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逊发笛子独奏爱奇艺

2017-06-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音乐 挂红灯 笛子独奏 俞逊发 这是周成龙采取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二人台"地方戏曲音乐为素材所创作的笛子独奏曲.乐曲旋律优美活泼,抑扬起伏,愉快流畅,悦耳动听,洋溢着一股喜庆.欢乐的情绪,表现了人民欢庆节日时,红灯高挂,张灯结彩的欢腾火热气氛. "二人台"是起源于河曲,流传于晋北.内蒙西部.陕西北部.河北张家口等地的地方小戏.它在表演程式上属于"两小"戏.角色仅有小丑小旦或小生.小旦两人,表演生动活泼,唱腔洒脱奔放,委婉流畅,深为广大群众喜闻

音乐 挂红灯 笛子独奏 俞逊发 这是周成龙采取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二人台”地方戏曲音乐为素材所创作的笛子独奏曲。乐曲旋律优美活泼,抑扬起伏,愉快流畅,悦耳动听,洋溢着一股喜庆、欢乐的情绪,表现了人民欢庆节日时,红灯高挂,张灯结彩的欢腾火热气氛。 “二人台”是起源于河曲,流传于晋北、内蒙西部、陕西北部、河北张家口等地的地方小戏。它在表演程式上属于“两小”戏。角色仅有小丑小旦或小生、小旦两人,表演生动活泼,唱腔洒脱奔放,委婉流畅,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二人台的传统剧目约有 120个,内容多取材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可分为“硬码戏”与“带鞭戏”两类,“硬码戏”偏重于唱、念、做,突出表演作用,如《走西口》、《探病》等。“带鞭戏”是载歌载舞、歌舞并生,如《挂红灯》、《打金钱》等。其内容多是表现农家生活和爱情生活 二人台的音乐分腔和牌曲两部分。唱腔多承用民歌曲调,有些经过各种速度的变化处理,已走向板式化。牌曲部分,基本是民歌基础上的器乐化。此外还吸收、借鉴了古牌曲、民间吹奏乐等,使其越来越丰富。演奏和伴奏时,主要有扬琴、笛子、四胡、二胡、四块瓦等乐器。音乐具有优美、清新、秀丽、明朗等特点。

音乐 周成龙:挂红灯 笛子独奏 俞逊发 这是周成龙采取我国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二人台”地方戏曲音乐为素材所创作的笛子独奏曲。乐曲旋律优美活泼,抑扬起伏,愉快流畅,悦耳动听,洋溢着一股喜庆、欢乐的情绪,表现了人民欢庆节日时,红灯高挂,张灯结彩的欢腾火热气氛。 “二人台”是起源于河曲,流传于晋北、内蒙西部、陕西北部、河北张家口等地的地方小戏。它在表演程式上属于“两小”戏。角色仅有小丑小旦或小生、小旦两人,表演生动活泼,唱腔洒脱奔放,委婉流畅,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二人台的传统剧目约有 120个,内容多取材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可分为“硬码戏”与“带鞭戏”两类,“硬码戏”偏重于唱、念、做,突出表演作用,如《走西口》、《探病》等。“带鞭戏”是载歌载舞、歌舞并生,如《挂红灯》、《打金钱》等。其内容多是表现农家生活和爱情生活 二人台的音乐分腔和牌曲两部分。唱腔多承用民歌曲调,有些经过各种速度的变化处理,已走向板式化。牌曲部分,基本是民歌基础上的器乐化。此外还吸收、借鉴了古牌曲、民间吹奏乐等,使其越来越丰富。演奏和伴奏时,主要有扬琴、笛子、四胡、二胡、四块瓦等乐器。音乐具有优美、清新、秀丽、明朗等特点。

音乐 俞逊发笛子独奏 挂红灯笛子独奏精品

音乐 俞逊发 笛子独奏音乐会 魔笛吹情2俞逊发1981笛子独奏音乐会

音乐 笛子独奏-曲笛独奏《歌儿献给解放军》演奏者-俞逊发

音乐 笛子十大名曲之《姑苏行》俞逊发笛子独奏[03:50主题开始]俞逊发,1946年1月8日出生,上海市人。笛子演奏家,上海民族乐团一级演奏员。生前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于2006年1月21日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61岁。世人皆赞“古有俞伯牙,今有俞逊发。”俞逊发先生的笛乐造诣高超。

