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和聂元梓 邓小平和聂荣臻:非同一般的友谊

2017-09-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聂伯伯和父亲邓小平同为四川同乡,又同为中国革命历史上两位杰出的代表人物. 他们各人的经历,都是一部富于传奇色彩的光辉篇章; 而由他们这一代人所共同谱写的,则是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革命史诗. 他们的相识是在70多年前.1920年10月20日,一艘万吨法国油轮"鸯特莱蓬"号,缓缓停靠在法国南部港口---马赛.船上的84名赴法勤工俭学学生列队走下船舷,踏上了法兰西的土地. 在这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中,有一位年仅16岁的四川青年,名叫邓希贤,他就是后来的邓小平.第二天,这批学生到达巴黎.欢迎他们的

聂伯伯和父亲邓小平同为四川同乡,又同为中国革命历史上两位杰出的代表人物。 他们各人的经历,都是一部富于传奇色彩的光辉篇章; 而由他们这一代人所共同谱写的,则是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革命史诗。 他们的相识是在70多年前。

1920年10月20日,一艘万吨法国油轮“鸯特莱蓬”号,缓缓停靠在法国南部港口———马赛。船上的84名赴法勤工俭学学生列队走下船舷,踏上了法兰西的土地。 在这批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中,有一位年仅16岁的四川青年,名叫邓希贤,他就是后来的邓小平。

第二天,这批学生到达巴黎。欢迎他们的人中,有一位于一年前来法勤工俭学的四川同乡,他就是聂荣臻。 从那一天起,这两位四川老乡便结下了非同一般的友谊。

西方并非天堂,法国也绝非乐土一片。1000多名中国的勤工俭学学生来到法国后,到西方求学和追求理想的美好愿望,很快便为冷酷的现实所破灭。 那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世界的经济萧条。西方国家本身工厂开工不足,物价上涨,失业严重,这些千里迢迢来到异国他乡勤工俭学的中国学生,很快地绝大部分就因经济原因而相继失学。

为了达到继续求学的理想,他们便去勤工俭学,纷纷进入法国各地的工厂做工。但是不久,因为经济不断恶化,千余学生中,除了极少数人可以自费读书外,有工作的已不到300人。

而由于失去工作生活无着,被迫在华法教育会领取生活维持费的学生竟达500之多。 这时,失业的困顿已使大多数勤工俭学学生充分体验到了西方社会冷酷、严峻的现实。

在法学生所面临的是失学,是失业,是饥饿,甚至是死亡。 在这种前途渺茫的状态下,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心中的愤怒和积怨,像火山般地爆发了出来。在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等人的领导下,他们进行斗争了。

他们进行了“反饥饿斗争”,进行了抗议中国政府秘密向法国政府借款以购军火的“拒款斗争”,进行了为争得学习权利的“争回里昂中法大学斗争”。 在这一系列斗争之后,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斗争觉悟大大提高,在他们之中,一批先进的青年在寻求真理的道路上坚定地选择了共产主义。

1922年6月,由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发起组织的“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了。

不久,聂荣臻、邓希贤(邓小平)等一批进步学生也相继加入“少共”。 从此以后,聂荣臻和邓小平,由一般的同乡和同是勤工俭学学生的关系,进一步上升到革命战友的战斗情谊。 在法国,他们一同参加会议,一同进行革命活动,并先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终身职业革命家。

此后,他们又先后被党组织派到当时的革命圣地苏联学习,先后回到祖国,直接投身于中国革命的最前线。 他们参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经历了“四一二”蒋介石叛变革命后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

此后,聂荣臻参与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邓小平领导了广西百色起义…… 在经历了风风雨雨、坎坷不平的革命历程后,六、七月间,他们又走到一起了。 在长征过草地前,在毛儿盖,父亲从中央秘书长任上调到红一军团任宣传部部长,而红一军团的政治委员就是聂荣臻。

从这时开始,直到抗日战争爆发父亲调到总政治部任副主任的两年间,父亲和聂伯伯一直战斗在一起,工作在一起。 那是在西安事变发生前,父亲在甘肃庆阳得了非常严重的伤寒病,昏迷不醒,什么东西也不能吃,生命十分危险。

正好此时张学良将军和共产党搞统战,派人送来两车慰问品,其中有一些罐装牛奶。 聂伯伯当即决定:所有的牛奶全给小平。 正是靠了这些牛奶,才救了父亲的命。 千龙新闻网2004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