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镛西安规划 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和红星:我眼中的西安

2017-10-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是我们生存的地方,每天我们都在体验她的前进速度:低矮破旧的城中村正在迅速变成高楼大厦,人们的出行就要从公交车换成地铁了--这是我们生活的城市,每天我们都能感受到她最细微的变化:护城河的水清了,曲江.浐灞等区域的景色越来越美了--抛开GDP.增长率那堆冰冷的数字,城市每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展示着她鲜活的生命力.古西安:探索寻梦的大唐皇城记者: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她的气质是一种感觉,而在城市规划时,却要通过一个个细节来展示,特别是西安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在人们的印象中,她的历史颜色要重于现代,这对西

这是我们生存的地方,每天我们都在体验她的前进速度:

低矮破旧的城中村正在迅速变成高楼大厦,人们的出行就要从公交车换成地铁了……

这是我们生活的城市,每天我们都能感受到她最细微的变化:

护城河的水清了,曲江、浐灞等区域的景色越来越美了……

抛开GDP、增长率那堆冰冷的数字,城市每天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展示着她鲜活的生命力。

古西安:探索寻梦的大唐皇城

记者: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她的气质是一种感觉,而在城市规划时,却要通过一个个细节来展示,特别是西安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在人们的印象中,她的历史颜色要重于现代,这对西安的城市发展有什么影响?

和红星:一个城市没有文化将失去灵魂,没有特色将失去活力,没有活力还谈得上什么经济腾飞呢?西安悠久的历史文化让这个城市具备了深邃的灵魂,这是西安无可比拟的优势。要把我们的古都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西安就一定要在“古”字上作文章。

记者:西安的“古”渗透到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要做好“古”文章,重点在哪?

和红星:古西安“是立足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根据历史资源分布,我们在西安市中心规划了“中心唐城老区”,将周秦汉唐的历史资源利用起来,复兴唐皇城,再现古西安。但这个“古”字,不是修旧如旧,也不是照抄照搬,更不是复古,而是通过深入挖掘历史资源,营造文化环境,沿续历史文脉,从而提升城市品质。

记者:具体涉及到西安城的哪些领域?

和红星:我们实行“唐皇城”复兴计划,加强老城的整体保护,重点保护传统空间格局、历史街区、文物古迹、城市风貌、人文遗存等,逐渐弱化和分离老城的行政、居住等功能,强化其旅游观光、文化交流功能,降低老城内的人口密度。

西安有很多古城街、巷、院、铺,保护历史街区、传统民居、古老建筑及周边环境,建立隐性文化资源与标识系统,充分利用西安古城墙的独特资源,形成巷、墙、林、园、河、路六位一体的西安著名旅游品牌,使中心城区成为集商贸、旅游、服务、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区。

记者:“古西安”是否仅指明城墙以内的区域?

和红星:西安的历史资源丰富,大明宫、汉长安城遗址等都是古西安的一部分。我们在大明宫附近规划出29平方公里,以占地3.2平方公里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依托,构建完整的文化体系与生态体系,重点恢复太液池,加快城中村、棚户区的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建设,这个区域将会发展成集旅游、商贸、文化、居住等综合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功能区。

记者:目前位于汉长安城遗址和唐皇城之间的区域是西安工业、仓储的集中地,作为“古西安”的一部分,这片区域会有何变化?

和红星:为适应未来发展需求,这块地方将依托汉长安城、老(明)城,重点建设汉唐文化景观区、商业聚集区。近期结合大兴路明渠及铁路专用线的改造,形成绿化景观带;同时加快建设大型居住社区,形成大兴新城。

记者:对文化古城的开发,西安有没有成熟的模式?

和红星:2005年吴良镛老先生研究西安城市整体规划时,写下了“长安寻梦,愿西安模式能在探索中成为现实。”四年过去了,我们看到了曲江已经成为一种模式,通过文化产业的复兴带动区域发展的成功,而这种成功正在被复制到大明宫、法门寺等更多的地方。所有这些探索都可以被统称为“西安模式”。长安寻梦,就是要让西安成为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占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现代化大城市。

新西安:中国创新的科技之都

记者: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是,仅靠唐文化,是不能实现西安复兴的梦想的。在西安未来的版图上,我们更需要有强劲的经济动力。

和红星:是的,要实现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大关中引领大西北的目标,西安需要更广泛的产业支撑。按照设想,西安(咸阳)大都市核心区域,将在统筹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通过协调统筹资源综合利用,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增强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同时,西安和咸阳之间的城市分工将被进一步强化,实现优势互补,完善核心城市的产业经济带动、辐射功能。

记者:现在市民越来越认可西安的发展,在保存古城的历史风貌中发展现代西安,近年来西安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和红星:西安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国防工业基础、科技实力雄厚的智力基础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发展高新技术、现代装备制造、旅游、服务、文化五大优势主导产业,形成了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航天民用产业基地、国际港务区等五区两基地。

在政府主导下,避免产业趋同,形成了高新区和经开区双雄并立,文化和旅游产业在曲江、浐灞交相辉映,航空、航天产业在阎良、韦曲两翼齐飞的发展结构,国际港务区作为中国内陆港口等,都会形成以特色产业带动区域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

记者:与中心唐城老区相比,构想中大西安的产业布局会与西安以往的城市规划有什么不同?

