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磊简历 朱德孙子朱和平少将简历近照 朱和平少将的父亲图片工作业绩近况

2017-09-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导读]:朱和平,1952年生于北京顺义区,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空军少将军衔,据了解朱和平少将是已故中共建国元老朱德的孙子,并且也是朱磊的父亲.近日朱和

[导读]:朱和平,1952年生于北京顺义区,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空军少将军衔,据了解朱和平少将是已故中共建国元老朱德的孙子,并且也是朱磊的父亲。近日朱和平将军做客南开大学分享爷爷朱德的抗战家书引发外界关注,有关于朱德孙子朱和平少将的简历资料照片近况等信息以下为大家介绍一下。

在回忆第三封家书时,朱和平说,爷爷通过几次通信,已经向奶奶了解清楚了家里的一些情况——十年来,家中的破产、凋零、死亡、流亡、旱灾,实不成样子;惟有两位母亲(生母、养母)均八十,尚在饿饭中,实不忍闻。朱德写信给戴与龄借钱奉养两位母亲。

"爷爷惦记他的生母、养母,但国难当前,大孝为国。爷爷虽然在抗战前线,但是母亲始终在他心中。"朱和平说,这进一步彰显了一位共产党人的胸襟和情怀,进一步证明了是共产党人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朱和平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就在于民族觉醒,而像朱德一样的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今年是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20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回顾近代中日战争,许多历史启迪值得思考。"朱和平说,70年后的今天,再次回顾和总结历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建立在全体人民对国家的奉献之上,需要共产党人再一次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唤起民众同心同德,共同奋斗。

朱和平指出,要从先辈们的传奇经历中有所启迪,在新世纪、新阶段,把握新的历史机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朱和平说,在他小时候爷爷曾训示"生活上你们要自力更生,不要依靠我,也不要靠我去当官","一定要靠自己的才能和实干为国家作出贡献";而他从军35年,"这个职业,无论平时和战时,都意味牺牲和奉献,每个军人都要直面现实,勇往直前"。

据报道,朱和平在一本旧笔记本中写着,"我要在逆境中求生存,学会忍耐。一定要潜心学习,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不忘老一辈的革命精神"。这句话的落款时间是在1967年3月,就在那一年朱家面临巨大变故,朱德遭到变相软禁,其妻康克清被游街示众。

朱和平,作为朱德元帅的孙子,从小就在朱老总身边生活。这些年来,作为对十分疼爱过他的爷爷的思念,他倍加珍惜爷爷留下的每一件遗物。朱和平满怀深情地回忆道:"爷爷一生对衣着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他有一身较好的衣服,平时舍不得穿,只是在接见外宾或外出时才穿,一回到家里马上就换下来。以至于爷爷去世后,工作人员在家里竟找不到一件新衣服为爷爷换上。"

朱和平朱和平指着朱老总的遗物说:"这件浴衣爷爷穿了20多年,这条棉被也盖了20多年,补了很多次,临终前还用着它。爷爷有一把椅子,靠背有些矮,头靠不上。工作人员怕他长时间坐着办公不舒服,就征求他的意见,想给他换一把。

爷爷就是不同意,最后让工作人员把椅子靠背接高了一截继续使用。"在朱老总生前使用过的双人床前,朱和平的爱人郭晓敏深情地说:"这张床在爷爷去世后,康克清奶奶一直使用了16年,奶奶去世后,我和爱人又使用了14年,一直到这次捐献前一天,我们才恋恋不舍地和它告了别。"

在为数众多的朱老总遗物中,有一个盒装的刺绣床罩,色彩绚丽,做工考究,显得格外醒目。朱和平讲,这件床罩是1958年金日成赠送爷爷的,爷爷几次要上交,有关部门没有同意,但爷爷说啥也舍不得用,一直保存到去世也没有用过。

朱和平1952年10月出生,1970年12月入伍,著有《永久的记忆?和爷爷朱德奶奶康克清一起生活的日子》、《长征中的朱德》、《我的奶奶康克清》及军事学术专著多部。他出生后8个月就被抱到爷爷朱德、奶奶康克清身边,是在全中国的小朋友共同敬重的"革命爷爷"的养育下长大成人的。

参军,是朱和平小时候的梦想。他中学毕业时正处在"十年动乱"的年代,朱德元帅被林彪、江青反党集团诬陷为一贯反对毛主席的"老军阀"、"黑司令"。受爷爷〃问题〃的牵连,朱和平与军营无缘,进一家工厂当了工人。

1969年,朱和平初中毕业。当时的毕业生除了下乡就是当兵,而当兵一直是朱和平的理想。于是,他跟陈方等人一起去报名。陈方因为眼睛近视,体检不合格。但通过体检的朱和平也没有被录取,原因是"你家老爷子是黑司令,部队哪敢要啊"。

没有当上兵,就做好了下乡的准备。中央却临时出台了相关政策,由于年龄小,68届毕业生不安排下乡。"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大部分是领导子女中年龄最小的。"朱和平分析这可能是该政策出台的一方面原因。

