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蔚舟山 记恩阳区柳林镇海山村90后“第一书记”李林蔚

2018-01-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恩阳区柳林镇海山村地理位置偏远,有62户贫困户204名贫困人口,大多农户仍依靠传统农业生产或外出务工来维持生计,总体经济十分落后.2015年9月,恩阳区司法局9

恩阳区柳林镇海山村地理位置偏远,有62户贫困户204名贫困人口,大多农户仍依靠传统农业生产或外出务工来维持生计,总体经济十分落后。

2015年9月,恩阳区司法局90后工作人员李林蔚来到这里担任“第一书记”,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开始慢慢蜕变。建村部、修道路、兴产业、谋发展……脱贫攻坚的号角全面吹响,村民的致富梦渐渐筑起。

摸清村情

精准制定扶贫规划

“一条独公路、离街十公里、十个烂堰塘、百姓都叫苦”,多年来,海山村一直面临出行难、饮水难、看病难、致富难等诸多难题,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可谓是一个艰巨的重担。

刚到村的李林蔚决定先摸清村情。院坝里、田边、山林间,她和群众拉家常,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并在调查表上登记基本情况。挨户走访两个多月,她记录的调查表厚达2米,村里所有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也都熟记在心。“罗大爷家每年都出栏好几头肥猪,养猪很有经验,我们可以帮他扩大规模增加收入。”在村“两委”讨论会上,李林蔚如数家珍。

在李林蔚与村“两委”及贫困户充分交流后,反复修改了10余稿长达30页的《海山村精准脱贫规划》出台了。全村新建50户规模聚居点1处,配套建设聚居点人畜安全饮水工程1处,新建标准化卫生室1个,整治病险山平塘11口,新建引水渠3公里,安装自来水180户以上。

规划建成茶叶、柑桔、银杏树、生态养殖等几大产业主产区,发展银杏120亩、茶叶200亩;规划建成规模化牛、羊养殖场1个,年出栏牛、羊1000头以上……

不仅如此,李林蔚还与驻村工作队认真分析研究,为每户贫困户量身制定了2015—2018年脱贫攻坚计划,将每年的帮扶措施、增收目标记录存档。

落实蓝图

深入推进扶贫工作

有了脱贫蓝图,还需一步一步推进扶贫工作。

海山村七社山高路远,村民出行不便。“要致富,还是得先修路。”李林蔚立即着手七社道路规划和项目资金争取事宜,先后多次到恩阳区发改局和交通局争取项目。

道路建设项目立项后,李林蔚立即召开村民大会筹措到52万元社会资金,硬化村社道路1.5千米。不到两个月,七社便告别了不通水泥路的历史。过去,由于道路不通,七社的肖才一自家养殖的80多头山羊,只能一只一只赶着下山售卖,费力又吃亏。“现在好了,路通了,上门来订购山羊的人都要把我家门槛踩烂了。”说到村里通路这事儿,肖才一乐得合不拢嘴。

在海山村,因病致贫的贫困户高达68%。为了让村民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李林蔚主动联系柳林镇卫生院和恩阳区人民医院的医护义诊队,先后于10月下旬和12月上旬,将义诊送到了海山村。她还准备积极争取卫计部门的帮扶和支持,在海山村建成1所标准化卫生室,彻底解决当地村民看病难的问题。

展望未来

建立扶贫长效机制

“要保障海山村扶贫开发工作长效发展,必须建立健全扶贫开发工作长效机制。”李林蔚说。

为此,她结合村情社意,与村委干部制定出《精准扶贫工作双向承诺书》,明晰结对帮扶责任人在扶贫帮困中的职责和义务,明确贫困户在决战贫困中的主体地位,以此帮助贫困户树立起脱贫奔康的信心和勇气。

“信心和勇气一旦树立,村民就一定能尽快解开贫困的枷锁。”李林蔚的做法得到该村支部书记韩渭才的赞许。

接下来就需要帮扶单位、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为村民搭建一个致富奔康平台了。李林蔚与干部共同决议,以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为重点、稳定脱贫为目标,采取“一平台、两保底、三分红”的办法,建立一套持续稳定增收、利益分配“123”机制:成立海山专业合作社,为贫困户搭建了1个持续稳定的增收平台;规划发展茶叶200亩,辐射带动贫困人口204人,为贫困户解决了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2个保底收入;贫困户以土地等生产要素、财政扶贫资金及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入股可获得效益分红,此三项分红收入,可确保贫困户医疗、教育、住房获得基本保障。

与此同时,在李林蔚的倡导下,海山村建立了“421”干部责任帮扶机制,司法局组织13名干警成立扶贫工作队,实行机关干部、科级干部、一般干部分别结对帮扶4户、2户、1户贫困户。重点帮助创业农户选准增收门路、解决资金不足、了解市场信息、拓宽产品销路等实际困难,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巴中日报)

原标题:90后“第一书记”李林蔚的驻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