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英和倪匡 首部倪匡授权并亲述的《倪匡传:哈哈哈哈》 勾勒倪匡神髓和传奇

2017-09-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书里写到上世纪末,香港排名前100位的富豪中,有40多人是中国改革开放前的逃港者,他们或扒火车穿越旷野,或乘船偷渡,或赤身泅渡.只有风暴中仓

书里写到上世纪末,香港排名前100位的富豪中,有40多人是中国改革开放前的逃港者,他们或扒火车穿越旷野,或乘船偷渡,或赤身泅渡。只有风暴中仓惶挣扎过的人,才能如此笑对悲欢。这部倪匡传,其实也在为香江的苍茫岁月作传。

《倪匡传:哈哈哈哈》

代序

■倪匡

此生将尽,两句话可以概括,曰:

七八十年皓皓粼粼无为日

五六千万炎炎詹詹荒唐言

就是那样,绝不惊天动地,更无曲折离奇。但不知怎地,还是有些事缠绕着传来传去。传久了,也必定愈来愈怪,有至于匪夷所思者。对此,一向不否认澄清解释申辩,无非不过是茶余饭后闲话中的一句两句,有什么关系!也有的据称是"亲口所述",却又怎地,难道不知我谋生的本行是什么了吗?哈哈,哈哈。

2014年6月19日,香港

又,书中图片甚多,大都由本人提供。网上流行语:有图有真相。不过,恐怕也是找不到什么的:找真相,一向比找真爱更难。哈!

去岁入夏间陡然听到江迅病倒的消息,大吃一惊。作为亚洲周刊的副总编辑,他是香港新闻业老大哥,瘦高身板一头鬈发来去风火,手握政坛秘闻商界黑幕,称兄道弟的都是两岸文人。文章日日码,书一本一本的出。作为后生晚辈,我叫惯了他江老师,每每聊起写字的热忱精力总是自叹不如,记忆里他是不知疲倦的永动机,怎么会倒下?

永动机就是有卡壳的时候,原因竟是因为写《倪匡传》,去年6月时,江迅书稿完成了五六万字,眼见快要一气呵成,9日早上心脏突然停跳两分钟,而后昏迷36小时,幸好送院及时,阎王殿前走了一遭,醒来的时候嘴里塞着呼吸器,身边守着一众焦心亲朋晚辈。

意识迷茫间说不出话,示意医生拿来纸笔,头句话写:"我在哪",医生复他"在医院",第二句话:"老婆呢?"守在一旁的师母顿时泪如雨下。江迅卧床18日,前往探病的人穿梭不绝,师母在侧,每个来访者都会听一遍这个故事,再陪着师母抹一遍眼泪。

倪匡听了这个故事当即拍案叫绝:"江迅这家伙太聪明了!他有三个老婆,醒来了不叫名字,只叫‘老婆’,结果三个听了都感动,我以后要向你学习。"

这些细节后来都成了饭桌上的笑谈,江迅对生死之事向来不在乎,20多岁开始上山下乡,他就每天只睡三小时,几十年来已比别人多活了半生,想来没什么可后悔。倒是这闯过鬼门关的惊魂吓煞了身边至亲的人,也叫他学了乖,现在每天改睡五小时。

前两天见着他兴高采烈地说,终于把烟给戒了。我也一直记挂着这本书,什么样的东西叫人写得停了心跳,某日下午茶,江迅又手舞足蹈聊起书中的轶事,他当然不是头一回写人物传记,只是觉得倪匡这个人太好玩。

师母在旁笑着让他不要再讲了,号召大家欲知详情快去买书。书还未付梓,我便催着他把电子稿发我一睹为快,热腾腾一口气读完。素日里常听江迅用一口沪上国语给我们讲江湖上的刀光剑影,读他写的书,仍若近在咫尺般过瘾。

■内蒙逃港惊心离奇如卫斯理

私下认为,江迅来写倪匡再合适不过,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两人都是性情中人,仗义快言,又碰巧都是上海人。8年前江迅第一次给倪匡打电话,说的就是上海话,两人一见如故。2006年,倪匡受江迅之邀,头一回在香港书展亮相,有读者问起自传的问题,他说绝不会写自传,自己一生300字可以写完;他也从不看别人写他,懒得看,这是头一回把自己的故事交给信赖的人。

书稿写出来,倪匡对明报出版社老总苏惠良说,"江迅写的,我还看得下去,换了别人难说。"

书以"哈哈哈哈" 四字为名,是倪匡的招牌大笑,也是江迅的豪气风格。江迅用"笑匠"喻倪匡脸相:膀大面宽,死生契阔全都一笑而过。他也花了大量笔墨写倪匡年少在内蒙铁马兵戈的逃亡,初初赴港的惨澹营生,其间种种惊心离奇,不输一部现实的卫斯理。多年来为倪匡立传者不少,对其由内蒙逃港一段有诸多传闻,有说他由内蒙一路骑马南下,有说他偷渡之时吃老鼠为生,在这本由倪匡亲述的传记里有着详尽描写,算是一次正言。