音乐 笛子十大名曲之六《秋湖月夜》 俞遜發大師笛子獨奏 此曲由俞逊发与彭正元创作于1981年7月,乐曲取材于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的名篇《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倾,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瑟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乐曲古朴典雅,充满诗情画意,倾诉了人们面对湖光山色的万千思绪和遐想。表现出我国传统艺术作品中常见的那种恬静淡远的意境美。全曲共分三段。 第一段由抱笙奏出长音背景,箜篌轻轻拨动,宛如清波微漾。随后笛子与小乐队相互依托,奏出悠缓平静、秀美高雅的主题,勾画出一幅秋湖月夜图。主题旋律以五声音阶级进为主,具有江南丝竹的音调特征。描绘出风轻月明,湖光粼粼,水天月色,碧波万顷,船儿漂在秋夜的湖心的景象。 第二段是富于浪漫主义想象的一笔。先由钟管与笛子模仿出远山古刹的夜半钟声,更使人感到深秋月夜的静谧。接着箜篌的刮奏就像一阵仙风轻轻吹过,引出笛子的小快板,音乐颇具古代宫廷舞曲的风韵,这一段与前后两段形成动静对比,使优美宁静的“画卷”增添了生气。 第三段在抱笙空旷安静的背景下,笛子再次奏出稍有变化的主题,描绘出秋露满天,玉兔西沉,沧溟空阔,水天一色的壮丽景象,使人用醉于诗情画意之中。演奏者用特制的低音曲笛演奏此曲,音色时而如一份秋水清澈见底,时而又如洞箫呜呜不绝如缕,使乐曲倍添幽境。 此曲在1983年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民族器乐)评奖中获一等奖,1992年荣获“世界华人经典作品”。

音乐 俞逊发-姑苏行(笛子独奏)综合艺术

音乐 俞逊发:汇流 笛子独奏 常轶伟这是一首单乐章的笛子协奏曲。全曲共分5段:1.瀑布飞泻 2.山河壮观 3.滴水成泉 4.花香鸟语 5.汇流奔腾。

音乐 曾加庆、俞逊发:收割 笛子独奏 俞逊发 《收割》原为曾加庆先生创作的板胡独奏曲《收割行》。俞逊发改编后的笛子独奏曲《收割》,由刘明源先生配器,以G调梆笛筒音做Re演奏,更显精炼欢快。曲中借鉴了板胡音乐中的压弦技巧,配合竹笛气息的运用,发挥出“压揉音”的新技法;中段歌唱性的慢板,借鉴了婺剧音乐中的演奏特点,并有意识地缩小气息角度,放大风门、增加气量,“梆笛南吹”,用北方的高亢梆笛吹奏出南方曲笛的醇厚音色;而在大幅度的快速吐音后,随着音乐情绪的需要,将G调梆笛独奏曲中从未运用的超高音Do用上,使大段落的连续吐音凸显光彩。这也是俞逊发改编创作的少数梆笛曲之一。 本曲描写的是劳动人民喜获丰收,兴高采烈地收割庄稼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俞逊发的创作和演奏都是举重若轻,十分传神,只是现在的演奏效果可能因为年龄原因,已经不如70年代版本那样好了。

音乐 俞逊发:收割 笛子独奏 俞逊发 俞逊发,1946年1月8日出生,上海市人。笛子演奏家,上海民族乐团一级演奏员。生前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于2006年1月21日因病在上海浙世,享年61岁。 《收割》原为曾加庆先生创作的板胡独奏曲《收割行》。俞逊发改编后的笛子独奏曲《收割》,由刘明源先生配器,以G调梆笛筒音做Re演奏,更显精炼欢快。曲中借鉴了板胡音乐中的压弦技巧,配合竹笛气息的运用,发挥出“压揉音”的新技法;中段歌唱性的慢板,借鉴了婺剧音乐中的演奏特点,并有意识地缩小气息角度,放大风门、增加气量,“梆笛南吹”,用北方的高亢梆笛吹奏出南方曲笛的醇厚音色;而在大幅度的快速吐音后,随着音乐情绪的需要,将G调梆笛独奏曲中从未运用的超高音Do用上,使大段落的连续吐音凸显光彩。这也是俞逊发改编创作的少数梆笛曲之一。 本曲描写的是劳动人民喜获丰收,兴高采烈地收割庄稼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俞逊发的创作和演奏都是举重若轻,十分传神,效果奇佳。这里提供的是俞逊发1974年的首次录音,效果比现在的还好,估计当时还是年轻“气盛”的缘故吧。

