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研究院朱磊老师做客第59期博士沙龙

2017-08-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质疑语音物理属性的存在,尝试哲学与科学的对话语言研究院朱磊老师做客第59期博士沙龙在上外,有一位精通多国语言的"天才";在上外,有一位充满深刻哲思的语言学研究者;在上外,有一位备受学生尊敬的"明星"老师.他就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的朱磊.12月13日晚,朱磊老师走进博士沙龙,就"语音是否具有独特的物理属性"这一问题,为在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呈现了一场语言学与哲学的精彩对话.朱老师曾说,"在我的世界里,所有的语言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诉说着

质疑语音物理属性的存在,尝试哲学与科学的对话

语言研究院朱磊老师做客第59期博士沙龙

在上外,有一位精通多国语言的“天才”;

在上外,有一位充满深刻哲思的语言学研究者;

在上外,有一位备受学生尊敬的“明星”老师。

他就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的朱磊。

12月13日晚,朱磊老师走进博士沙龙,就“语音是否具有独特的物理属性”这一问题,为在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呈现了一场语言学与哲学的精彩对话。

朱老师曾说,“在我的世界里,所有的语言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诉说着人类存在的神秘,它们在我的面前一一展开,既不是急需的知识,也不是复合的技能,可它们慢得深沉,纯粹得美,我不能不为之吸引,也不能不为之辩护。”也许,正是这种源自内心深处的信念点燃了朱老师的思想火焰。

语音有独特的物理属性吗?

在这个充满物质的世界里,我们生活在一个迷信“物质基础”的时代,一切都被归于“物”,语言也不例外。为了让我们更加看清“物”的本质,朱老师首先从“物理主义”、“还原主义”、“决定论”出发,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唯物主义”中尚存在的问题。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大脑是语言的物质基础。那么,作为语言“物质外壳”的语音是否具有独特的物理属性呢?对于这一问题,朱老师从语音的声学特征、语音识别技术和语音的意义与形式等三方面对“语音具有独特物理属性”的观点提出质疑。

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LAD)存在一个问题

在讲座伊始,朱老师曾指出,“对对方的批评首先要认清对方,即人文学科对科学的批判首先要了解科学。”为进一步了解语言学研究中的语音“物质观”,朱老师从源于乔氏反驳行为主义的LAD假设到LAD的生物/物理属性,与我们一同分析了语言习得机制的假设。

朱老师解释道,乔氏认为语言包含在人遗传信息中,经过上百万年的进化,遵循着神经组织基本的运作原则,而在更深层次上是基于物理定律的。而相关实验证明,语言在LAD的运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如果LAD要具有生物/物理性,语音和非语音就需要具有物性的区别。然而,与自然界的生物生长相比,语言发展中的必备条件“言语声音”(语音)和非必备条件“非言语声音”(非语音)之间很难找到物理属性上的差别。由此可见,乔氏的物理观是模棱两可的。

寻找语音的物理定义

侯世达(Douglas R. Hofstadter)曾提出,信息具有三个层面,即框架信息(Frame Message)、外部信息(Outer Message)和内部信息(Inner Message)。朱老师指出,分析声音要有意义、有确定和一致的概念意义、具备什么样的物理特点,可从这三个层面进行深入研究。

朱老师借用由汉字偏旁部首任意排列组合而成的“天书”,说明非周期性晶体结构并不是都有外部信息,有的只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框架信息,具有非周期性晶体结构可能是语音的一个特点,但是不能反过来作为判断语音的标准。

朱老师还通过展现给我们一组“谐音诗”——同样音标可以有意义完全不同的解读方式,说明相同的物理形式可导致完全不同的意义。由此,朱老师进一步否定语音具有独特的物理属性。

反思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语言

朱老师认为,要反驳“语音具有独特物理属性”这一论断,还应追根溯源。“语音独特的物理属性”这一论断究竟从何而来?语言学研究中,从“行为主义”到“先天论”,再到“语言习得机制”,最后到“语音具有独特的物理属性”,总共经历了三个步骤(见下图):

通过层层剖析,可得出结论第一步和第三步均无异议,根据归谬的方法,问题出在第二步,即从“先天论”到语言习得机制的推论上。

人的先天性不能归到物理属性的问题上。历史上,众多哲学家曾对心与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朱老师认为,LAD是纯生物的东西,但却必须依靠有意义的东西得以发展,由此而出现形而下与形而上的矛盾。既然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语言研究者应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朱老师认为可能的办法有三种,一是等待一种新的物理学出现(但依然无法解决两种语言具有相同物理形式的问题);二是直接宣布该问题无解;三是运用其他哲学,从别的层面进行解释。

但朱老师也表示,人文思考的终点并非必须是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朱老师目前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语言学思想史、语言比较、历史语言学、语音与音系学,而他在哲学和世界古代史,尤其是古希腊历史与文化方面也颇有造诣。在本期沙龙上,朱老师从乔姆斯基的语言习得机制引入,通过归谬法论述其存在的问题,指出语音并不存在独特的物理属性。

针对当今哲学与科学难以对话的局面,朱老师更尝试在本期沙龙中发起一次科学与哲学的对话。语言学研究有三个层面(学习语言、研究语言、思考语言研究),在朱老师看来,比这三种研究本身更有意义的,则是在研究中不断的“反思”。

沙龙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在科学与哲学之间,在语音是否存在物理属性的求证当中,朱老师带领着当夜到场的30多名硕博生和老师们探讨着现代语言科学的限度。讲座已熄,余音绕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