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承志张国焘 张国焘下令逮捕何香凝之子廖承志始末

2017-12-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红潮导语:廖承志与张国焘实行的"左"倾路线有分歧,1934年底,张国焘污蔑廖承志是"蒋介石的侦探",逮捕了廖承志,开除了他的党籍.在廖承志的情感世界里,对革命事业充满挚爱和坚贞.总是把革命事业看得高于一切.重于自己的生命,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在为革命事业而奋斗和拼搏中,他总是充满热情,即使在面临坐牢.受刑.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时,他也从不意志消沉,而是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意志.这从他所画的漫画可见一斑.廖承志学识广博.多才多艺,在绘画尤其是漫画方面有很

    红潮导语:廖承志与张国焘实行的“左”倾路线有分歧,1934年底,张国焘污蔑廖承志是“蒋介石的侦探”,逮捕了廖承志,开除了他的党籍。

在廖承志的情感世界里,对革命事业充满挚爱和坚贞。总是把革命事业看得高于一切、重于自己的生命,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在为革命事业而奋斗和拼搏中,他总是充满热情,即使在面临坐牢、受刑、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时,他也从不意志消沉,而是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意志。这从他所画的漫画可见一斑。

廖承志学识广博、多才多艺,在绘画尤其是漫画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主要得益于他母亲何香凝的熏陶。何香凝是著名国画家,建国后曾担任过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每当何香凝作画时,廖承志都会专心守候于母亲身旁,有时实在忍耐不住,就提笔画起小人像来,虽然笔法稚嫩,但人物却栩栩如生。

何香凝发现儿子的绘画天分后,十分惊喜。于是,每当她完成一幅画作后,都会要求儿子补画个“小娃儿”。在母亲大人的精心指导下,廖承志的绘画技艺进步神速,不论是素描、国画,还是漫画,无不画得十分精妙,尤其擅画人像。但是廖承志长期处于漂泊不定的革命斗争环境之中,不能像他母亲那样做一个有专业造诣的画家,只是兴之所至,偶而为之。

1933年,廖承志以“何柳华”的名字由上海转入川陕革命根据地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担任第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是张国焘的部下。廖承志与张国焘实行的“左”倾路线有分歧,1934年底,张国焘污蔑廖承志是“蒋介石的侦探”,逮捕了廖承志,开除了他的党籍。

红四方面军被张国焘带着过了三次雪山、草地,历尽千辛万苦。一路上,作为“犯人”,廖承志的处境更是苦难重重,但他革命意志坚定,照样乐观豁达,还常常画花草、画山河、画人物。

他给朱德总司令画像,给刘伯承总参谋长画像,还给许许多多的战士画像。有时部队开大会,需要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像,就叫他出来画;需要大标语,也叫他出来写。每当画完写完,廖承志就又被关起来。

廖承志第二次坐国民党的牢处境最险恶,时间亦最长。那是1942年5月,由于叛徒告密,在广东乐昌的廖承志被国民党逮捕,先是被关押在“江西集中营”,后转至重庆歌乐山“中美合作所”的渣滓洞、白公馆和黄家园子。廖承志横眉冷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并在狱中吟诗作画。

廖承志曾作一寓意深刻的漫画表示自己处在国民党的鹰犬监视之下:一柱欲倒残秃的枯树上栖一老鹰,树下蹲一黑犬。没文化的特务头子把画掠去,见画风古拙,对其意却弄不明白。

    在“江西集中营”,廖承志还画过一组共八幅反映狱中真实生活的自画像,揭露了敌人对革命者的虐待以及所遭受的恶劣待遇。形象地表达了他宁死不屈的高贵品质、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廖承志虽处境维艰,但画的漫画却风趣、幽默、意味无穷:一幅是瞪大眼睛在饭里挑蟑螂和石子;一幅是坐在马桶上解便,一群蚊子叮在他的屁股上;一幅是他在狱中用小木盆洗澡;还有一幅是廖承志睡在床上,为室内一对老鼠新郎新娘吹奏《婚礼进行曲》。

如何让中共领导知道自己的处境?后来,廖承志做通了一个狱中“看守”的思想工作,并通过“看守”秘密将那8幅漫画和一封信转送到重庆。当时正在重庆的周恩来、董必武等人目睹廖承志的画后,都对国民党的丑恶行径无比愤慨。

周恩来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了严重抗议,要求立即释放廖承志、叶挺和众多“政治犯”。经过不断的交涉,蒋介石终于在1946年1月10日下令释放廖承志等革命人士。

面对险境廖承志尚且如此乐观豪迈,在日常的革命工作中,廖承志的漫画则更表现了他幽默乐观向上的情感,1948年“七·一”,新华社里有两对青年男女要结婚,中午,廖承志在自己家里(时住西柏坡)置备酒菜招待,下午举行简单仪式,廖承志即席讲话。

新房里贴满了同志们写在各色纸上的贺词与祝愿。最显眼的是廖承志送的漫画。廖承志画了两幅漫画,分送给两对夫妇。每幅画都是一男一女,胖瘦不一。题词用了当时的土改术语:送胡小为和赵棣生的一幅写的是“抽肥补瘦”(当时胡胖赵瘦);送给肖希明、陆冰夫妇的题词是“土地还家”(因为肖与陆早年认识,分别多年,一块搞土改时才会面)大伙赞称:漫画形象生动,题词语意贴切。

时过4个月,又有一对青年男女,即廖盖隆和李蓬茵喜结良缘。

在婚礼上,主婚人廖承志在说完祝福的话以后,话题一转:“还没有找到意中人的男王老五、女王老五们,不要再蹉跎岁月,独守空房,孤身单影,哀叹自怜,要主动进攻,积极寻觅,找准目标,穷追不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有没有这个决心?!”“有!”青年们掌声笑声响作一片。更逗乐的是廖承志赠送新婚夫妇的漫画:新婚夫妇的身子扭在一起,分不出你我,下面四只脚穿着同样的军鞋,上面两个兴奋欢快的头像,神形酷似,夸张而又逼真。标题竟是《油条》。年轻人喜欢得连连叫好,争着抢着贴在新房炕头最显眼处。

1969年7月,在被“软禁”期间的廖承志还凭记忆补画了两幅长征见闻的画:画面上,一位战友倒下去了,他默默地向战友致哀,然后迈着更坚定的步伐继续前进。第二幅是参加革命的一对少数民族夫妇把亲生儿子托付给当地的老汉。

廖承志将那幅自画像和另一幅回忆长征的画,连同一封语重心长的信,由他夫人寄给远在青海劳动的女儿廖铭,并在信中解释说:第一幅是“爸爸在长征时的大致景象”,第二幅是“在丹巴亲自看见的”一景,并勉励女儿“千万不要忘记革命是千辛万苦、无数牺牲才得到的胜利”。1970年3月,廖承志在长期被迫停止工作,与外界隔绝的逆境下所作的自画像,则充分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坚强意志。

  廖承志的画,寥寥几笔夸张逼真,人物形象和动作无不生动感人,给人以幽默达观、积极向上的感受。廖承志之所以乐于画画,其实是喜欢通过自画像以“言志”,表达自己的革命情感。遗憾的是,他的画没有系统地留传下来。否则,我们通过廖承志一张张生趣盎然的漫画,定会对他乐观向上、坚贞不渝的革命情怀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