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七哀诗 鉴赏曹植的《七哀诗》及其艺术特色

2017-08-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首诗<七哀诗>是收在<文选>"诗"卷二十三"哀伤"类下曹植的一首名诗,那曹植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这首诗写的是背离夫人哀叹的场景,从另一方面来说,曹植写这首诗的目地是为了衬托出自己当时的政治情况,因为王位被兄弟抢夺,自己的爱人都被兄弟夺去,这首诗就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写的,可以说曹植在官场和情场都失意,唯有把自己寄托在诗中.七哀谓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也,作为主人公他写的这首诗,我们完全可以在上面感觉

这首诗《七哀诗》是收在《文选》“诗”卷二十三“哀伤”类下曹植的一首名诗,那曹植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这首诗写的是背离夫人哀叹的场景,从另一方面来说,曹植写这首诗的目地是为了衬托出自己当时的政治情况,因为王位被兄弟抢夺,自己的爱人都被兄弟夺去,这首诗就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写的,可以说曹植在官场和情场都失意,唯有把自己寄托在诗中。

七哀谓痛而哀,义而哀,感而哀,怨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也,作为主人公他写的这首诗,我们完全可以在上面感觉到他的哀伤。

第一句“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这两句用的是托物起兴的手法。明月在中国诗歌传统里,往往起著触发怀想相思的作用。月光月夜,常常会撩起诗人绵绵不尽的思绪,勾起心中思念怪挂怀的人或事。所以当皎洁的明月照著高楼,清澄的月光如徘徊不止的流水轻轻晃动著,伫立在高楼上登高望远的思妇,在月光的沐浴下伤叹著无尽哀愁。

第二句“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运用了“赋”的表达方法,承接上两句直接点出本诗的主角——愁思妇的情怀——悲叹和哀伤,因为思念良人而不得见,甚至音讯亦不能通。这是典型的白描手法即“赋”的表达方法。这句的人物,看似平淡叙事,实为蓄势。后面"悲叹"再加上有余哀,一再加重,才能把起句镇住。悲叹无奇,“有余哀”为后劲。

第三句“借问叹者谁?云是宕子妻”,设问句"借问叹者谁"引起下文,用"宕子妻"交代愁思妇"的身分,从侧面道出了悲叹的原因。在当时“宕子”是指因某种原因久居外地不能归乡的青壮年男子。在这里的宕子妻在等待这夫君回来,但怎么都等不到,也交代了上面两句妇人为什么要哀的原因,十分连贯。更好的说出思妇的哀伤,和上面的两句连接起来,总的来说,这两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四句“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承接上文,继续以“赋”的手法表达。思妇诉说她的孤独和寂寞。夫君已经离开了十年,妇人常常自己一人思念着夫君,常常自己哭泣,但是没人知道,只有自己独居。反映了思妇的孤寂,急需要夫君的回归和安抚,可以说这一句很好的道出了思妇的哀伤和痛苦,长期的独居生活和缺少丈夫的安抚,是她只能独自哀伤和哭泣,而作为女子她唯一能做的是等待。

从思妇的哀伤中我们也能感受到曹植他政治上的苦闷,处处受人牵制,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只有等待。

第五句“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运用了“比”的手法进一步表达思妇的哀怨情怀。将夫君比喻为路中的清尘,将自己比喻为污浊的水和泥,喻意两人相差太远,难以融合在一起,也比喻夫君高高在上,对己不屑一顾,自己卑微在下,不能攀附,非常悲哀。

因为思妇的苦苦等待无果,就把自己比喻成污浊的水泥,自己因为攀不上夫君,所以夫君才会离开自己的。从侧面说明了思妇的哀伤,因为就等无果的哀伤,这也是曹植的哀伤,因为自己在政治上无法生存,就只能觉得自己不适合,和自己的抱负太远了,根本无法实现。

第六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这一句连接上面的一句,清尘是浮的,水泥是沉的,浮沉所处的位置是不同的,因而和合在一起的机会是渺茫的。浮沉是比喻,点描出不能谐和的悲哀。从这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思妇的哀伤之情,因为各自的位置不同,能够在一起的机会是很渺茫的,在封建社会有严重的阶级体制,没人可以逾越,这正是思妇的悲哀。同时也是曹植的悲哀,他与他的政治生涯,因为曹丕的关系,再也无法实现,只能苦苦的在哀伤。

第七句“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这一句以“比”的手法把思妇自己比喻成西南风,飞到夫君的身边,常伴夫君,这里可以看出思妇的志向,思妇久等夫君无果,非但没有责怪夫君,反而觉得要牺牲自己,化作清风常伴夫君,可以看出思妇对她夫君的忠贞。这一句从侧面反映出曹丕对与他的政治遭遇的苦闷非但没有责怪,反而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愿为他的政治生涯去牺牲,虽然自己遭遇困境,还是对政治充满信心。

第八句“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思妇很了解夫君的性情,超过十年了,音讯全无,“夫君的胸怀早已不向我开放了,我还有什么可依靠的呢?”最后一句是思妇最后的哀伤,夫君已经不会回来,也不会理她了,思妇还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呢?没有丈夫的依靠,思妇将会何去何从,这正是她的哀伤,仿佛她的等待和坚持都没有意义了。

曹植的遭遇也是这样,因为他的兄弟曹丕当了皇帝,为了防止他造反,把他从他的政治之中放逐,让他离他的政治越来越远,没有了政治的依靠,他将要何去何从。

在这首诗中曹植把他的各种哀伤寄托在思妇上面,以思妇的各种哀伤形象生动的反映出他的哀伤,可以说曹植写的这首诗实在是很高水平,很少有人可以写出这样的诗。本诗通篇表面上描写思妇诉说被夫君遗弃的哀怨情怀,实际上暗喻自己被长兄疏远排斥的苦闷和郁抑,这是另一种意义上运用了“比”的表达方法,这是诗人更深层的自况自喻。诗人的写诗造诣可以说为中华民族的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