音乐 俞逊发笛子独奏《秋湖月夜》

音乐 俞逊发笛子独奏《牧民新歌》

音乐 俞逊发-姑苏行(笛子独奏)

音乐 赵松庭:三五七,笛子独奏:俞逊发 笛曲《三五七》 是根据婺剧浦江乱弹中的“三五七”改编、创作而成。三五七又名原板,是浦江乱弹唱腔中最常用、最具代表性的曲调,素以优美、抒情著称。三五七是曲牌体音乐过渡到板腔体音乐的典型形式,它保留了曲牌的特色、节拍、行腔和过门均有严谨的规定。主要伴奏乐器是笛子和板胡,唱腔与伴奏构成丰富的对比性与声复调,它可以和其它各种板腔连接,自由而多变,无论悲、喜、哀、乐的情绪,三五七都可以通过速度、旋律的变化得以表现。根据速度、音属差异可分为中板三五七,慢三五七、快三五七和高调三五七。 赵松庭先生将婺剧音乐中的三五七、倒板、平板、流水等板腔变化、组合、发展而成为戏曲韵味浓郁、表现力丰富,极具感染力和现场效果的笛曲《三五七》,既体现出赵先生对浙江婺剧音乐的深入了解和对各种板腔的灵活运用,又体现出赵先生在笛曲创作中对各种形式的广泛借鉴和吸收。赵先生这一笛曲创作特点是积极且有意而为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尽量保持和发挥浙东的乡土气息和我们的民族风格。” 技术性分析 在演奏上创造性地运用唢呐的特殊循环换气法,使乐曲首尾两段散板乐音绵延,长不可及,尽情倾吐蕴藏在内心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效果。使乐曲极具张力和戏剧性,成为竹笛独奏的经典曲目。在乐队伴奏手法上,发扬戏曲音乐是支声性衬托的特点,使伴奏声部和笛子独奏旋律构成富有民族特点的复调结合。这种你简我繁、此起彼伏的交相奏鸣,又使乐曲流畅华丽的旋律表现出一种热烈欢快的情绪。

音乐 笛子独奏-藏族歌曲《我心中的歌献给解放军》演奏者-俞逊发 超清

音乐 妆台秋思 笛子独奏 俞逊发

音乐 俞逊发笛子独奏 天黑黑笛子独奏精品

音乐 俞逊发笛子独奏音乐会1云南山歌 2挂红灯 3思想起 4天黑黑 5远方的思念 6沙场 7阿娜儿古丽巴拉 8妆台秋思 9收割 10姑苏行 11三五七 12秋湖月夜 13牧民新歌 14云雀 15卖菜

音乐 笛子十大名曲之姑蘇行俞逊发独奏3:50主题开始 《姑苏行》是一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受的竹笛经典名曲,亦是每一个吹笛者的必修曲目。“姑苏”为苏州的旧称,故曲名为游览苏州之意。这首乐曲旋律优美亲切、风格典雅舒泰、节奏轻松明快、结构简练完整,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乐曲之一。乐曲如同一幅描绘江南美景的水墨丹青,亦如一蛊雨前清茗——其清香沁人心脾。 《姑苏行》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宁静的引子,是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抒情的行板,使游人尽情的观赏精巧秀丽的姑苏园林。中段是热情的小快板,游人嬉戏,情溢于外。接着再现主题,在压缩的音调中,更感旋律婉转动听,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连忘返,令人寻味。此曲韵味深长,发挥了曲笛音色柔美,宽厚而圆润的特征,再结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叠音、打音、颤音等技巧,使乐曲表现更加动人完美。

此曲的作者是著名笛子演奏家江先谓先生。江先谓先生1924年出生于山东威海。12岁起即跟哥哥学艺,民族乐器中的吹拉弹打他都能演奏。14岁随全家赴大连卖艺维持生活。1949年参加革命,并考入解放军前线歌舞团独奏演员。 他在民族乐器演奏方面是位多面手,竹笛专业主要是靠自学,江南丝竹音乐演奏风格的掌握尤其地道。六十年代他采用江南民歌和昆曲音调为素材,创作并演奏了《姑苏行》和《脚踏水车唱山歌》,并因此而享誉笛坛。 江先谓曾在1959和1965年两次随中国艺术团先后到过奥地利、苏联、波兰、印尼等国演出。 《姑苏行》这首乐曲的旋律取材于昆曲音乐,曲式为“慢(A)——快(B)——慢(A1)”加引子组成的三段体结构。乐曲技巧采用的是江南丝竹中典型的“颤、叠、赠、打”的手法,手指要灵活并具有弹性。同时,要求气息饱满、流畅;音色上要追求“润、厚、松”与甜美。 引子,散板。其音乐表现的是一个“晨”字。力度弱起渐强,旋律音域由低向高进行,如旭日渐渐东升,描写出了江南春早、万物荣欣、一派祥和的迷人景象。

