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燮林削球 张燮林担忧削球手后继无人 进言乒联增加球台摩擦度

2018-03-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作为中国的传统打法之一,削球曾经是世界乒坛的一朵奇葩.但随着弧圈打法的崛起,削球渐渐式微.丁松之后,中国再没能涌现出一位优秀的削球手,而世界乒坛继续坚持削球打法的人也是凤毛麟角.这一切,乒坛名宿张燮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第27届世乒赛上,张燮林曾用变化多端的削球,将号称"第三天皇"的日本名将荻村拉下马,不仅在乒坛留下了一段佳话,而且赢得了"乒坛魔术师"的美称.但现在,中 国选手却每每失足于削球打法.巴黎世乒赛的朱世赫.韩国亚锦赛的金景娥都曾成为"伏击&q

作为中国的传统打法之一,削球曾经是世界乒坛的一朵奇葩。但随着弧圈打法的崛起,削球渐渐式微。丁松之后,中国再没能涌现出一位优秀的削球手,而世界乒坛继续坚持削球打法的人也是凤毛麟角。这一切,乒坛名宿张燮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在第27届世乒赛上,张燮林曾用变化多端的削球,将号称“第三天皇”的日本名将荻村拉下马,不仅在乒坛留下了一段佳话,而且赢得了“乒坛魔术师”的美称。但现在,中 国选手却每每失足于削球打法。巴黎世乒赛的朱世赫、韩国亚锦赛的金景娥都曾成为“伏击”中国队的奇兵。在本届中国公开赛上,小将彭陆洋又一次成为削球选手的手下败将。一时间,关于削球打法的复兴再一次提上台面。

“我认为,削球这种打法并不过时,还是很有威力的。而且,一旦在乒坛站住脚,削球手的职业生命会更长。”张燮林坚决反对“削球无用论”,他认为削球走下坡路的原因是培养难度大。“培养一名削球手需要付出更多的功夫和心血,基层队伍大多不愿意做这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张燮林介绍说,削球手不仅需要具备防守的功夫,还要能在守中伺机反攻,特别是对步法的要求很高。相比更容易出成绩的弧圈、快攻打法,削球因为“低产”而被忽略。在张燮林看来,现在世界乒坛的削球手都不够成熟,所以许多人都只是昙花一现。“一旦别人摸清了你的旋转变化,很容易就被对手破解。包括中国队现在的范瑛、候英超都还欠缺火候。”

那么,如何能给削球手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能让这种传统的打法焕发第二春?张燮林思索了很久,提出了一项大胆的提议——增加球台的摩擦度。“现在,球员的球拍弹性越来越好,胶皮越来越粘,这些对于削球都非常不利。

而传统的球台过于光滑,使得反弹球的角度有时候会发生不规则的变化,这对于削球手来说,也是比较难处理的技术难关。”因此,张燮林计划向国际乒联进言,希望能为削球手争取到更宽松的“政策”,更大的生存空间。“我们终极的目的,还是为了让乒坛百花齐放,从而让比赛更精彩好看。”

同时,张燮林也呼吁各个省队少一些急功近利的想法,多一点培养削球的耐心。他期待着,自己制造的经典不是绝唱,而自己的身后,会跟上更多的“魔术师”。(深圳商报记者吴吉实习生毛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