其实岂止是倪匡,当初一批"逃港者"——曾宪梓、黎智英、罗文、张子强,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一部香江传奇,书里写到上世纪末,香港排名前100位的富豪中,有40多人是中国改革开放前的逃港者,他们或扒火车穿越旷野,或乘船偷渡,或赤身泅渡。江迅大概最明白,只有风暴中仓惶挣扎过的人,才能如此笑对悲欢,而他写倪匡传,实又在为香江的苍茫岁月作传。

■古龙讣告

此生最好文章

倪匡的小说是不折不扣的通俗文学,好看、过瘾,犹记得年少暑假泡在图书馆里,架上长长一排卫斯理消磨掉整个盛夏。在他眼里小说只有好看与不好看之分,小说服务大众,这点倒和毛泽东的论调不谋而合。写文章全凭天才,倪匡说自己是"自有人类以来,汉字写得最多的人"。

江迅这样的高产快手,遇到他也要甘拜下风——倪匡写作速度最高纪录是一小时4500字,有几年,他一天写两万字,同时要为12家报纸写长篇连载,但从不脱稿,一夜花天酒地,翌日醒来,头痛也支撑着写,自称是"专业操守"。奇情侠盗幻影怪咖,哪管什么严肃义理,只有他的快意江湖。

当我们谈论倪匡的恣情文章,我们当然要谈论香港远去的五六十年代——金庸古龙墨光剑笔的江湖,江迅是否也感叹吾生也晚,不能躬逢其盛,只能听倪匡叙旧。谈笑间有金庸、有黄霑、有三毛,更有古龙。

倪匡当年为金庸代笔,金庸上午刚登上欧游的飞机,倪匡下午就弄瞎了阿紫的眼睛,不知算不算老梗,书里当然要记上一笔;顺带也要记上倪匡如何向金庸讨稿费,金庸写长信哭穷的掌故。有江湖传闻说,倪匡自夸是金庸好友,但金庸从不承认这点。江迅后来跟我说,其实他在书里漏写了一段往事:金庸在80年代一共只有三幅手书,其中两幅就为倪匡所藏。以这样的细节看来,两人确是至交无疑。

外界也有传说倪匡和妹妹亦舒长期不合,倪匡照旧一笑而过,都是自家兄妹,有什么好不好的。江迅倒是注意到了倪匡的大哥倪亦方,他的故事可算荡气回肠——一生追随共产党,在偏远的辽宁鞍山市化工二厂任工程师及厂长,在"反右"、"文革"中遭磨难,蒙受20余年不白之冤,仍然一腔热血为公,2008年病逝,无数百姓追悼。两兄弟的人生路途背向而驰,读来唏嘘不已。

书里着墨最多的还是倪匡与古龙的拜把深谊,古龙刚出道时,被台湾作家排挤,倪匡却钟爱有加,替杂志不断向他约稿,《流星蝴蝶剑》改编成电影也是倪匡促成的。提起古龙,谁都要幽幽叹一句,死得太早了,何况是倪匡。古龙48岁饮酒过度肝硬化而歿,倪匡为其撰300字讣告,自谓此生最好文章,看过的朋友纷纷邀他为自己写讣闻。

这还不算,古龙身后倪匡爽快帮他还掉100万台币嫖资,理由是女孩子的钱不要欠。他从台湾将古龙遗体溅出的血用纸巾沾满带回香港,惹得太太惊恐大怒。又提笔替古龙写挽联:"近五十年人间率性纵情快意江湖不枉此生,将三百本小说千变万化载籍浩瀚当传千秋。"

■做人与写文章一样犹有神谕

他叹的是老友,说的也是自己。江迅说,倪匡的灵魂是没有皱纹的。虽然风流名号一生,关于女人的传闻不绝,书中不知何故几乎只字不提。江迅只说,约倪匡饮茶,眼见耄耋之龄的倪匡对太太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冷不冷,鱼有没有刺,时不时摸摸太太的头,恍若时光荏苒来不及抓住的珍物,再扮一回少年郎妾,只叫旁人凝噎。

倪匡告诉江迅,握着老夫人的手,有一种"初恋的感觉"。一旁的江师母嗔怪道:"切,这个就是年轻的时候作孽作多咧,老了知道忏悔了有什么用!"众人都笑倒。

倪匡是元气饱满欲求很强的人,食、色、饮全都不加节制,酒色财气一世,体重175磅,自嘲自己这副食相是在大陆的劳改营时那些人教的——吃进肚子里,什么马克思主义都拿不走。这样的人,1986年竟突然信了基督,理由一句话,听到了上帝的召唤。

