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首道育才助学基金会章程(暂行)

2017-07-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第一条 为了继承和实现原党和国家领导人,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首道同志及其夫人,长沙育才小学首任校长革命老前辈易纪均女士的遗愿,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动员社会各界尤其是成功人士关心.支持边远老区教育事业发展,特由王首道同志亲属.家乡父老及当地人民政府共同发起成立王首道育才助学基金会.第二条 本基金会的宗旨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党中央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科教兴乡战略,倡导时代文明新风,支持和鼓励边远老区学子发奋图强,立

第一条 为了继承和实现原党和国家领导人,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首道同志及其夫人,长沙育才小学首任校长革命老前辈易纪均女士的遗愿,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动员社会各界尤其是成功人士关心、支持边远老区教育事业发展,特由王首道同志亲属.家乡父老及当地人民政府共同发起成立王首道育才助学基金会。

第二条 本基金会的宗旨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党中央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科教兴乡战略,倡导时代文明新风,支持和鼓励边远老区学子发奋图强,立志成才,推进边远山区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更多人才。

第三条 本基金会属非营利性公益组织,张坊镇及小河乡人民政府一次性注入一定数额的教育助学经费作为启动经费。本基金会坚持“取之于社会,用之于教育”的方针,向社会各界人士及机关企业单位发出捐资助学倡议获取的捐助资金为主要投入,每年对张坊镇及小河乡品学兼优而家庭困难的在读高中学生及参加高考并考取大学的优秀学子和贫困学生给予一次性奖励和资助。并定期在张坊镇及小河乡范围内的中小学校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并激励他们树立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第四条 本基金会设名誉会长3名,会长1名,副会长2名,理事若干名,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1名,具体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第二章 资助和奖励对象及标准

第五条 奖励和资助对象为当年参加全国普通高考考取大学(必须属国民教育的正规高校正式录取,含专科学校),并入学就读张坊小河籍大学生。家庭特别贫困而品学兼优的学生,除申请一次性奖励外,还可以申请贫困大学生助学金。

第六条   奖励和资助的标准:

1.被国家“985”工程重点高校录取并就读的学生,一次性奖励1500元。

2.被本科第一批录取的大学录取并就读的学生,一次性奖励1000元。

3. 被本科第二批录取的大学录取并就读的学生,一次性奖励800元。

4.被本科第三批录取的大学或专科学校录取并就读的学生,一次性奖励500元。

5.上述四类受奖励和资助的学生中属于农村独生子女的,奖励和资助在同等条件下增加300元。

6.家庭特别困难的大学生可以申请500 ─ 1000元助学金,

7.品学兼优而家庭困难的在读高中学生每人每次资助300—500元。

8.具体资助金额视当年受助人数和年度基金数额确定。

第三章 资助和奖励申请程序

第七条  高中毕业生考取大学并就读一个学期后,次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学生本人或家长持高校录取通知书、户口薄和身份证(原件)到王首道育才助学基金会申报(属于农村独生子女的须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申报),并如实填写申请表。申请表经所驻村村委会审核盖章后送交王首道育才助学基金会。

第八条  王首道育才助学基金会对提出申请的学生进行审核,并将受奖励和资助学生名单进行张榜公示(公示期为七天),公示无异议后认定。

第九条  受奖励和资助的学生本人或学生家长持学生身份证到王首道育才助学基金会领取奖励或贫困大学生助学金。并将领取情况存档保存。

第四章 资金来源、管理和使用

第十条  王首道育才助学基金会资金主要来源:

1.张坊镇及小河乡人民政府一次性注入的教育助学经费;

2.接收社会各界人士、各单位和社会团体、广大干部职工和中小学生的捐赠;

3.上级相关部门下拨的教育助学经费。

第十一条 本基金会的全部资金通过银行存款的合法形式设立专户管理,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基金会基金分固定基金和每年度基金。固定基金是基金会的不动基金,基金会只能动用固定基金的利息收入。每年度基金是当年度捐赠的基金和固定基金的利息组成。基金会每年资助学生的款额只能从每年度基金里支出。每年度基金当年的节余自动成为基金会的固定基金。资金支付实行“一支笔”签批制度。镇·乡纪委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适时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本基金会接收捐赠的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每年定期向社会公示一次,接收社会的监督。

第十三条 本章程王首道育才助学基金会负责解释和修改,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第十四条 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第五章 附则

附则一  王首道育才助学基金会  理事会人员名单

终身名誉会长:(共3人)

         王维延   王首道同志长子,深圳盐田港监事会主席。

        王维滨   王首道同志女儿,武警总部计生办主任。

        王维柏   王首道同志次子,深圳盐田港监事会主席。

会长:

副会长:

秘书长:

副秘书长:

