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堂的实力 李惠堂:名副其实的民国第一球王

2018-03-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世纪20年代,在我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 李惠堂(1905-1979),字光梁,号鲁卫,著名足球运动员.1905年出生于香港.其父李浩如,系广东省五华县人.1921年,李惠堂考入足球运动比较普及的皇仁书院,接受了比较系统的足球训练.他在足球职业生涯各类比赛中共破门1000多次,获国内国际各种奖章近百枚,奖杯120多个,1923年被誉为"亚洲球王". 1922年夏天,李惠堂代表南华队参加香港甲级足球联赛,因其球艺娴熟刁钻,出神入化

20世纪20年代,在我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 李惠堂(1905-1979),字光梁,号鲁卫,著名足球运动员。1905年出生于香港。其父李浩如,系广东省五华县人。1921年,李惠堂考入足球运动比较普及的皇仁书院,接受了比较系统的足球训练。

他在足球职业生涯各类比赛中共破门1000多次,获国内国际各种奖章近百枚,奖杯120多个,1923年被誉为“亚洲球王”。 1922年夏天,李惠堂代表南华队参加香港甲级足球联赛,因其球艺娴熟刁钻,出神入化,常有惊人之举,香港球迷称之为球怪。

1923年5月,李惠堂第一次参加中国足球队参加日本大阪举行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中国队获冠军。18岁的李惠堂在4场比赛中初露锋芒,名声大震。

1925年后,李惠堂在上海迎来自己的巅峰时刻,由于球艺出众,22岁即被上海复旦大学足球队聘为教练。随后,又参加上海乐华足球队,战绩显赫。1926年,李惠堂率乐华足球队参加上海举行的“史考托杯”足球赛,以4∶1的悬殊比分大胜蝉联9届冠军的英国猎克斯队,首开上海华人足球队击败外国球队的纪录。

1927年,李惠堂所在的球队如日中天,相继荣获西联甲组联赛、首届高级杯赛和中联甲组联赛的冠军,李惠堂成为大名鼎鼎的“一代球王”。

同年,李惠堂率乐华队在远征东南亚国家中,屡建奇功,特别是率队出战菲律宾,战绩出色,满载而归。 第一次冲出亚洲 1923年春,澳洲橄榄球总会出资邀请一支中国球队赴澳大利亚进行比赛。

经总会代表美勒撮合,商定改由由当时水平最高的南华队班底加上二名上海球员,共同组队参赛。8月,李惠堂随南华远征澳大利亚。在首场与全澳冠军新南威尔士队交锋中,开场仅5分钟,李惠堂就梅开二度,这场比赛他一人独中三元,最后 比赛以三比三战平,轰动了整个澳洲。

澳洲当局专门授予他金质奖章。香港当地报刊以特大号标题,称李惠堂为“球王”,并有“万人声里叫球王,碧眼紫髯也颂扬”的诗句。

南华队在澳洲进行了多场比赛,在全部访问比赛的二十四场之中,南华队的成绩为负九胜八和七,从实力上与澳洲最高水平的球队不分上下。 一路踢向柏林奥运会 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即将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中国政府第一次派出140余人的庞大代表团准备参赛,但代表团财力不济,以张伯苓、王正廷为代表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向国民政府申请了22万元的专用款项,只有17万元得到落实。

中国奥运代表团迟迟不能启程,于是由李惠堂挂帅的中国足球队决定,比大兵团提前两个月先行出发,在远赴柏林途中征战亚洲六国,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筹措比赛资金。

中国足球队从越南、新加坡、印尼、到马来西亚,经缅甸和印度,一路踢向柏林。

先后踢了27场球,其中胜24场,平3场,筹得收入20万元港币,解决中国奥运代表团成行柏林的路费。到柏林后,路费虽然有着落,但因途中连续比赛,队员体力透支,在奥运会足球比赛中首战以0:2负于欧洲强队英国队。

李惠堂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首屈一指的著名中锋,足球技术非常全面,且各项动作娴熟,控球能力强,左右脚功夫过硬,皮球一旦搭上脚就好像吸铁石,球在他两脚间盘旋滚动,别人很难夺走。他的盘、带、抢、传、射门、挑球过头等技巧都很出色,尤以过人射门和跌射誉冠足坛。

至41岁时方挂靴,运动生涯长达25年。1939年,李惠堂随香港南华队远征南洋,在和马来西亚槟城联军队 的首战中,南华队以11比0大胜。

在此役中,35岁的李惠堂雄姿依旧,频频运球过人开弓劲射,独入7球。获得过包括“亚洲球王”在内的50多个荣誉称号和120多枚奖章。曾4次代表国家队参加远东运动会获足球冠军。1966年他担任亚洲足球协会和世界足球协会的副会长,在世界足坛享有很高的威望。

1976年在德意联邦共和国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他被评为世界五名球王之一。据统计他在足球比赛中,共射进近2000个球,他和巴西名将里登雷克、德国球星宾德以及球王贝利是迄今世界上进球逾千个的四大巨星。

更为难得的是,李惠堂能将足球运动实战与理论结合起来,退役后潜心著述,著有《足球经》、《足球技术》等著作,为中国近现代足球运动发展提供了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