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飘萍第一个 中国第一个记者 邵飘萍

2018-02-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邵飘萍(1886-1926)原名镜清,后改为振青,字飘萍,浙江东阳人.         历史评价:         邵飘萍已成为中国百年新闻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名字,他用他的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他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文化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者.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所著的<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等,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新闻理论著作.后人誉之为"乱世飘萍".&quo

 邵飘萍(1886-1926)原名镜清,后改为振青,字飘萍,浙江东阳人。         历史评价:         邵飘萍已成为中国百年新闻史上最光彩夺目的名字,他用他的鲜血染红了言论、新闻、出版自由的理想。

他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文化战士、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开拓者。

他以报纸和通讯社为武器,宣传真理,抨击邪恶,锐意改革,为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所著的《新闻学总论》和《实际应用新闻学》等,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新闻理论著作。

后人誉之为"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棘手,快笔如刀"等待。更有"飘萍一支笔,抵过千万军"的高度评价。         生平事迹:         1886年10月11日(清光绪十二年九月十四日)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

        十四岁中秀才,十八岁(1906年秋)入浙江高等学府(浙江大学前身)。

在校期间受梁启超思想的影响,开始为《申报》撰稿,被聘为该报特约通讯员。

        1909年毕业后。回金华任中学教员。         1912年到杭州与杭辛斋合作主办《汉民日报》,任主编,经常在报上揭露贪官污吏和地方豪绅的丑行,对袁世凯阴谋复辟帝制和卖国罪行,加以抨击。

        1914年,袁世凯下令封闭《汉民日报》,邵被捕,后经营救出狱,流亡日本,入法政学校读书,并组织东京通讯社。

      1915年, 外国报纸:透露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邵立即向国内报道,予以揭露。       1916年春,回国担任《申报》、《时报》、《时事新报》主笔,对袁世凯进行抨击。

后任《申报》驻北平特派员,在《申报》的叫北平特别通讯"栏内大胆揭露北洋军间的丑行。       1918年7月,在北平创办新闻编译社。

10月又创办 《京报》。       1919年"五四"运动时,激于爱国义愤,在《京报》上揭露曹汝霖、陆宗舆、章宗样的卖国罪行,触怒了段棋瑞政府。

报纸因而被封·被迫再次流亡日本。       1920年下半年,段棋瑞政府倒台,邵回到北京,恢复《京报》,并与徐宝磺一起在北大校长蔡元培的支持下,在北大成立新闻学研究会,并开讲新闻采访课。

      1923年,叉在北平平民大学新闻系讲授同一课程。

      1924年,在北平政法大学讲授新闻采访以及报纸经营问题。

      1925年,孙中山北上准备召开国民会议,邵在《京报》上刊登孙中山在北上途中的照片,冠以"全国景仰之孙中山先生"标题。

      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邵积极支持反帝反军阀斗争,前此,他支持冯玉祥的国民军和郭松林倒戈反秦系军阀的行动,因而遭到奉系军阀的忌恨。

1926年4月26日凌晨,年仅40岁的著名报人、《京报》创办人邵飘萍被军阀张作霖父子杀害于北京天桥。毛泽东对邵飘萍的评价:"还有邵飘萍。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良品质的人。一九二六年他被张作霖杀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