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下”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战役突破口——专访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

2018-02-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判断不作为有三个纬度可以考量:一是权力覆盖下的举报,二是权力行使中的测评,三是上位权力的巡视巡查等异体监督.比如一个县里有十万党员,前任书记

判断不作为有三个纬度可以考量:一是权力覆盖下的举报,二是权力行使中的测评,三是上位权力的巡视巡查等异体监督。比如一个县里有十万党员,前任书记民主测评好评过60%,现任书记好评不足30%;前任五年内3个人实名举报,现任两年就有上百人实名举报;上级巡视巡查,反映前任一两个问题,反映现任10多个问题,是好是坏泾渭分明,能上能下一清二楚。

指标不是那么难,有了试点,既可以横向比较,也可以纵向比较,还可以多纬度多方面比较。

对“不作为”先下,实施战术突破;然后进行能下的综合试验,实施战役突破;最后通过试点的政改经改同步推进,实施战略突破。唯其如此,我们才能不走老路和邪路,真正走出新路。财新:可是我们看到,一些组织部门的调研报告反映,党员干部普遍认为民主测评没法讲实话。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怎么解决呢?第一,测评的方式要保密;第二,测评结果需要公开;第三测评的程序要合理。财新:那我们如何理解中央几次强调的干部选拔“不唯票”“不唯分”?“不唯票”“不唯分”,唯什么呢?我的观点是,试点以及整体的将来必须唯选举。

马克思曾在144年前断言:“社会也会像大企业那样,总会把适当的人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尽管有时会发生错误,但是总能很快纠正过来。

”从“不唯票”到一半唯票一半不唯票,再到最后全唯票,这要有一个过程。试点先行的好处,有“四化之用”,即化大为小、化整为零、化远为近,达到化险为夷。财新:党委(党组)承担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干部“能上能下”有没有可能成为排除异己的手段?比方说我们看到了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带头贪腐,结果整个班子风气不正,形成了塌方式腐败。

如何约束一把手在能上能下过程中的权力?“能下”之后,主要领导干部在用人上也会比较理性。

比方说,某重要岗位空缺,一个人很能干,但与领导关系一般,一个人虽不能干,但是同领导关系近。主要领导权衡再三,为对政绩负责任,也避免自己被下,最后很可能选择能干的。

财新:“下”的时候级别、待遇会有变化吗?会不会影响队伍稳定?我认为不会影响队伍稳定。中国愿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多了去了,每年六七百万大学生毕业,其中不少报考公务员。中国两千多年有缺吃少穿的,却从没缺过当官的。

这个问题应不存在。权力必须来自权利,权力才能真正代表权利;权利必须制衡权力,权力才能真正服从权利;权力必须回归权利,权力才会真正属于权利。现在的问题是不代表、不制衡、不回归。财新:怎么判断正常的职务调动和不作为导致的“下”?要少说“庸者下”,先从“不作为下”取得战术突破,再去解决“庸者下”的问题。

仗要一仗一仗去打,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先抓不作为,等大家都作为了,谁是能者谁是庸者,不就看出来了吗?然后再庸者下。

财新:之前很多地区都在能上能下制度建设方面做过尝试。您认为有哪些比较成功值得推广的做法?财新:这种已经比较成功的尝试似乎没有得到推广。李永忠:这么多年有关政改的先行先试,上面一不肯定,二不提倡,三不推广,更不提拔。

上面如不挺身而出,下面难有冲锋陷阵。试点是地方改革的重要任务,突破在地方,关键要看地方敢不敢试点;试点更是中央改革的重要方法,关键要看中央能否及时发现总结推广试点的成功经验,这是中央的责任。所以说突破在地方,规范在中央。财新:有人评价此次的规定是中共干部体制的关键转折点,您如何评价它的意义? 上一页 1 2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