A段,优雅的行板。这里的演奏要突出一个“行”字,而且是优雅、欣然的“行”,如同徜徉在如苏园林的美景中。因此速度应稳健而流畅。指法上,强调江南丝竹中“颤、叠、赠、打”手法的运用(乐谱中有详细的标记,应严格照谱演奏)。要注意换气位置的准确,因此错误的换气位置会破坏旋律句法的完整。同时,换气位置的处理也是江南丝竹音乐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吹奏弱音段时,口锋要精细,发音要纯,并显得玲珑剔透。 B段,热情小快板。其演奏要突出一个“舞”字,这里的“舞”有舞榭歌台上的“舞”、花园中万紫千红的“舞”、游人心中心神荡漾的“舞”,亦有音乐与演奏技法上的“舞”;突出旋律的起伏、流动与力度的强弱对比;手指灵巧、富有弹性,仿佛在笛上“舞”动。同时,速度不宜过快,应突出一种优雅的“舞感”。 A1段,稍慢的行板。音乐中表现的是一个“归”字,如同夕阳西下,游人念念不舍地归去。演奏手法上仍采用A段“颤、叠、赠、打”的技法,但气息应柔和一些并逐渐减弱,直至曲终。【俞逊发】 1946年1月8日出生,上海市人。笛子演奏家,上海民族乐团一级演奏员。

生前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于2006年1月21日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61岁。世人皆赞“古有俞伯牙,今有俞逊发。”俞逊发先生的笛乐造诣高超。 俞逊发自幼喜欢民族乐器。13岁求师于陆春龄先生,14岁(1960年7月)时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民族乐团,即成为随团学员。1962年在第三届“上海之春”选拔中崭露头角。文革期间,曾先后在上海乐团、上海京剧团、中国艺术团工作近八年,为此充实了演奏技术、进行了艺术积累、丰富了实践经验.并先后求师于冯子存、刘管乐、赵松庭等笛子大师。俞逊发为挖掘、开拓笛子的演奏技巧,创造了17余项新的吹奏技术(发表于《人民音乐》1983年第5期59页)。 1971年还研制发明“口笛”,于1973年5月1日首次在上海体育馆登台演奏引起轰动。1974年白诚仁先生特意为新生的“口笛”谱写了第一首乐曲《苗岭的早晨》,由俞逊发首演而风靡海内外。“口笛”还被作为礼品赠送国外元首。 俞逊发自1971年至今曾先后创作、改编了近20余首笛子独奏曲。其中有《秋湖月夜》(俞逊发、彭正元作曲)于1984年获全国民族器乐作品一等奖,又于1993年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作品奖。

《琅琊神韵》于1984年获上海音乐之春优秀创作奖;《赤日》于1986年分别获上海音乐之春创作、演奏二等奖(一等奖空缺);《音韵》于1987年获首届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创作二等奖。由俞逊发灌制的笛子专辑《妆台秋思》获1992年10月北京全国第二届金唱片奖并名列榜首,另外俞逊发演奏的由朱践耳先生作曲的《第四交响乐》(为

音乐 俞逊发笛子独奏《五梆子》俞逊发从艺45周年音乐《五梆子》

音乐 刘管乐:卖菜,笛子独奏:俞逊发 此曲是我国笛子演奏名家刘管乐借鉴河北民间音乐素材创作而成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笛子独奏曲。音乐形象生动、情绪活泼、风趣诙谐,曾风行全国。 刘管乐和冯子存一样,是音乐界公认的北派笛艺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笛音高亢、脆亮、坚实,极富光彩。在注重气、唇、指、舌各种技巧的娴熟自如、密切配合外,尤精于滑音、剁音、吐音、历音、花舌音和多指颤音等北派梆笛的主要演技。他还善于以笛音模拟禽鸟的鸣叫声,那用高超的技巧和细微的气息控制所演奏出的百鸟竞技的生动场景,曾令观众和同行惊奇不已。