和红星: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和指导原则仍是“新旧分治,合理布局”,但在大西安的建设规划中,我们对原有的产业园区进行了新的整合,力图形成新的集群效应来发挥自身的优势。

记者:您所说的整合,是做加法,还是做减法?

和红星:既有加法,又有减法。比如在东部,我们将会有浐灞新区,这将包括浐灞生态区、纺织城地区、国际港务区等。主要依托灞河治理,以生态建设为先导,不断完善区域功能,突出生态、会展、物流、纺织等产业特色,构筑特色产业集群。逐步建成集生态、国际会展、现代物流、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区。建成后,这里将是西部最大的综合性物流园区和会展中心。

记者:像西高新、曲江新区、经开区等国家级产业开发区将怎样整合?

和红星:在西面,我们将高新技术开发区二次创业区、长安产业聚集区等整合为沣渭新区,依托周、秦、汉文化资源及沣河、汉城湖(团结水库)、昆明池等生态资源优势,促进文化旅游、商贸、居住和高新产业发展,优化西部城市功能,推进西咸一体化进程,改造和改善城市西大门门户形象。

在南部,曲江唐文化区、南部文教区、西安航天基地以及秦岭北麓生态区将被整合为以生态旅游、文化、科教为依托的潏滈新区,形成以曲江为代表的高层次、全方位、大容量的文化产业核心区以及草堂科技产业基地和国家航天民用产业基地。

在北部,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带动下,随着西安行政中心、新建西安火车北站的北移,整合渭河周边区域、泾渭工业园等,成立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集生态、旅游、居住为一体的泾渭新区,辐射带动北部区域的发展。

记者: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规划明确提出,西安要建立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这是迄今为止在已出台的区域规划中首次提出来的。四大新区的划分是否也是基于对科技资源的统筹改革?

和红星:目前国家通过规划形式已明确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为创新型区。西安作为经济区中的核心城市,不仅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遗存,更重要的还有很多高等院校和科研、国防企业,人文优势势不可挡。

西安4大新区的划定基于整合西安已有的产业资源,围绕体系创新、技术创新、环境创新和人才开发,对统筹全市的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新的尝试。最终要利用已有的教育、科技优势,将西安建设成“中国的创新科技之城”。

大西安:昂起龙首的国际都市

记者:虽然您在前面描述了很多西安未来的城市布局,可是从现实来看,2008年西安生产总值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靠后,在26个省会城市中(不含拉萨)经济总量仅位于中列,在国内都无从谈大都市,更不要说国际性大都市。西安到底有没有实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国际化大都市?

和红星:要打造国际大都市,我们就必须具备国际视野。没有这一点,就很难看到西安的发展潜力。

目前,西安居于新亚欧大陆桥的中点,是新丝路沿线中国段最大的中心城市,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而全球经济产业链已逐步形成了美欧-亚太-中国东部-中国西部-中亚的雁行梯次转移体系。积极参与新丝路区域合作,使西安完全有可能成为这一区域的国际性大都市。

在关中—天水经济区中,西安的这种桥头堡、中心城市、核心区域优势更为明显。以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战略定位,西安要以“国际化大都市”风貌,向世界展示“大西安”,就必须加快西咸一体化步伐,建设大西安,使大西安在西部能与重庆、成都抗衡,真正成为大西北的龙头、欧亚大陆桥经济带的心脏。

记者:打造国际大都市的第一步,西安走得如何?

和红星:建设西安大都市,首要任务是拉大城市骨架,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布局结构,完善城市功能。目前,我们规划在都市区主城区内,以渭河生态为串联,形成“东拓、西接、北跨、南融”的组团隔离式发展格局,也就是前面说过的4大新区的设计。最终使大西安形成以唐皇城为中心,东有临潼、西有咸阳、南有长安、北有三原,东北是阎良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北是空港产业基地,东南是蓝田,西南是户县的“大九宫格局”。

记者:在拉大西安城市骨架的过程中,西咸一体化的重要作用就不言而喻了。西咸一体化后的大西安,人口发展到1000万人以上,主城区面积控制在800平方公里以内,符合国际上公认的大都市的标准。但仅仅是面积、人口达标,就能称为国际化大都市吗?