江迅说,倪匡最喜欢话"配额用完了",饮酒的配额用完了酒瘾自无,写作的配额用完了就此封笔,风流的配额用完了便安稳归巢。不知是否做人与写文章一样,犹有神谕。倪匡大概是宿命论的,他相信人生下来,上天已经写好了剧本,只不过你看不到下一场而已。

■抵不过香港人间好烟火

1992年,97大限来临之前,倪匡随着香港的迁徙大潮移居美国,和大多数香港人的恐共心理相似,更何况年少的政治迫害还心有余悸,他发誓不再回港。倪匡在旧金山待了14年,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他自言年轻时经过艰苦日子,有时见到水龙头有水流出来就已经很开心了。他也就此决心"淡出":"醉里乾坤,壶中日月;竹里坐享,花间补偿;世事无我,纷扰由他;新旧相知,若居然偶有念及,可当作早登极乐。"

可就算这样的闲云野鹤,也抵不过香港的人间好烟火。2006年,曾发誓不再回来的倪匡再次举家连根拔起回了香港,此地世道算是平稳过渡,马照跑舞照跳,卫斯理和他的读者也从来没离开过香港。他走在大街上,看到餐厅的玻璃水箱,一定要停下来感叹:离开香港13年,没吃过一尾好鱼。眼下有海鲜叉烧可叹,有故雨新知可叙,当然也有狗仔队要周旋,倪匡乐在其中。

从1957年离开中国大陆,至今57年,倪匡不曾踏足大陆一步,他曾放言,共产党一日不垮台,他便一日不归。7年前,也即他离开大陆50年时,江迅邀请他做一次大陆之行,相关部门都也疏通打点好,临了还是作罢。江迅无奈道:反正你去美国前说不回香港已经食言,晚节既已不保,现在回大陆看看有何不好?况且倪匡作品在大陆风行多年,多半是盗版,江迅怂恿他回去收版税。

倪匡说,我不要了,你帮我收吧,我当年是叛逃,回去要被共产党抓的。

这当然是过时的托辞。不羁一世,大概还是想守住这个决绝的誓言。私下里,倪匡对政治风云早已看淡,也不愿多谈,这样的年纪,还有什么是放不下的。提起陆港矛盾他更是一脸淡然:"爱不爱国是一个问题,经济影响又是另一回事,香港根本不能不靠内地,从开埠以来,人才、物资都是从内地而来,香港地方小,根本没办法独立生存,只希望盛世继续维持下去"。

但江迅隐隐觉得,倪匡的家国恩怨,期间种种离恨诀别,与今日香港的恐共情绪、两地矛盾,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实有深意文章可作,也叫人多了一分期待。

■一张安放于维港的长木椅

倪匡回到香港时说:"我们这种已经死过又活过来的人,没什么好怕的。天不怕,地不怕,是香港人的精神。香港这个地方是只不死鸟,像凤凰一样,火烧过后又复活,永远那么灿烂。"读到此处竟觉眼热,香港是奇崛之地,盛世仿佛还是盛世的模样,却在时代的大潮里风云诡谲,暗潮涌动,即便是外人也能时刻感知那种焦灼与不安。香港人是市侩的,却又强悍而坚定的一群人,或许,就是他们造就了这只不死鸟,火灼风侵之后总能安渡重生。

倪匡讲,每个人一生忙忙碌碌,总是来不及怀旧。"人生有回忆不是坏事,怕只怕梦醒时无头可回无岸可望"。有一天,一些尘封的往事会恣意冒出,心里总会空出一角,安放一张坐落于维多利亚湾畔的长木椅。或许,江迅为他、也为读者安放了这么一张长木椅,黄昏的光线聚焦在他身上,畅怀大笑的脸静默下来,对面是湍湍维港和滚滚红尘。

●关于本书

《倪匡传:哈哈哈哈》是首部由倪匡授权并口述、江迅撰文的倪匡传记,共12万字,香港明窗出版社即将出版。该书编者认为,这部传记"写出了倪匡神髓,教我们知道倪匡真正的传奇。"

●关于倪匡

倪匡,祖籍中国浙江宁波镇海,1935年5月生于上海,原名倪聪,字亦明。曾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受训三个月,成为公安干部。1957年由中国大陆移居香港,1992年迁居美国旧金山,2006年返回香港定居。

作为知名小说作家及编剧,倪匡写作范围甚广,科幻小说外,还写过怪异小说、武侠小说,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作品包括《卫斯理系列》《原振侠系列》《女黑侠木兰花系列》等,也创作了300多个电影剧本,笔名包括卫斯理、沙翁、岳川、魏力、衣其、洪新、危龙。亦曾在1989年至1990年间,与黄霑和蔡澜合作主持亚洲电视清谈节目《今夜不设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