朱和平被安排到了首钢集团的北京带钢厂当学徒工,那是一个专门生产发条之类带钢产品的工厂。在文革期间,整个工厂基本处于停工状态,已有5、6年没有招过工人了。

1969年4月,中共九大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加强了林彪、江青等人在中央的地位。不过,中央政治局还是保留了朱德、董必武、刘伯承、陈毅等几位老一辈革命家。九大后,随着该打倒的都已被打倒,文革的浪潮渐趋平静,有的地方已经开始复工、复课。

但是,1970年8月的庐山会议中,林彪、江青集团因分赃不均起了纷争。这被毛泽东看在了眼里,想到制衡这两种力量必须依靠那些遭受攻击的老革命家。

一天,朱和平突然收到了奶奶康克清的来信,称他们已回京。此前,朱老总和夫人被安排到广东从化,并被限制了行动范围。这次回京后,他们被安排到了万寿路的"新六所",离开了中南海。

随着家庭政治境遇的好转,朱和平又想去当兵了,因为这时的家里就差自己不是军人。哥哥和妹妹都已经参军去了部队,而自己是个钢厂工人,当兵的强烈愿望促使朱和平去央求爷爷帮忙。

但朱德不同意。他认为,在和平年代需要的是知识文化,朱和平还应该去上学,在"冶金、钢铁这方面发展,将来上钢铁学院之类的高等院校"。朱德很重视国家的重工业,"首钢他就去了好几十次。"朱和平说。

"爷爷不同意,我只有靠自己了。"朱和平说,当兵是自己报名的,跟其他普通战士一样,是被选拔出来的。

1970年12月的一天,朱和平终于收到了北京市宣武区武装部的"同意入伍"通知书,这让他兴奋不已。回到家后,他兴高采烈地拿出通知书给爷爷看,却发现这位曾经的三军总司令脸上竟流露出一丝失落。

朱和平很纳闷,爷爷为什么三番五次地否定入伍的想法?况且,这次是自己报的名,又没有利用任何关系。

自1953年6月起,8个月大的朱和平被抱进中南海后,就一直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相伴二老生活了近40年。这其中,他不时会碰到纳闷儿的事儿,但正是这些"纳闷儿"的事让他从爷爷、奶奶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甚至包括自己的人生规划。

爷爷远见

1973年,朱和平在部队提干。按照原来的老路子,他可以先去初级指挥学院学习两年,回来再锻炼,再去中级指挥学院学习两年,再回到部队升职锻炼,如此反复。

"当时就想先到宣化炮院学习两年。"没想到爷爷表示反对,认为他应该到地方院校学习自然科学,然后再到部队学指挥,原因是将来的战争肯定是高科技战争,而当时的部队院校还不能培养这样的人才。"他在当时就有这样的远见啊!"朱和平感叹道。

1976年,爷爷去世后,朱和平参加了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招收最后一批工农兵大学生的考试。"主要是部队推荐和文化考试。"朱和平在部队期间,已经学完了三年的高中课程,他很容易就考上了。

虽然上学时年龄已经有些偏大,不过,大学校园里的见闻让他看到了中国与国外的差距。很幸运,粉碎"四人帮"后,教育被提上了重要的议程。最后一届工农兵大学生弃用了文革工农兵大学生的学校自编小册子。开始恢复文革前教材的使用,如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自然学科。

那个年代的朱和平崇拜的是朱可夫、古德里安等机械化指挥官,结果被分到了无线电工程系。毕业后,到部队当了技师,接着任参谋、处长等职。

很多领导人的后代都庇荫在父辈的大树下,但朱和平说自己是个例外。他常会在家里跟弟、妹开玩笑:"你们都是因为爷爷搭话才进部队的,我可是自己报名的。"

朱和平觉得安慰的是,走到这个位置,是靠自己的奋斗换来的。"当然,爷爷的影响还是有的,"朱和平并不讳言这些,"但是,我是从普通战士开始,一步一个脚印走上来的,而且,每个职位我都干够了最基本的年限,每次升职都是因为表现优秀。"

或许是害怕人们的成见,朱和平说,"不信你们可以调查。"

研究所里的几位军人对朱所长的科研成果赞不绝口,一位姓赵的军官谈起这些如数家珍:"他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获得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并著有军事理论专著多部……2004年,被评为空军高层次人才、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近5年多的时间里,他获得了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0项全军武器装备科技进步一等奖,连续3年被评为空军师级先进党委……"赵军官说着说着笑了,朱所长的成绩太多了,总之一句话,"为空军装备现代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由于当初毕业时还没有恢复学位制,朱和平的学士学位是在毕业多年后补发的。在部队呆的时间长了,朱和平发现部队并不缺技师,"缺的是管理人才"。在被调到空军某研究所工作后,他报考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经济管理学硕士(EMBA),并于2004年取得该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