋长由刘伯承兼职,后为陈伯钧。政治部主任是曾日三,后为罗荣桓。

第13师师长陈伯钧、政委罗华民。第34师师长是陈树湘,政委是程翠林。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五军团原来是国民党的部队于都起义改编过来的,所以长征开始到结束,一直就将五军团作为全军的殿后部队在使用。

这一点,从史学角度上讲,是真实的,也是很残酷的。结果,四过封锁线,结果湘江血战,五军团已经成为红军长征的绞肉机。湘江血战时,34师已经疲惫不堪,已经军心不稳定。为了控制部队,朱良才就动员开了一次师里的党务委员会,会上作为书记的他批评了师长与政委。

结果,师长与政委就联名向董振堂告状让朱良才远离了34师。走的时候,程翠林政委还要朱良才留下手枪,但朱没有同意。 % X3 \- V& {7 V ( Z% b.

T( ]! J       据当时34师一个团的团长韩伟(1955年中将)回忆,他当时刚从阵地上回来碰见朱良才。就让他的兵一路护送朱良才过了湘江。

朱良才回忆录里说,还真感谢韩伟,否则他还不一定能够及时过湘江,毕竟他刚过湘江,后面就没有了退路。结果34师全师官兵玉石俱焚,师长政委全部牺牲。师长陈树湘还特别硬气,被俘后, 是自己掏出自己的肠子壮烈牺牲。

6 C# r- I, E& x9 C% i0 O4 C' Z. M) B3 o% c        如果不是那次会议,如果不是师长政委赶他走,那么朱良才可能也不会再继续长征。 9 P%

/ P( [ - e. a& R/ U) k5 v*

4 x   A" z X4 c, f1 e       我们现在看看韩伟在湘江战役中的阅历。1934年10月10日,红三十四师一○○团在韩伟指挥下,处在整个中央红军的后卫队伍中,离开江西于都河开始长征。

在连续突破国民党军设置的三道封锁线后,于11月中旬抵达湘江东岸。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军在零陵至兴安之间近150公里的湘江两岸配置重兵,构筑碉堡,以绝对优势,构置起第四道封锁线,妄图一举将中央红军歼灭。

红军要过江,国民党军不让。一场恶战就此拉开了序幕。 & Z8 y* w7 t9 I! H$ I 为了掩护大部队过江,负责殿后的红三十四师在师长陈树湘的率领下,奋勇阻击国民党军。

红三十四师全体指战员明白,阻击战多坚持一分钟,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渡江中就少一分危险。阻击的战士一批批倒下去,又一批批上来,红三十四师像钉子一般扼守在阵地上,整整阻击了三个昼夜。

' w# ^ p8 K/ R, c0 n* A 中央机关和军委机关及主力部队全部过江后,殿后的红三十四师被追上来的国民党军包围了。在寡不敌众的形势下,韩伟对陈树湘说:“师长,我团的序列在全师之首,我团留下掩护,你带其他两个团突围。

”陈树湘望了一眼韩伟,来不及多想,下令全师分两路突围,一路由韩伟率一○○团余部约300人,掩护师部突围后,再向柳木青方向转移;另一路由陈树湘带领,率师部及一○一团、一○二团约700人,向湘南突围。

让韩伟没有想到的是,这竟然是他与师长最后的告别。陈树湘率部队突围后不久,即壮烈牺牲。   S2 z: v3 \" {; E 掩护师部和兄弟部队成功突围后,韩伟将300余人编成3个连,因连长、排长大多牺牲了,韩伟重新任命了新的连、排长,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大家作好准备,决定趁夜间突围出去。

很快,夜幕降临了。韩伟带领部队开始突围,没走多远,便遭到千余名国民党军的紧追。

韩伟只好指挥部队边打边撤,但敌人还是追了上来,双方展开了厮杀。子弹打光了,拼刺刀。一眨眼工夫,红一○○团由300余人,锐减至30多人。韩伟觉得敌人太多了,30多人集中在一起目标太大,搞不好一个人也突围不出去。

于是,韩伟命令化整为零,分散突围。韩伟打完所有子弹与扔完所有手榴弹后,集体跳崖,后仅存活三人。后又仅余韩伟一人。 ( L P U. ^/ m  I1 \2 k' X7 j% {6 ]; K/ Z9 T6 _        据《“三湾子弟”韩伟将军》一书介绍,1934年11月26日,一00团团长韩伟和政委候中辉与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政委陈翠林被红五军团董振堂、刘伯承等军团首长单独召见,得到的命令是“万万,万万火急,.

