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悦石书画 【专题吴悦石】据德游艺 画境文心(《中国书法报》第6期精彩内容呈现)

2018-01-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吴悦石:我在中国美术馆做讲座时就说过这个问题.吴昌硕是大家公认的大师,他书法.篆刻.国画都很好.吴昌硕以后,许多人书法篆刻都很好,但是他们成

吴悦石:我在中国美术馆做讲座时就说过这个问题。吴昌硕是大家公认的大师,他书法、篆刻、国画都很好。吴昌硕以后,许多人书法篆刻都很好,但是他们成不了“吴昌硕”。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在俞樾那里学7年小学和经学,这就是最大的区别。

因为后人没有学这个,没有下这7年的功夫,因此他们的书法、篆刻和吴昌硕的书法、篆刻、画相比,其内在涵养就少了一大截。另外,现在大多数人在写字画画过程中,缺少吴昌硕的那种底蕴,生发不出来,所以只有形,都只是在形上下功夫。

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出“吴昌硕”的原因。同样,章太炎和吴昌硕是同学,都是俞樾的学生。钱玄同、鲁迅等都是章太炎的学生,章太炎手把手地教他们学《说文解字》。我曾认真读过他们的手稿,写得最清楚的就是鲁迅。

这说明鲁迅非常下功夫,所以鲁迅写一些文章信手拈来,如他写的孔乙己穿长衫,站着喝酒,还蘸着酒教小伙计写茴香的“茴”字的四种写法,其中有一个写法是少见的,框里面是个“目”,这也是“茴”。

鲁迅学过《说文解字》,可以把这些充实到文章中去,行家读了以后,会觉得很有趣味。他文章写得就丰满,很有张力,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底蕴,就会显得很薄,这是学问问题。这也是我们文化当中很重要的,而且很是容易被我们忽略掉的。

现在的院校教育就忽视了这一点,都是先教大家石膏像、圆锥体、四方体和球体,然后再画头像,所以我们只是在学西方的“用”,没有传我们中国人的“以心相传”。中国人所说的以心相传,就是懂了之后,不用说话,彼此会心一笑,心一通,这事儿就明白了。

我说的你懂,而且你全明白,将来还能生发,才能青出于蓝。现在没有这些,如何谈生发呢?所以说,佛祖灵山之会,拈花微笑。他在说,我有无上心法,不立文字,这样传给你,一说就传了。

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这就是妙处所在。实际上在后来,有的学问家说“灵山佛法会,拈花微笑”这件事未必,以佛祖的学问,只要拿着花儿,一拈花,就有形;迦叶一笑,又露形,这是更高的一个境界。所以,这个是在心里有。点出这个题目是高人,能够说不信书,不读死书,也就是说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史、不唯名,确实有真知灼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