生活 顾冠仁:云南山歌 笛子独奏:俞逊发 这是一首用D调的笛子演奏的曲子,小工调和正宫调都有。此曲写于1960年。乐曲采用云南民歌为素材,发挥了笛子善于抒情及快速的演奏技巧,表达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新生活的赞美。

音乐 笛子十大名曲之《牧民新歌》俞逊发笛子独奏

音乐 俞逊发 笛子独奏音乐会 魔笛吹情1俞逊发1981年台北音乐厅笛子独奏音乐会

音乐 俞逊发、彭正元:秋湖月夜 笛子独奏 俞逊发 此曲由俞逊发与彭正元创作于1981年7月,乐曲取材于南宋爱国词人张孝祥的名篇《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倾,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瑟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乐曲古朴典雅,充满诗情画意,倾诉了人们面对湖光山色的万千思绪和遐想。表现出我国传统艺术作品中常见的那种恬静淡远的意境美。全曲共分三段。 第一段由抱笙奏出长音背景,箜篌轻轻拨动,宛如清波微漾。随后笛子与小乐队相互依托,奏出悠缓平静、秀美高雅的主题,勾画出一幅秋湖月夜图。主题旋律以五声音阶级进为主,具有江南丝竹的音调特征。描绘出风轻月明,湖光粼粼,水天月色,碧波万顷,船儿漂在秋夜的湖心的景象。 第二段是富于浪漫主义想象的一笔。先由钟管与笛子模仿出远山古刹的夜半钟声,更使人感到深秋月夜的静谧。接着箜篌的刮奏就像一阵仙风轻轻吹过,引出笛子的小快板,音乐颇具古代宫廷舞曲的风韵,这一段与前后两段形成动静对比,使优美宁静的“画卷”增添了生气。 第三段在抱笙空旷安静的背景下,笛子再次奏出稍有变化的主题,描绘出秋露满天,玉兔西沉,沧溟空阔,水天一色的壮丽景象,使人用醉于诗情画意之中。演奏者用特制的低音曲笛演奏此曲,音色时而如一份秋水清澈见底,时而又如洞箫呜呜不绝如缕,使乐曲倍添幽境。 此曲在1983年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民族器乐)评奖中获一等奖,1992年荣获“世界华人经典作品”。

音乐 1998俞逊发新加坡音乐会--帕米尔的春天 笛子独奏买笛箫上淘宝搜 “清心竹乐” ,精品专业笛箫,100%品质保证,价格实惠. Q1134186163. 经典老歌流行歌曲笛子洞箫独奏曲 俞逊发笛子教学

娱乐 俞逊发:珠帘寨 笛子独奏 常轶伟 本曲取材于京剧“珠帘寨”,用笛子模仿京剧大师余叔岩的唱段而成。 文革期间,俞逊发被分配到京剧团工作。1976年,根据京剧《珠簾寨》原唱段的音区与装饰音特性,选用降B调大笛苍茫浑厚的音色,以筒音做La加开拇指孔,运用了复滑音及借鉴自擦弦乐器的揉弦技法,配合大幅度的气震音结合而成的“下揉音”,生动的模仿了京剧名家徐叔岩先生特有的老生唱腔。

音乐 俞逊发笛子独奏音乐会俞逊发,1946年1月8日出生,上海市人。笛子演奏家,上海民族乐团一级演奏员。生前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于2006年1月21日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61岁。世人皆赞“古有俞伯牙,今有俞逊发。”俞逊发先生的笛乐造诣高超。 俞逊发自幼喜欢民族乐器。13岁求师于陆春龄先生,14岁(1960年7月)时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民族乐团,即成为随团学员。1962年在第三届“上海之春”选拔中崭露头角。文革期间,曾先后在上海乐团、上海京剧团、中国艺术团工作近八年,为此充实了演奏技术、进行了艺术积累、丰富了实践经验.并先后求师于冯子存、刘管乐、赵松庭等笛子大师。俞逊发为挖掘、开拓笛子的演奏技巧,创造了17余项新的吹奏技术(发表于《人民音乐》1983年第5期59页)。 1971年还研制发明“口笛”,于1973年5月1日首次在上海体育馆登台演奏引起轰动。1974年白诚仁先生特意为新生的“口笛”谱写了第一首乐曲《苗岭的早晨》,由俞逊发首演而风靡海内外。“口笛”还被作为礼品赠送国外元首。 他1984年至1985年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后为上海音乐学院外聘教授。

音乐 俞逊发 扬鞭催马运粮忙 笛子独奏俞逊发 扬鞭催马运粮忙 笛子独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