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军博善 博善潘军博士谈关于豆粕蛋白的技术问题

2017-09-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这是潘军博士跟网友在站内消息的互动,发出来大家一起学习,感谢博士! 博士,您好! 我是黄艺伟(龙岩龙马),最近碰到一些问题想请教您,若方

  这是潘军博士跟网友在站内消息的互动,发出来大家一起学习,感谢博士!
博士,您好!
我是黄艺伟(龙岩龙马),最近碰到一些问题想请教您,若方便的话帮我解答一下。在此先谢谢您的热情解答。
1.不同批次的豆粕的蛋白水平及其他营养成分不一样,我们在根据蛋白水平调整配方时应该怎样考虑;考虑的因素可能很多,该如何对各个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


2.目前1kcal能量大概值多少钱,一个蛋白点呢;如何计算
3.在制作配方时应该考虑的加工环节,根据加工工艺进行微调的基本原则,以及常进行微调的一些营养素
4.目前生殖营养需要考虑的营养素(具体的营养素名称)
5.在客户有反馈信息时,常见的有哪些问题;根据这些问题调整配方的思路
6.自身猪场的饲料与商品饲料在营养上的差异


    以下是潘博士的在线回答
思考得很细致,难得!
1)豆粕营养含量变动--豆粕的主要价值是蛋白、氨基酸含量及其它们的生物利用率。一般的饲料企业水分、蛋白是必测的,问题是一定要测准确,这与分析化验员的水平和责任心直接相关。

如果你有疑问,可以将本公司测完的样本交给兄弟公司相互验证交流。利用率主要测尿酶活性和蛋白溶解度(75-85%),避免不熟和过熟。

如果你想积累自己的资料库,也可以将样本送检氨基酸,然后将测定的结果和数据库指标对应起来判断,以数据库为主,决定自己的数据该如何录入。如果是喂猪,从氨基酸利用的角度来看,从高到低依次是分离大豆蛋白、浓缩大豆蛋白、去皮豆粕(46-48%)、带皮豆粕(43%)、膨化大豆。

笼统来讲,去皮豆粕要比带皮豆粕氨基酸利用率高一个百分点;大型企业的重大采购决策,最好利用动物或模型动物来测定相对生物学价值,方法是以豆粕为唯一蛋白源,进行蛋白进食量与体增重或蛋白沉积量的比较。

调整配方首先最重要的是必须满足自己的产品标准要求,标准与标签必定是一致的;如果是普通的全价和浓缩料,蛋白、赖氨酸、蛋氨酸是需要达标的。

如果豆粕添加量大,还不要忘了豆粕也是能量来源的贡献者,它DE为3490(1998 NRC),也许可能提供日粮25%的能量。如果确信豆粕质量不如以前,可以增加粉碎细度(例如1.2换成1.0筛),可以提高其利用率。


2)知道含量与价格,除法可算出
3)所为的加工影响主要是热处理、存放期挥发、混合后氧化还原等化学反应。维生素、酶制剂、益生菌属于前者;热处理过度导致乳清粉、膨化玉米等相互交联引起颗粒硬度提高等也可归入此类问题;香味剂、防霉剂中的有机酸类属于中者;脂肪与无机微量等属于后者,详细请阅读滕冰老师等的文章“饲料预混合工艺的问题及对策”。找到原因对策就有了。


4)生殖营养是一个系统问题,不是一两种养分的问题。在保证能量、蛋白组分、钙磷等基本营养基础上,维生素中的VE、生物素,微量元素中的Zn、Se、Mn、Cr等通常会被重视。
5)在2011年南昌配方师会议上,本人有个讲座题目和您的问题类似,请参考一下;
6)前者是注重投入产出,成本次要;后者是考虑各方利益分配,配方成本先有框框,很难淋漓尽致做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