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有子初长成——记长岭县十佳美德少年王首启

2018-03-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14岁的王首启出生在一个被病灾折磨得千疮百孔的家庭.家里人不但没有固定工作,更没有什么额外的收入,全家人只靠养40头羊来维持生活.日子虽苦,但小首启精神

    14岁的王首启出生在一个被病灾折磨得千疮百孔的家庭。家里人不但没有固定工作,更没有什么额外的收入,全家人只靠养40头羊来维持生活。日子虽苦,但小首启精神很充实,小时候的他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孩子,因为他有一个温暖的家。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灾难一次又一次降临在这个本来幸福的家庭。小首启五岁的时候,年迈的爷爷在田里耕作时不慎摔断了腿,由于没有钱住院进行系统治疗,那条断腿一直没有恢复健康,只能靠拄双拐走路,完全失去了下地干活的劳动能力。

小首启的父亲患有先天性甲型血友病及小儿麻痹症,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生活重担都压在了小首启年迈的奶奶一个人身上。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2011年秋收大忙时节,小首启的奶奶不幸患上了急性脑出血,虽经抢救及时保住了生命,却留下了瘫痪在床的后遗症,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从此,年幼笨拙的小首启不得不一个人开始学生火、学做饭。有一次,当他看到带病下地干活回来的爸爸累得一头栽倒在炕上起不来的时候,懂事的他便心疼的对爸爸说:“爸爸,你好好歇一会儿吧,我来给你做饭。

”已经累得没有了精神的爸爸并没理会他,也没想到小小年纪的小首启会真的去做饭。当爸爸睡醒时,发现桌子上多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小首启正站在桌子旁对着他傻笑。爸爸吃着孩子做的面条,感觉到孩子长大了、懂事了,欣慰的把孩子搂在怀里,在这一瞬间,他的眼睛湿润了……

    由于小首启承担了家里大部分事情,已到上学年纪的他,为照顾爸爸和这个家,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推迟上学的年纪。直到8岁他才报名上了学。他家离学校8里地,每天他都要步行往返十多里的路上学、回家。

其他同村同学的家长,特别是学校的朱老师每次看到他都要让他搭车,有时朱老师还会主动到他家去接他上学。但年幼的小首启始终没有坐过一次别人的车,刚强的他从不祈求别人的恩赐,那样会让他觉得自己是个可怜的孩子。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放在小首启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作为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现实的状况让他清楚地知道“知识改变命运”。只有把自己变得强大才能够完全支撑起这个家。他学习刻苦勤奋,善思好问,身上总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他不但自己认真学习,还经常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同学们都特别喜欢他。

    除了“沉甸甸”的生活,周围的邻居、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社会上的好心人也让他体会到了浓浓的亲情。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都尽己所能来帮助他,学校减免了他上学的一切费用,老师和同学们还帮他解决了所有的衣物和学习用品。

县关工委、法院等单位在了解到小首启家的情况后,也组织专人前往他家看望,并送去扶贫款和米面油。北正镇关工委的工作人员准备就地就近找几个“五老”,对这个家庭的生活进行全程跟踪,帮助解决具体问题,让小首启全心全意上好学。

县里十佳美德少年评选活动结束以后,有很多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拿着东西来到小首启的家,一边看望帮助小首启,一边用小首启的事例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小首启非常知道感恩,他说:“春天剪羊毛的时候,左邻右舍都来家里帮忙。

不仅不在我家吃饭,还把自己家的饭送过来,让我们家里人吃。别人对我家的帮助,我一定要记在心里。我一定好好学习,用好的成绩去回报好心人,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