.....三十四师最坚决的作战,直至最后后个战斗员止....万一被敌断了后路,返回湘南发展游击战争。

朱(德)。四时。”6 I1 p" O. e' v8 M4 O N* E H' ]& P) C8 i       所以,三十四师全军牺牲,是当是特定环境所决定的。

6 f, I) O! z& v( }5 W) u% U 韩伟费尽周折,还是没有找到红军。两个月后,韩伟辗转到了武昌,在弟弟家住下。 / p/ b6 e% V; g 不料,住下的第四天晚上,韩伟正要睡觉时,忽然从门外进来一批人。

其中一人以前和韩伟共过事,现在当了叛徒。韩伟被捕了。在家人帮助下,韩伟被判刑十年。 1 P8 l$ h4 U- ~# x  j 抗战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

共产党向国民党交涉,提出“释放政治犯,共赴国难”。武汉方面的国民党请示上级后,得到的答复是,同意放人,但有一个条件,红军战士送延安,红军干部送南京。因韩伟尚未暴露红军干部身份,因此,他顺利地从国民党武汉监狱回到了延安。

; B4 j. {1 U M$ J$ T3 E1 O1 q" E " y1 A& e/ q6 u# F  M# x- n% B  

, _        韩伟回到延安,毛泽东很高兴,他在等待韩伟来找自己。但韩伟却一直不敢去找毛泽东。事后,韩伟说:“之所以不敢去见毛主席,是我的思想包袱太重,总觉得自己在湘江作战中没有打好,又坐了国民党的监狱。

”就这样,毛泽东一等就等了半年,仍没有见到韩伟。1938年5月上旬 ,毛泽东在抗大作完报告后,吩咐刘亚楼通知韩伟,他要见见韩伟。刘亚楼是抗大教育长,韩伟来延安后在抗大第四大队学习。

/ x. M- G, h$ @2 A* W7 c 韩伟到了毛泽东的住处,毛泽东让韩伟进屋,并仔细打量了一下后,幽默地说:“我的警卫排长还是当年的样子嘛,不仅一根毫毛没有少,下巴上还多了许多。

”毛泽东的话,让韩伟一下子轻松了许多。接着,毛泽东又说:“半个月没有刮胡子了吧!”韩伟下意识地摸了摸下巴,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不好意思地说:“我回去就刮。”“韩伟同志,你的情况我都知道,很好嘛!

”毛泽东说知道韩伟的情况,指的是从中央组织部的材料中看到情况了,知道韩伟在掩护红军主力抢渡湘江时立了功,知道韩伟在武汉监狱里的坚强表现。 ! P# a6 }) X  D5 G0 I( ] 8 x1 g* d5 j1 }.

C- T0 ^       韩伟不是闽西人,去世前却要求把骨灰安放在闽西革命烈士陵园,与闽西子弟兵长眠一起。

. \7 v @# w5 L 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黄祖洪说,红三十四师是一支由闽西工农子弟组成的队伍,一○○团是红三十四师这支血战湘江的殿后部队的后卫。韩伟将军是这支部队的幸存者之一。

9 H$ I* O3 l7 ]% s; r 一○○团在长征出发时有1600多人,绝大部分是永定籍。湘江之战打响,一○○团担任正面阻击任务。经过一天奋战,红三十四师从5000人锐减到2000余人。

完成掩护中央纵队过江的任务后,红三十四师突围时又屡遭重挫,韩伟率一○○团余部担任掩护工作。 1 ~) g0 T9 ]/ R9 E% t3 [ 58年后,在韩伟的生命即将走向终点时,对儿子说:“湘江战役,我带出的闽西子弟都牺牲了,我对不住他们和他们的亲人……我这个将军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

我活着不能和他们在一起,死了也要和他们在一起,这样我的心才能安宁。” # O, L6 I( R; P* f2 R 1992年4月8日,韩伟将军作为一○○团最后的幸存者,走完了人生的旅途。遵照将军的临终遗嘱,1992年8月,韩伟的儿子韩晶专程从北京将将军的骨灰送到闽西革命公墓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