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失败如何造成

2017-08-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文化运动有什么意义说起新文化运动,很多人都不陌生,因为这是由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有名运动,震惊中外,对中国的影响也是极大的.而关于新文化意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

新文化运动有什么意义

说起新文化运动,很多人都不陌生,因为这是由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有名运动,震惊中外,对中国的影响也是极大的。而关于新文化意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概述。

新文化运动油画

新文化运动意义的第一个方面是知识分子和学生出现在了中国民众的视线范围之内。在此之前,无论是政客还是军阀,都是肉食者的政治狂欢,和中下层的人民群众无关。新文化运动改变了这个现象,尤其是在此期间的有名的五四学生运动,号召起了全国上下的各个阶级。从此,人民的爱国思想高涨。

新文化运动意义的第二个方面便是上文提过的爱国情怀高涨。通过新文化运动,人们更深的了解了自己是祖国的一部分,自己的祖国如今处于多灾之秋,自己应该通过努力来改变现状。新文化运动还增强了人们的团结意识。

新文化运动意义的第三个方面是让人们增长了知识,还促进了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中,有一场很有名的文学革命。除了打倒孔家店之外,也提倡新文学,号召人们说白话文、写白话文。由于大文豪的以身作则,新文学又更容易让人接受,所以人们的文学面貌焕然一新。同时,许多旧的封建思想,在这个时候也被打倒。

新文化运动意义虽然很大,却依旧有它的不足之处。比如说否定一切的做法,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新文化运动的失败如何造成

在中国近代史上,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置疑的作用。在近代史上,中国发生了几起思想解放运动都失败了,新文化运动的失败也一样,最根本来说这些都是由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决定的。

新文化运动

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主要是抨击封建旧文化,发扬西方科学民主的新文化,是一场新旧文化的革命斗争。他们的想法确实对当时社会观念的改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推动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更新,为之后的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但是同时新文化运动的失败不是偶然的,首先它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纲领,也没有明确的组织结构,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只是作为《新青年》的主编来起到一个领导的作用。同时许多知识分子都只会空谈大道理,并不能拿出任何有利于改革的有效建议。而且这场思想上的革命的范围被局限了,普通老百姓仍然不懂何为资产阶级,何为民主科学。

再说这场运动没有和群众相结合,只做思想动员,回避斗争,也没有提出明确反帝。最后对于袁世凯发起的“回归孔学”只是一味地批判,甚至全盘否定儒家文化,全盘肯定西方资产主义文化,没有正确全面地看待中国存在的问题。军阀统治时期需要的是革命而不是改革。但是同时也不可否认,新文化运动对科学自由主义甚至共产主义的传播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辛亥革命以来,以鲁迅等人为首的新式教育代表人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推陈出新的新思潮。如沉寂千年的死海水面上吹来的一阵清风,中国的传统迂腐的思想终于泛起了几圈涟漪。其中功不可没的就是胡适、陈独秀等人发动的新文化运动。

新青年照片

1915年9月,《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被看做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青年》原名为《青年》,后来才改名为《新青年》。想来,只加了一个“新”字,就是为了有别于旧社会上的抱着旧思想的年轻人吧。作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青年》承载着人们太多的希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最初,陈独秀是《新青年》杂志的编者,后来整个刊物的发行与编辑都由他一手主办。后来因为陈独秀在北大任职的原因,《新青年》的编辑部还从上海迁移到了北京。

同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上发表文章,第一次正式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理念,也就是民主和科学的口号。自此,民主和科学这两大旗帜在改革之风的吹拂下,飘扬飞舞,逐渐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在给予迂腐教条礼节以沉重打击的同时,还为人民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新青年》杂志的发行之所以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因为它如新式教育开出的一剂良药,从思想上将中国人民从传统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并赋予其新的生命。

新文化运动标志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的思想文化和文化革命的运动。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古典传统文学走向没落,也标志着新型文化思想潮流的崛起。

新文化运动的创导人之一陈独秀

在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但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思想,想要扭正过来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当时政治方面,仍存在着“复辟”、“君主立宪”等思想。尤其在1915年,袁世凯更宣布了帝制的复辟,改称中华帝国,给当时刚刚兴起的民主潮流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袁世凯当政期间,将儒教大肆宣扬,先后成立尊孔会、孔道会等多种组织。康有为甚至建议将孔教设定为中国的国教。

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在1915年,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后又改为《新青年》,主要针对当时的政治现状发表一些言论,并主张打到孔家店,拥护民主和男女平等等思想。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对中国古典传统道德观念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抨击。从此以后,白话文便开始普及,开始影响到国内的各大报刊和杂志、报纸等,使国内短讯、杂志等文风为之一新,也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到达了高潮。

新文化运动标志着当时的中国人民对自由、民主、科学的渴望和觉醒,也反映出当时人民对封建礼教、迷信和专制的反对。

新文化运动后期内容介绍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思想,而马克思主义是何时在近代中国广泛传播的?据有关资料记载,是在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期。

新文化运动剧照

五四运动爆发后,新文化运动进入后期阶段,此时,引导俄国大革命取得硕果的马克思主义为近代中国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这一年,李大钊同志在《新青年》报刊上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作品,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这也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从此,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开始为普通中国民众所接受,它在唤起近代中国民主意识的同时,也带来了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此后,陈独秀、沈尹默等一大批新文化运动的得力战士纷纷发文响应,一时间,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又一场思想变革潮流。

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的漫长岁月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逐渐成为社会主流和舆论导向,越来越多的进步文人加入到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化阵营中,使得五四之后的中国文坛气象更新,民主、自由、平等的观念被更多有识之士所接受。

马克思主义的进步思想,在新文化运动前期“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基础上,更注入了结合当时社会变革,积极探索强国之路的理论依据,为日后新民主主义观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思想与理论基础,对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发生地点在哪里

新文化运动发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登上王座,可以说整个中国都蒙上了一层阴霾,中国人民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统治者的黑暗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压的人们喘不过气来,很多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感到十分彷徨不知该何去何从。

新文化运动地点

而在中国,发展最繁荣、经济最发达、资本主义发展最深入人心的地方就是上海,所以新文化运动地点也就在上海。当时的上海是亚洲唯一的世界金融中心,是民国国民收入的最重要来源。这里建筑设施完备,也是外国人最先到达中国的地方,是外来产品外来思想最先接触的地方,所以上海各个大学的学生是大陆思想最先进的知识分子。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蔡元培先生在做北大校长之前,曾经两次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为国家的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而运动的发起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也都曾在上海居住过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每天所接触到的是从西方传来的民主、自由精神,资本主义思想在他们心里早已生根发芽,看到落后的中国仍然处于半封建半殖民社会,这些资产阶级激进派自然而然地发起一场思想的革命狂潮,也就不足为奇。

在两年之后,随着资本主义思想的不断深入,更多的人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启蒙,陈独秀等人受到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邀请到北大任职教授。运动后期,新文化运动地点从上海迁到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