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锦兰的女儿 刘锦兰:踩着“钢丝”走出的钢帘线大王

2017-12-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南京日报报道] "刘锦兰是谁?"这是多数人听到这个名字的第一反应.这丝毫不奇怪.在公众视线中,他和他的江苏兴达钢帘线公司很少"露脸".如果不是圈中人,谁也不会去关注江苏苏中里下河地区一个不起眼的小镇戴南镇,当然也不会关注这个小镇的人和事.但有一点是无法回避的,如今飞驰在中国大地的汽车子午胎,有一半以上,是靠来自"兴达"的钢帘线(一种表面电镀的特殊用途细规格钢丝绳,是子午胎的骨架)支撑着.在行业里,兴达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子午线轮胎胎用钢帘线生产基地

【南京日报报道】 “刘锦兰是谁?”这是多数人听到这个名字的第一反应。

这丝毫不奇怪。在公众视线中,他和他的江苏兴达钢帘线公司很少“露脸”。如果不是圈中人,谁也不会去关注江苏苏中里下河地区一个不起眼的小镇戴南镇,当然也不会关注这个小镇的人和事。

但有一点是无法回避的,如今飞驰在中国大地的汽车子午胎,有一半以上,是靠来自“兴达”的钢帘线(一种表面电镀的特殊用途细规格钢丝绳,是子午胎的骨架)支撑着。在行业里,兴达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子午线轮胎胎用钢帘线生产基地。在业界同行甚至国外同行眼里,刘锦兰是赫赫有名的“中国钢帘线大王”。

踩“钢丝”,小镇走出了“钢帘线大王”

回首10多年所走的每一步,刘锦兰说自己踩了一段不长不短的“钢丝”,每走一步都惊心动魄,但也越走越稳。而在他身上,记者也看到了苏商难得的冒险精神。

他所说的这段“钢丝”,就是从钢帘线项目的物色、运作开始的。

10多年前,刘锦兰只是小镇戴南镇上一个小热电厂的厂长,效益还算可观。但他总觉得仅凭眼前这点项目,好日子根本就长不了。必须找到科技含量高、发展空间广阔的新项目。北京、河北、广东、深圳、上海……刘锦兰也不知道跑了多少个地方,最后,一个叫“子午胎用钢帘线”的项目吸引了他的目光。

但就这个项目也招来了不少人怀疑的目光——在当时,全国的钢帘线市场需求并不大,而且又属于异型产品,理论研究缺乏,科技含量之高、投资风险之大令绝大多数企业望而生畏。

这一“怀疑”很快让刘锦兰体味到苦滋味。1993年,项目刚投产就经历了惨痛失败:由于生产工艺落后,产品出现了断丝等严重问题,全部报废。但失败没有吓倒他,反而坚定了他沿着这跟“钢丝”踩下去的决心,并从此踏上了研发、技改投入的“不归路”。

到1998年,公司通过融资等多种途径共投进将近10个亿,但累计亏损2.1亿元。“这期间要求项目‘下马’的声音不绝于耳,但都被我顶回去了,我就是看好大好的市场前景。”刘锦兰说。

1999年,兴达长达6年的投入终于有了回报,迎来了钢帘线项目上马以来的第一个“翻身年”,年销售额1个多亿。此后,兴达进入了快速扩张期,企业的资产总额从1992年2000万元的基础上增长了100倍达到20.7亿元,去年一年就实现产值10.5亿元,利润3.06亿元。

勇者无敌!整整12年,刘锦兰终于成功了,“中国钢帘线大王”等一系列称号随之而来。

做“媒人”,将人才与企业大树捆在一起

“企业成败,关键在人。要想在戴南这样一个相对偏僻的小镇上,创一番大事业,留住人才是一道难迈的槛。为了这个,我还做起了‘媒人’。”刘锦兰这段话的背后有着一段“趣闻”。

1998年,刘锦兰一下子招了80多名大学生,可没到3个月全走了。苦闷的他通过在职工澡堂、食堂与职工谈心,找到了原因。“要让他们留下来,必须给他们归属感,将他们与企业这棵大树捆在一起。”

从那以后,他在招聘大学生的同时,又广招中专以上的女职工,发挥公司的工会、妇联的作用,搭桥牵线。让职工在这里“生根”,公司为他们解决住房等问题。“只要有职工结婚,暂时没有住房的,我们也会把办公室腾出。”刘锦兰对这方面大开绿灯。近几年来,兴达投入了1.5亿元,兴建了4.6万平方米的员工公寓和一系列配套设施,可容纳2000多名职工住宿、休闲。

有人认为刘锦兰这一行为类似于家族式民营企业中的“家长”做派。对此刘锦兰没有去反驳,反而说:“这也没什么不好,我们完全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家族’这个概念,一个企业就是一个职工之家,企业的负责人就是当家人,就要以人为本管好这个家,不但要用事业留住人才,还要用环境、感情留住人才。”他一再强调,他的这个“家族”绝没有亲戚的概念,有一次他辞退的4个人中就有3个是他的亲戚。

在刘锦兰心目中,有个“三架马车”管理模式,那就是,糅合美国人的契约管理、日本人的团队精神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新时期的苏商在发扬创业创新的同时,必须摸索出一条全新的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之路。”

谋大业,振兴民族轮胎工业

如果说当年刘锦兰最大的梦想就是为企业打下一番天地,那今天事业如日中天的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打破外资资源、技术、价格的垄断,为民族轮胎工业发展作贡献。

这样的社会责任,对刘锦兰来说,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正在实施中。在与外资企业的竞争中,兴达一次次地将中国钢帘线的市场价格拉下来。在技术创新上,兴达目前已攻克100多个国家专利,在行业内打破了过去外资“一统天下”的局面。2003年,国家修订的钢帘线生产标准就是由兴达起草的。

如今,刘锦兰已不满足“中国钢帘线大王”这个称谓,他已把目光伸向了国际市场,他要让中国的轮胎工业后来居上,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世界轮胎三大巨头之一的美国固特异公司,对这个已崛起的“巨人”刮目相看,近来频频造访兴达,谋求合作。酝酿上市,年销售早日实现百亿元,是目前刘锦兰为实现上述目标而正在做的两件大事。南京日报记者施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