理事会成员:

会长每5年一任,由全体理事会成员推选产生下一任会长。

附则二   王首道及其夫人易纪均同志生平简介。

   王首道同志一九零六年四月十三日生于湖南省浏阳县张坊区上洪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青少年时代起即立志报国。一九二五年,在长沙修业农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一九二五年冬,入毛泽东同志主办的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一九二六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农民运动讲习所党小组长。学习期间,直接聆听了毛泽东等同志讲授的课程,为今后漫长的革命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九二六年九月,被派到湖南从事农运工作,先在祁阳县担任省农运特派员,后任浏阳县特支书记、县委书记。一九二九年,任湘鄂赣特区特委书记,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为湘鄂赣苏区的创立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九三零年五月,任湖南省委常委,负责组织工作。一九三一年初,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参加了党中央举办的一个短期秘密学习班的学习。同年十月,被派到湘赣苏区工作。在中共湘赣省第一次、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连续当选为省委书记。他积极贯彻毛泽东同志开展土地革命的路线,为湘赣苏区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九三三年春,因抵制王明“左”倾错误,遭到错误打击,受到撤销省委书记和严重警告处分。他仍坚持原则,积极工作。

   一九三三年十一月,被调往中央苏区,到毛泽东同志身边工作。随毛泽东同志到兴国、瑞金等地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正确主张和工作作风给他极大教育,他常说这段经历使他终生受益。一九三四年春,担任江西瑞金中央组织局秘书长。同年十月,参加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任军委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红军长征通过彝族区时,受中央委派,在川南冕宁开辟革命根据地。后按中央指示,随红九军团北上。途中,担任国家保卫局执行部长。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西北保卫局局长,受毛主席、党中央的委派,释放了刘志丹等一批被错误拘捕的干部,为党领导下的红军的团结,为巩固和发展陕甘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红军东征时,担任红军保卫局局长,后调任红十五军团政治部主任。

   一九三六年十月,随红十五军团总部攻入会宁城,为红一、二、四方面军的会师,在组织、后勤方面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一九三七年七月,抗日战争爆发后,王首道同志任中共中央秘书处处长。他工作勤勤恳恳、一丝不苟,被大家称为党的内务工作的“好管家”。在延安整风中,他对中央秘书处的审干工作,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毛主席的支持下,顶住了康生的压力,保护了许多同志。

   一九四零年,他担任党中央直属机关生产节约运动委员会主任,认真贯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方针,组织领导中直机关开展大生产运动,创造了“劳动力入股分红、节约分红、各单位合作、机关与群众合作、个人生产合作”等组织形式,受到毛主席的赞扬。

   一九四四年十月,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部署,三五九旅组成南下支队,王震同志任司令员,王首道同志任政治委员,率部从延安出发,向被日寇侵占的豫、鄂、湘、粤敌后挺进,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其间,王首道同志先后担任过湘鄂赣军区政治委员,湘鄂赣边区党委书记,中原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南下支队征战两万余里,创造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又一奇迹,被毛泽东同志誉为第二次长征。一九四五年,王首道同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首道同志任军事调处执行部沈阳二十七执行小组的中共代表。一九四六年八月,任东北行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主任。后任经济委员会主任、工业部部长。在接管东北地区工业、恢复生产和改善经营管理,整顿和逐步统一财政并建立健全各项财经制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东北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九四九年,根据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指示,具体组织了争取程潜、陈明仁在湖南举行和平起义的工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王首道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长沙和平解放后,王首道同志担任长沙市军管会副主任、湖南省委第一副书记。一九五零年四月,任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他从实际出发,团结来自五湖四海的各级干部,正确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扫清国民党残余部队,清剿土匪,医治战争创伤,稳步进行接管城市和开辟乡村工作,建立政权,进行土地改革,恢复并发展工农业生产和商业、文教事业,改善人民生活,支援抗美援朝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九五二年四月起,王首道同志任交通部副部长、党组书记。一九五四年十月至一九五九年四月,任国务院第六办公室主任,协助国务院领导同志联系交通部、铁道部、邮电部、民航局的工作。一九五八年八月起,担任交通部部长。他注意充分发挥交通事业的先行作用,重视水陆空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发展,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以现代化为主的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的发展目标。在交通建设方针上,强调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注意依靠科技进步,逐步提高我国运输车辆、船舶和飞机的装备水平,推广应用水陆联运、驳船顶推等先进运输方式和技术,组织领导了青藏和川藏公路、鹰厦铁路等一批国家重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但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提供了可靠运输服务,并为交通事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特别重视农村公路网的建设,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先后到过二十多个省区市,有的地区交通不便,就组织工作人员步行或骑车进行调查。他为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倾注了极大的心血,是新中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一九六四年后,王首道同志先后担任中南局书记处书记,广东省委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省政协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间,王首道同志受到冲击,他怀着对党的耿耿忠心,坚持原则,坚持斗争,表现了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精神。

