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逆袭:拉杆箱拉出货运帝国 强势收权引来杀身之祸

2017-05-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摘要加盟模式推广后,出于利益驱使,一些顺丰的加盟商擅自在货运中夹带私货,有的加盟商更是自己开始延揽业务当上了"土霸王".公司看上去规模很大,但实际运营阻碍重重,乱象凸显.当顺丰的"嘿客"在全国遍地开花时,正筹备上市的马云心里一紧:终于来了!最近新出炉的中国首富马云说过,自己很难管好快递,他最佩服的人是能治理七万基层员工的顺丰老板王卫.马云重视王卫,不是没有道理的,话说"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你的敌人".两人仿佛天生的宿敌,在不同的轨道上成名,又在市场

摘要加盟模式推广后,出于利益驱使,一些顺丰的加盟商擅自在货运中夹带私货,有的加盟商更是自己开始延揽业务当上了“土霸王”。公司看上去规模很大,但实际运营阻碍重重,乱象凸显。

当顺丰的“嘿客”在全国遍地开花时,正筹备上市的马云心里一紧:终于来了!

最近新出炉的中国首富马云说过,自己很难管好快递,他最佩服的人是能治理七万基层员工的顺丰老板王卫。

马云重视王卫,不是没有道理的,话说“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你的敌人”。两人仿佛天生的宿敌,在不同的轨道上成名,又在市场之轮的驱使之下撞出火花。2003年,马云两次在香港约见王卫,希望顺丰能联手阿里巴巴。但是,当时的王卫正忙于和申通、圆通等公司抢夺市场,根本无暇理会马云,所以拒绝了马云的邀约。2008年,顺丰的发展势如破竹,市场份额居全国第二。要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王卫不得不重视日益壮大的阿里巴巴。这次,王卫遭到了马云的拒绝。2011年之后,马云携万钧之势进军物流业,王卫则进军电商,逆袭阿里巴巴。

可以说,从来没有人想到过,王卫能够将“农民带着一群农民”的快递业做得如此有声有色,最后竟向电子商务这个高大上行业发动了逆袭。

1971年,王卫出生在上海,父亲是一名空军俄语翻译,母亲是江西一所大学的老师。7岁时,王卫和家人迁往香港。高中毕业后,他不再读书,而是在叔叔手下做小工。其间,他尝试做过多种生意,虽然无疾而终,但在香港商业环境的熏陶下,练就了敏锐的商业眼光。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受邓小平南巡影响,香港8万多家制造工厂移到内地,其中珠三角就占了5万多家,香港与珠三角之间的信件、货运业务量开始暴增。开始,王卫受人之托,在广东和香港之间夹带点儿货。慢慢地,东西越来越多,用拉杆箱也装不下的时候,他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

1993年3月26日,王卫拿着跟父亲借的10万元钱,在广东顺德注册了顺丰速运,一个只有6个人的公司。同时,他在香港太子砵兰街租了几十平方米的店面,专替企业运送信件到珠三角。王卫和员工们早出晚归用背包和拉杆箱运货,被称为“水货佬”。

怎么抢到生意?“别人70块一件货,顺丰收40块”,王卫“割价抢滩”吸引了大批客户,甚至带旺了冷清的砵兰街。到1996年初,顺丰已经基本垄断了整个华南地区的快递业务,深港两地陆路上70%的货也是顺丰运送的。此时,王卫刚刚25岁,因为和员工们整天风里来雨里去送货,不知为赶时间摔了多少跤,双腿上留下了深浅不一的伤疤。

由于市场需求旺盛,顺丰很快将触角延伸到广东各地乃至全国。当时,顺丰每建一个点就注册一个新公司,分公司归当地加盟商所有。这使得顺丰在几年的时间内便将珠三角一带的快递市场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但也因这样野蛮的增长方式,顺丰一度被另一家快递公司的总裁称为“老鼠会”。

早期的顺丰,不仅没有统一标志,而且连基本的快递员服装都没有统一,交通工具更是杂乱,完全不像个有严格规章制度的企业,就像一窝无组织无纪律的“老鼠”。同时,王卫在每个地区寻找合作的加盟商,加盟商需要按时付给王卫一定费用,每月还要向王卫开具当月的发票。王卫还鼓励加盟商多多介绍自己的亲友进来。这种做法的确和传销的“金字塔销售计划”有一些操作上的近似之处。

顺丰的壮大非常低调,以至于此时华南地区之外的同行们竟然无人知晓。1997年香港回归时,铁路快递代表前往广东,与当地海关官员商讨,希望借铁路开通香港和广东地区的快递业务,结果却被告知一家叫作顺丰的快递企业早已垄断了整个业务,铁路快递的代表只能无功而返。

但是,还是有人开始关注顺丰。有VC(风险投资)想给王卫融资,但王卫始终不肯出来见面。这个VC就对外开出50万元中介费——只为和王卫吃顿饭,结果还是没有吃成。此后,王卫多次拒绝外资收购,即便他先后9次将物业或商铺抵押给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