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纨的诗 《围城》中所提到的「陵谷山原」十位诗人各自的文学成就分别有多高?

2017-07-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钱钟书先生的小说,有如前人所说的杜诗韩文,"无一字无来历".只是我辈后学腹笥太俭,多不能知其用事来历,所以于钱先生的匠心独运,在领会上便打了折扣.数年前,有学者专就<围城>一书考证钱先生小说里的典故,惜乎可喜的创获不多,对读者的帮助也殊为有限.我自己读书寡陋,更无资格饶舌,冒充解人作"郑笺",不过平日偶有所见,曾随手记诸简端,今摘出聊为谈助,以当"写在钱钟书的边上",或亦如钱先生妙译所云,"小遗于大海中,当不无小补"

钱钟书先生的小说,有如前人所说的杜诗韩文,“无一字无来历”。只是我辈后学腹笥太俭,多不能知其用事来历,所以于钱先生的匠心独运,在领会上便打了折扣。数年前,有学者专就《围城》一书考证钱先生小说里的典故,惜乎可喜的创获不多,对读者的帮助也殊为有限。

我自己读书寡陋,更无资格饶舌,冒充解人作“郑笺”,不过平日偶有所见,曾随手记诸简端,今摘出聊为谈助,以当“写在钱钟书的边上”,或亦如钱先生妙译所云,“小遗于大海中,当不无小补”。

在《围城》第三章,钱先生写了几次聚会,其中一次,董斜川说旧体诗,极有解颐妙语:“我常说唐以后的大诗人,可以用地理名词来包括,叫‘陵谷山原’。三陵:杜少陵(杜甫)、王广陵(王令)(知道这个人么?)、梅宛陵(梅尧臣);二谷:李昌谷(李贺)、黄山谷(黄庭坚);四山:李义山(李商隐),王半山(王安石)、陈后山(陈师道)、元遗山(元好问);可是只有一原,陈散原(陈三立)。

”董斜川的原型,是钱先生的好友冒效鲁,但是这一段话,不过是钱先生的雅谑,未必真是冒的诗学见解。

因为所谓“三陵”、“四山”,亦有来历,既非钱先生杜撰,也与冒氏关系无多。张佩纶《涧于日记》(壬辰上)云:“《随园诗话》载王楼村先生诗学‘三山’,谓香山(白居易)、义山、遗山也。

晦若(于式枚)因之改香山为虞山(钱谦益)。余皆不以为是。余亦有‘三山’,则义山(李商隐)、半山、眉山(苏轼)耳。香山与义山太不类,遗山亦不足学,由半山以溯昌黎(韩愈),由眉山以规李杜,此学诗之津梁,通唐宋之界,而上无晚唐波靡之音,下断西江粗直之派,则亦诗之中流也。

”张佩纶所说“三山”,虽本诸袁枚《随园诗话》(见卷九),但具体之人颇有变更,这自是其诗学不同所致。《谈艺录》(补订本)第八十页云:“近人张篑斋(佩伦)笃好荆公(王安石),至以半山配义山、眉山为‘三山’。

”这当可为《围城》之笺。后来汪辟疆论诗,又受到张说的影响,更添为“六山”,其《读常见书斋小记·六山》云:“白香山,真挚;王半山,深婉;李义山,缛丽;陈后山,孤往;韩玉山(韩偓),凄咽;元遗山,精警。

予尝谓学诗必寝馈唐宋,自李杜王韩苏黄而外,尚有‘六山’。必精研熟读,方足以博其趣而抉其微者,即此‘六山’是也。

”钱先生所举的“四山”,没有超出汪说的范围。据此,我似可来个“大胆判断”:董斜川虽主要用以影冒,可也夹有汪辟疆的口吻。钱先生在《石语》里,就曾提到过汪,说彼此见过面、有过交谈。当然,汪辟疆诗学属于同光派,是亦步亦趋追随陈三立的,不过其于唐宋诗之间,也还未此疆彼界,绝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是应该提醒的。