一九七八年三月,王首道同志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他积极参加全国政协的领导工作,对党外民主人士知心交心,坦诚相待,为各党派、各界人士的团结合作,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做了多方面的工作。他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副组长,在法制建设和计划生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王首道同志拥护邓小平同志领导全党实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拥护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他注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他不顾年迈体弱,先后到许多省市视察工厂、港口、工程项目、经济开发区和特区,对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向中央提供情况和意见。他关心、重视农村改革,在完善农村生产责任制,加快黄淮海平原的开发和盐碱地的治理,发展乡镇企业,促进林、牧、渔、小水电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议,受到党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和干部群众的欢迎。

    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支持教育改革,对知识分子热情关怀和帮助。他关怀青少年成长,在病危之际,将自己的稿费一点六万元捐给家乡,帮助失学儿童解决读书问题。他关心和支持老区建设,关心发展荣誉残废军人的福利事业。他创建并担任第一届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会长,为计划生育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获得国际计生联亚太地区理事会授予的『特别荣誉奖』,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赞扬。

   他先后出访一些国家,介绍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我国的外交政策。近十几年来,他围绕政治、经济、党建、党史、理论研究、知识分子、统一战线、人口等方面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几十万字的文章,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王首道同志在中共七届七中全会上递补为中央委员,是中共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在党的第十二次、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于1996年9月13日(农历八月初一)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王首道同志是我党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相信群众、热爱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他遵守党的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他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廉洁奉公,反对腐败;他顾全大局,公道正派,坚持原则,维护团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具有孺子牛的奉献精神;他胸怀宽阔,谦虚谨慎,光明磊落,爱护干部。他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广大干部和群众学习的榜样。

   易纪均1914年3月24日出生于四川省合川县一个颇为殷实的家庭,注重礼教与道德的父亲为女儿取名易朝德,6岁时即跟着家中请来的先生读书。朝德12岁时父母双亡,家道中落。读了几年师范后便到了一家县办的幼稚园任教。为了“走出去!去感触外面的世界······”朝德离开家乡来到上海,先在亲戚的介绍下进了纱厂。恶劣的环境没有磨灭她萌动·渴求的心,不久她参加了何香凝·宋庆龄举办的抗日妇女学习班。

结业后她由地下党组织安排到中华烟草公司工作,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7月上海地下党组织发起了“坚决反对何梅协定·募捐援助东北义勇军”集会,由于叛徒出卖,一大批参加集会的革命党人被捕入狱。集会组织者曹顺标被国民党当局残酷杀害。易朝德以“危害民国罪”被判刑18年,关在南京第一模范监狱。为纪念死难的初恋情人和革命同志,她将原名易朝德改为易纪均,从此一直沿用此名。在狱中,易纪均和帅孟奇,钱英,夏之栩等几位大姐受尽折磨,始终坚持斗争。

   1937年8月12日,第二次国共合作后,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到狱中看望她们并于1937年9月25日将她们全部营救出狱。出狱后,易纪均来到梅园新村中共南京办事处报到,随即同一批革命青年奔赴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

在毛泽东,刘少奇,张闻天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下,1939年初在杨家岭的窑洞里,李富春·陈云等为她和王首道筹办了简单的婚宴。百忙之中的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张闻天·滕代远等中央领导前来祝贺王首道·易纪均喜结良缘。婚后易纪均一个人担负起抚育孩子·照顾家庭的重任,任劳任怨,使丈夫无后顾之忧。并先后担任东北贸易总公司教育科副科长·东北工业人事科副科长。

   1949年,遵照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王首道随四野南下,代表党中央接受程潜·陈明仁部队的起义并和平接收了长沙。组织上因易纪均在东北负责过教育方面的工作,便安排她作为军代表负责长沙保育院(孤儿院)的转轨工作。她放弃一切成见,团结所有能团结的工作人员。忘我工作,短短几个月便使保育院的教育·管理工作走上正轨。

   1950年,长沙成立了育才学校,专门接收当时南下部队的子弟入学,组织上看到易纪均把保育院的工作处理得干净利索,便决定由她出任育才学校校长,在当时条件艰苦,物资奇缺的环境下,她身体力行·千方百计为学生筹办物资,对所有学生和教职员工一视同仁,朴实坦诚的校风让大人小孩都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一步步摸索·一分分辛劳,育才学校成了真正的“育才”学校。

   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中,在是非颠倒的十年浩劫里,在改革开放的滚滚春潮间,在长达58年的岁月里,易纪均与王首道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谱写了美妙动人的爱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