和红星:当然不是,面积的变化意味着舞台的增大,人口的增多意味着发展责任的重大,所以我们更强调在800平方公里上做好规划的重要性。西安和咸阳必须在同一个蓝图上进行规划,这不仅是大西安基础设施布局、发展低碳城市的内在需要,更是从国家层面上对关中—天水经济区核心城市的要求,建设人民满意的城市,真正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老百姓感到幸福、安康。

记者:从规划上来说,西安、咸阳应该如何对接?

和红星:首先,要让两个市城市的总体规划及城镇体系建设规划融合,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规划等融合在一起。

其次,要加快两市在医疗合作、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制度等领域融合,保障西安咸阳两市居民享有大体相同的公共服务,实现两市生活条件基本一致。

在此基础上,强化西咸一体化机制,推进西咸共建区建设,探索寻求多方共赢利益共享的新途径新体制,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合作发展创建“示范窗口”。

绿西安:幸福所向的生态家园

记者:您觉得如果这样的规划都实现了,生活在西安的老百姓就是幸福的吗?

和红星: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不一样,作为规划局局长,我们探索西安模式就是研究如何让老百姓生活在这个城市里面自豪和幸福。

在我看来幸福至少有2层含义,首先是要让老百姓富裕起来,所以我们规划了5大产业来振兴西安的经济、富裕百姓生活。接着呢?有吃有住就觉得你生活幸福了吗?关键在于你的生活有没有品质。

记者:品质也是一个很内在的概念,从城市的发展来说,有没有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和红星:品质体现在一个城市的环境生态、公共基础设施、交通、教育、医疗等诸多方面,说白了,就是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能不能给老百姓一个衣食住行的舒适环境。

记者:西安的地铁建设应该是在行的问题上,大大缓解了西安交通堵塞的问题,真正让老百姓出门不堵心。

和红星:是的,西安一贯突出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在市内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快速公交、普通公交等公共交通。2012年前完成地铁一号线及二号线的建设,2015年前将启动地铁三、四号线建设,远期启动地铁五、六号线建设。

不仅如此,西安人出远门也会比以前更方便,国家规划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中7条国道干线公路在西安交汇,形成以西安为中心,贯通全省、辐射周边省市的高速公路的“米”字形交通网络。公路、铁路、机场等众多的交通干线为西安构筑一个高效、快捷、一体化、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综合交通体系。

记者:就拿生态环境来说,在外界看来,西安就是一个灰土的城市,这种印象让很多人都止步于西安。

和红星:这其实是一个过时的印象,尽管生态环境很脆弱,但今天的西安绝不是灰土的。我们以秦岭北麓、渭河干支流、以及八水进西安、湿地和北塬南坡为骨干,以自然保护区、林地、大遗址为基本要素,构成西安“一廊、两带、多水系”的区域生态体系,使西安正在变成一座会说故事的山水城市。

其实浐河、灞河、沣河都纳入西安城中,8水绕城就变成名副其实的“八水穿城”。而秦岭山脉又成为大西安的自然屏障,形成“面山背塬,水在城中,城在水间”的绿色西安格局。

记者:生态的和谐确实能让人们达到心灵的和谐。

和红星:在西安的城市规划中,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西安城墙西门外、西关正街东口,有一棵胸径近一米的国槐树,前几年作城市规划时,西关正街道路拓宽,这棵千年古树占据着半个快车道,古树见证了城市的发展,我们不能因为城市发展反而夺取古树的生命,于是就竖了个装饰树池,把古树保护起来。虽然道路不再那么笔直,可是我们却看到了自然在城市中的和谐。

记者:其实,这样的和谐在西安越来越多,我们常常会诧异于西安在生态方面作出的巨大改善。

和红星:去过大雁塔的人都知道,那里已经成了西安人的城市会客厅,曲江池遗址公园、慈恩寺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的开放,让自然和文化在西安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也让这座城市变得更有味道,生活在这里的人变得会品味道,这是一种进步。在新的规划中可以发现,与以往的产业开发区不同,除了高楼大厦,规划的新区更注重配套基础设施完善,让人们不仅能在里面工作,更能生活的有滋有味。

记者:既然我们对西安有这样美好的设想和期待,您觉得这样的规划会成功实施吗?

和红星:任何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来龙去脉,城市见证着我们的今天,城市也预示着我们的明天。

西安人正在开创一场前所未有的城市变革。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安的城市规划建设集成了唐长安城的格局和空间尺度,显示出长安大道通九天的浩然气势,我想西安模式能够在探索中成为现实,现在我们正在前进,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在发展的路上,我认为西安这几年基本上没有走弯路。

我想在不久的将来,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用我们的热情激情和感情一定会创造出具有西安特色的城市,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百姓自豪、幸福。只要我们做的事情老百姓接受和喜爱,我们就成功了。(记者王睿 苏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