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恺苏州火车站 苏州火车站改造设计简介

2017-07-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道路交通换乘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交通枢纽.车站南临北环路及护城河;北依平江新城;东西两侧分别是人民路和广济路,城市公交配套设施正在逐步完善

道路交通换乘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交通枢纽。车站南临北环路及护城河;北依平江新城;东西两侧分别是人民路和广济路,城市公交配套设施正在逐步完善。 设计理念 新苏州站站房设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流为主”的理念及“五性”原则。

上进下出,通过式与等候式车站相结合的高架站房成为苏州最大的“桥”连通古城与新区。大空间现代化交通建筑延续城市肌理和文脉,创造“苏而新”的精品建筑。体现生态、绿色、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折板屋顶系统为太阳能的利用提供了基础。建设“四保一节”的绿色车站。 总平面布局 改建后的苏州站位于新、老区交界的原站房位置,南临古护城河风景带,北接蓬勃发展的平江新城商业金融中心区。近期为南北并重、共同承担旅客进出站功能;远期将逐渐形成北主南辅的局面。

主体站房对称布置在铁路站台中心线上,南广场西侧是公交停车和行包停车场,中部是步行广场,东侧是出租车落客区、社会停车场和贵宾停车场。北广场采用高架进站形式,地面结合商业用房,设公交车和长途车停车场。

社会车和出租车在高架平台落客,停车场、载客区在广场地下紧邻出站厅布置。出站旅客在地下可直接进入地铁口离站。 功能布局 1.地下出站通道层(-6.

75m标高) 结合商业服务用房布置在站房中心线上,将南北广场的下沉空间连通。通廊左右两侧,另有两条出站通道连接出站厅。其中一条在淡季可作为快速进站通道。中央地下通廊还设有通向下层地铁的出入口,方便地铁和铁路旅客的换乘。

两翼另有连通南北地下停车场的通道。 2.站台层( 0.OOm标高) 设7座站台,其中1~4站台为普速列车停靠,5~7站台为城际列车站台。 北站房广厅的室内空间高达三层,南站房广厅结合广场,设计成面向古城开放的半室外空间。

基本车站台候车室和售票厅,贵宾候车室、行包房及其它车站管理用房,通过庭院秩序井然的连成整体。 3.高架层( 8.25m标高) 内部空间高达15m的候车大厅将南、北站房连成了整体。

普速旅客、城际旅客候车区空间共享,小桥流水的室内景观、苏味十足的小体量商业服务用房,则根据需要分隔出中央通道、等候式候车区和通过式候车区,并分别设置检票系统。 4.地铁层(-11.

75m标高,-16.75m标高) 地下二层是地铁2号线站台层和4号线的站厅层,有六个出口连接中央通廊和南北站房。地下三层是地铁4号线的站台层和设备及管理用房。 空间形态与建筑造型 苏州——一座温婉的东方威尼斯,一片举世闻名的文化名城,一个被称作天堂的地方。

水网纵横交错的古城中,街道依河而行,建筑临水而造:“水城人家尽枕河,鱼米之乡遍书声”。 整体连续的棱型屋顶与结构浑然一体,粉墙袅袅伸进了深灰色屋面的端头。

覆盖着现代化交通建筑的大空间,层层叠叠、纵横交锚,延续着古城的肌理。 与古城隔河相望的南广场上,两组镶嵌着巨型灯笼的圆柱撑起大跨度的现代化棚架,栗色的结构杆件呼应着粉墙黛瓦。斜坡顶、灯笼柱映衬在粉墙上,在吴韵天空下讲述着水巷船家的生活。

近人尺度的粉墙将站房各部分空间连成了整体,或藏或露、或深或浅、浓浓淡淡、飘飘袅袅,将现代化车站的宏伟壮观融入在千年古韵中。 站台雨蓬在铁路线上空的通透,给旅客带来了阳光和清风。

站台棚架系统为太阳能的利用提供了基础。随着更多洁净能源的使用,环保和艺术的结合使得这座全新的交通枢纽成为一个绿色的环保中心。 北站房一侧,随着新城的高桥飞架,现代建筑品位凸显,向往来旅客展现着千年梦醒,一朝冲天的美好故事!

“粉黛行韵流水觞,故都涅磐朝天向” 全新的苏州站,以婉约而明快的建筑语言,描述着苏州古城美好的明天! 设计单位: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体方案主要设计人:崔恺、盛晖、李文胜、王群、李敬学、郑为杨志红、胡骏、章春、涂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