而所谓的“三陵”之说,则始发于胡汉民,见其《不匮室诗钞》卷五《答大厂见谢言诗之作叠恻韵》(友人吴念庵先生告。参见刘衍文先生《寄庐茶座》第248~249页。又,近人屈向邦《粤东诗话》卷一,亦载此,可见胡说影响)。

在那几句妙论之前,董斜川还说道:“当然是陈散原第一。这五六百年来,算他最高。”这也不是董的臆造,而是那时候老派人的公认。如张慧剑《辰子说林》即云:“故诗人陈散原先生,为中国诗坛近五百年来之第一人。”口气何其相似乃尔。

又汪辟疆《展庵醉后论诗》云:“散原能生,能造境。能生故无陈腐诗,能造境故无犹人语。凿开鸿蒙,手洗日月,杜陵而后,仅有散原。”推挹程度更过于董。至所谓“陵谷山原”各家,大都是晚清诗人“挂在口边”的,其中只有“二谷”之昌谷,在老派诗人那里,不算得怎么时髦,也许是钱先生自己喜欢,顺手拉来凑个数的。

大家在等苏文纨来时,董斜川“要了一枝秃笔”,埋头写自己的得意佳句,其中如“好赋归来看妇靥,大惭名字止儿啼”,是本冒效鲁的《还家作》:“妇靥犹堪看,儿啼那忍嗔。”(《叔子诗稿》)似乎已有人指出了,但不免有所误解,把董自赞的“上句梅圣俞,下句杨大眼”照搬过来赞冒诗了。

其实冒诗的下句虽是同样说到“儿啼”,但同“杨大眼”不相干。所谓“杨大眼”,典出《魏书·杨大眼传》(略云:“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意不过“李逵姓名吓止小孩儿啼哭”。

又如“不须上溯康乾世,回首同光已惘然”两句,刘永翔先生曾告我,是本诸陈宝琛《沧趣楼诗集》卷六《瑞臣属题罗两峰上元夜饮图》:“不须远溯乾嘉盛,说著同光已惘然。”

但是下面这两句“数子提携寻旧迹,哀芦苦竹照凄悲”,似尚未见有人提及。方鸿渐“没有读过《散原精舍诗》”,感到不解,心想:“‘数子’明明指朋友,朋友并非小孩子,怎可以‘提携’?”“数子提携”云云,照我的个人揣测,应该是蕴藏了散原诗本事的,即陈衍《石遗室诗话》卷十八所云:“立秋后一日,陈士可毅招同樊山、笏卿、子封、实甫、君立、鸿甫、治薌,燕集宣南畿辅先哲祠。

实甫言伯严在武昌,重九日张文襄(张之洞)招同登高,伯严(陈三立)有诗,末二句云:‘作健逢辰领元老,夕阳城郭万鸦沈。

’‘元老’自指文襄,文襄批驳‘领’字,谓何以反见领于伯严也。余言伯严早以此事告余,笑文襄说诗之固,‘领元老’岂吾领之哉。”此事,为当日诗坛一大公案,如樊增祥《广雅堂诗跋》(《樊樊山集》)、由雲龙《定庵诗话》卷上、汪辟疆《近代诗派与地域》等,皆载其事首尾,而复言之津津。

后来吴宗慈撰《陈三立传略》,钱先生的老师、植物学家胡先骕,犹且抵书与之讨论,云:“(散原)先生诗句云:‘作健逢辰领元老。

’以南皮之元老,而先生竟泰然领之,其胸中浩然之气可想。”仍蹈张之洞之误而不知。钱先生小说带及这个轶事,用意是开散原诗的玩笑,因为散原老人的诗虽被董斜川称为“五六百年来第一”,但钱先生于其诗却是很不喜欢,批评说“以艰涩自文饰”。

陈诗的题目为《九日从抱冰宫保至洪山宝通寺饯送梁节庵兵备》,见《散原精舍诗》卷下,末句作“下窥城郭万鸦沉”,当是最后的定稿。而董斜川诗的另外两句:“秋气苏身一雁过,鬓丝摇影万鸦窥”,似乎就摇曳着陈诗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