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波星业 李建波:谁能解农业院校“去农业化”之忧?

2017-08-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两会期间,一些农业院校代表委员表示,近年来因一些农业院校想改名去掉"农"字,一些农业院校合并到了综合类大学,传统农学专业已不同程度地被边缘化.农业人才高等教育培养体系面临解体的窘况,农业领域人才断层问题日益突出.(3月11日新华网) 传统涉农专业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越来越小,一些农业院校纷纷改名等现象的确值得关注. 与传统农学专业学生数量萎缩相对应的是农村大量需要传统农学专业人才.可据笔者掌握的情况,中专涉农专业学生基本不回农村,园林专业学生毕业后到城市相关公司搞绿化设计.养护管理.组织

两会期间,一些农业院校代表委员表示,近年来因一些农业院校想改名去掉“农”字,一些农业院校合并到了综合类大学,传统农学专业已不同程度地被边缘化。农业人才高等教育培养体系面临解体的窘况,农业领域人才断层问题日益突出。

(3月11日新华网) 传统涉农专业学生占在校生的比例越来越小,一些农业院校纷纷改名等现象的确值得关注。 与传统农学专业学生数量萎缩相对应的是农村大量需要传统农学专业人才。可据笔者掌握的情况,中专涉农专业学生基本不回农村,园林专业学生毕业后到城市相关公司搞绿化设计、养护管理、组织培养等,而养殖类的畜牧兽医专业,大多数毕业生推销兽药饲料,或者自主经营兽药饲料类商品。

涉农专业生源萎缩,致使学校的仪器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师资力量得不到合理利用,一些教师不得不从事其他专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

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农业科研投入不足,农村的科技人员、科研机构比较薄弱。

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集体服务已经转向为农户服务,原有的比较完善的农业推广技术体系被破坏,普遍存在“线断、网破、人散,作战能力弱”等问题,在农村很大一部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已名存实亡,大多数人员从事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活动,如经营化肥、种子、农药等,完全成为商业机构。

与此相对的是农村迫切需要农业生产技术知识和信息服务,农民获取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生产销售信息的渠道不畅通等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经常出现农民“卖菜难”、市民“买菜贵”等问题。

中央年年就农业问题出台“一号文件”,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大批涉农专业人才,涉农专业萎缩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提高涉农专业吸引力,一方面需要农业院校调整专业结构,对涉农专业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做好对农村、农业、农民的对接,使学生学得好、用得上;另一方面要出台政策,如对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加大资助力度等,鼓励学生报考涉农专业;重要的是,改变“重工轻农”的社会观念,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基层农业推广人员的社会待遇、经济待遇,让毕业生在农村、农业、农民等“三农”方面有用武之地。

(李建波)(大洋网-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