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姜克美演奏《雨打芭蕉》

2017-05-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齐凤池 我记得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曾写过一首词婉约凄楚的<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词中描写了金兵入侵中原,昏君赵构携带沮丧南逃流亡.词人李清照也身不由己加入了逃难的队伍之中.词人亲身体验了长途跋涉的劳累.恐惧和艰辛.李清照在词中的所描写的芭蕉,与孤独忧愁连在了一起,同时和离情别绪紧紧联系在一起.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quo

齐凤池 我记得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曾写过一首词婉约凄楚的《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词中描写了金兵入侵中原,昏君赵构携带沮丧南逃流亡。

词人李清照也身不由己加入了逃难的队伍之中。词人亲身体验了长途跋涉的劳累、恐惧和艰辛。李清照在词中的所描写的芭蕉,与孤独忧愁连在了一起,同时和离情别绪紧紧联系在一起。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李清照通过一首短短的十句《采桑子》,把词人李清照心中的伤感、愁闷、凄楚、哀怨淋漓尽致的全部倾吐出来。 至于广东音乐《雨打芭蕉》,与李清照的《采桑子》有什么关联并不重要,但是《雨打芭蕉》却是中国汉族民间器乐曲中的经典名曲。

传说广东音乐《雨打芭蕉》是作曲家何柳堂所作。乐曲描写初夏时节,雨打芭蕉淅沥之声,极富南国情趣。广东音乐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发展,自成体系,风格独特,深深植根于岭南民间。

音色清脆明亮、曲调流畅优美、节奏清晰明快,被国外誉为“透明音乐”,在国内外影响力远远超过中国其他民间音乐形式。 何柳堂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广东番禺沙湾人。

他自幼随祖父学习民族乐器,擅弹琵琶曲;又爱好广东音乐,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加以钻研。1920年开始创作。著名乐曲《赛龙夺锦》是他的代表作。他还创作了《七星伴月》、《垂阳三复》、《醉翁捞月》、《回文锦》、《梯云取月》等作品。

他常用音乐描情写景,表现极为生动。其创作手法突破了中国传统音乐,在他的作品中常有新的音乐语境。在节奏运用方面有新颖独到品味。在广东小曲的演奏中,他大胆采用跳跃节奏、顿音及唢呐乐器等,他对广东音乐的发展和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

晚年的何柳堂,回到家乡沙湾,并患上了肺病,由于生活清贫,1933年就病逝了,终年不到六十岁。 广东音乐流行于广州和珠江三角洲的中国传统丝竹乐种,是岭南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瑰宝。

广东音乐以轻、柔、华、细、浓的风格和清新流畅、悠扬动听的岭南特色深受中国听众喜爱和欢迎。 当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二胡演奏家姜克美演奏广东音乐《雨打芭蕉》时,从高胡中飞出高亢唯美的音质,我没听出一个音符有《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的凄凉忧伤之痛。整个乐曲都是在悠扬秀美中流淌音符。扬琴的水质音符,琵琶清脆的金属质感,悠扬的箫声穿透岁月和时空。

扬琴、琵琶和箫把高亢激昂的高胡紧紧地缠绕在一起,就像雨点敲打在碧绿的芭蕉叶上发出水质清音。 乐曲一开始,由琵琶、扬琴和箫的引领,进入音乐的主题。随后高胡奏出清脆流畅明快的旋律,乐曲只有两分四十秒的时间,却表现出人们的欣喜之情。

句幅短小、节奏顿挫、并比排列的乐句互相催递,音乐呈现出短促的断奏声,犹闻雨打芭蕉,淅沥作响,摇曳生姿,体现了广东音乐清新流畅活泼的风格和艺术魅力。。 舞台上的姜克美用双腿紧紧夹着高胡的琴桶,纤细如酥的左手指在琴弦上上下滑动,右手舒缓的运弓,使她的身躯随着乐曲流动,时而微微前倾,时而微微晃动。

仿佛她把整个身心全部融入到音乐之中。 姜克美从小天资聪慧,能歌善舞。

13岁时,她考进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著名板胡教育家李恒教授。她勤学苦练,除主修板胡外,还系统的学习了京胡、高胡、二胡、中胡几种胡琴。为了求师学艺,她北上南下,得到了南北胡琴名师的精心指点,并博采众长,融化贯通,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演奏技艺和风格。

1988年她在北京音乐厅成功的举办了“姜克美胡琴独奏音乐会”,她用5种胡琴,表现不同风格的作品,因而引起了音乐界的轰动,她被音乐界誉为“成功的姜克美模式”。

在她十几年的艺术历程中,随着民乐艺术的不断追求,她对中国民族音乐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更深厚的艺术涵养,并形成了自己独特演艺风格。她每次出场演奏时,总是从舞台右边沿着舞台前沿款步走过,稍低着头,一手提琴,一手扶起裙袂,一副优美状。

她不动声色,不作张扬,自然入座。然后慢慢进入演奏状态,从每个音符,每个技法中呈现出她对乐曲的深刻理解,使乐曲演奏的达到自然而纯朴。 评论家赞誉姜克美不仅曲拉得美,人长得更美。

她一身秀气,一手技艺,凭着几把胡琴走天下,她的足迹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等众多国家及国内40多个大中城市和港、澳、台等地区。无论是在维也纳、慕尼黑、路德维希,还是在“法国嘎纳国际电视节”、维也纳金色大厅,还是“春节文艺晚会”上,都可看到她那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音乐之都,2000年春节,姜克美带着中国的胡琴乐器走进这个维也纳的金色圣殿。在这个圣殿上,她用一把高胡演奏出娟秀优美像流淌水质音符的《雨打芭蕉》。

短短两分多钟音乐小品,她把雨点敲打芭蕉发出的淅淅沥沥的声响和芭蕉摇曳的姿态美,用一把高胡呈现了西方观众。给那些蓝眼睛金头发大鼻子的西方人听呆了。听到这么美妙的音乐,在场的观众情不自禁的为中国的音乐竖起大拇指,更为眼前这位美丽的中国姑娘竖起了惊叹。

一把普通的高胡,在姜克美手指上流淌出优美的旋律和神奇的韵味,使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不仅增加了光辉,而且使中国的民族音乐彰显出厚重的文化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