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元甄邓力群 【邓力群落选内幕】邓力群近况 邓力群与陈云关系如何?

2017-08-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核心内容:邓力群落选内幕,文摘自:人民网,作者:马立诚,原题:<老左派欲报"一箭之仇" 邓小平力跳"天鹅之舞">6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邓力群的长文<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和防止和平演变>,这篇文章重新祭起了阶级斗争这个"法宝".文章说,全国人民面临着"双重任务--阶级斗争与全面建设".这就把基本路线规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变成了两个中心,非但如此,阶级斗争还排在经

核心内容:邓力群落选内幕,文摘自:人民网,作者:马立诚,原题:《老左派欲报“一箭之仇” 邓小平力跳“天鹅之舞”》6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邓力群的长文《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和防止和平演变》,这篇文章重新祭起了阶级斗争这个“法宝”。

文章说,全国人民面临着“双重任务——阶级斗争与全面建设”。这就把基本路线规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变成了两个中心,非但如此,阶级斗争还排在经济建设的前面。邓力群说:“只有正确估量和进行阶级斗争,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这岂不是要否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拾“以阶级斗争为纲”么?

邓力群得罪了谁?

邓力群在这个敏感时刻提出这样重大的理论修正,显示了老左派领军人物的分量。邓力群曾任中央书记处书记。1987年的十三大上,由于他坚持左倾思想,名声很差,结果在中央委员差额选举中落选,紧接着,又在中顾委常委选举中落选。邓小平说:承认选举,不作变动。

故此,邓力群对邓小平一直耿耿于怀。邓力群所著回忆录《十二个春秋》说,中委和中顾委常委落选,对我有刺激。邓力群自1982年到2001年,在老左派群体中发挥了越来越显著的核心作用,社会舆论也称邓力群是“左王”。

10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掌握处理矛盾的主动权》。文章重申邓力群的观点,说当前我国的阶级斗争,“比建国以来任何时期都要鲜明、激烈、尖锐”。

11月出版的《求是》第22期发表《大力加强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培训工作》。文章提醒各级干部说:“我们有些同志,对改革的正确方向认识模糊,不能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对待改革,划不清两种改革观的基本界限,甚至连姓社姓资都不管不顾了,这是十分危险的。”

这般连珠炮般的指责,实有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气势。

入秋,形势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先是邓小平对媒介上出现的筑起反和平演变的钢铁长城等提法提出批评,说不要再这样提了。

9月1日晚,江泽民在看了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提前播报的《人民日报》第二天的社论提要之后,当晚下令,要《人民日报》删去社论中的“在改革开放中,我们要问一问姓社姓资”这句话。马立诚:《交锋三十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第150~151页。

但是,老左派哪肯服输?一直到1992年1月5日,即南方谈话前一刻,邓力群还是强硬之极,再度出面高调反对邓小平。

陈益南:邓力群的另一面 邓力群这个人,在当代理论与思想界,确是被很多人视为“左”营的标杆人物。 对此,他自己也知道。在他写的《十二个春秋》一书中,他就坦然的承认:“一些说法,一些人的文字,,包括境外国

邓力群这个人,在当代理论与思想界,确是被很多人视为“左”营的标杆人物。

对此,他自己也知道。在他写的《十二个春秋》一书中,他就坦然的承认:“一些说法,一些人的文字,,包括境外国外的报刊著作,隔三差五把我拉出来作为僵化保守和‘左’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些语言是污辱性的。听到看到,一笑了之。”

不过,除了政治那张皮以外,作为人来说,无疑,也是还有一些其他的属性的。

近期出版的《炎黄春秋》,发表了一篇《***保外就医之后》的文章,其作者是***原来当政时的二位王秘书。那文章说,1981年时,二位王秘书奉时任中央***处研究室主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的邓力群之托,前往看望、联系正在服刑而保外就医治病的***,一方面对陈的生活进行适当照顾,一方面请陈就文史哲及一些经济政策,作些研究,写出些意见,交邓力群转报中央。

对看望***的这件事,是***指示的。当时,考虑到***虽然在***中罪行严重,但毕竟与***等还是有些区别,加之以前,陈对革命事业也还是有些贡献,也有些文才,因而,便有了这件照顾性质的事情。

当时,邓力群与***在政见上,存在很大的分岐,几年后胡的下台,也与邓力群的动作有极大的关系。但是,在处理***的这件事上,他却是忠实的执行了***的指示。

因而。自1981年7月起,至1984年5月的近三年时间内,邓力群一直是在具体指示二位王秘书与***保持沟通,让***得以不再回监狱,并能以保外就医之身从事读书、研究、撰文的生活,而且,按***的请求,将陈的儿子调来照顾其父,在生活上也给予了适当照顾。从而使***的晚年,总算还能获得一些人生的慰籍。

***已是戴罪之身,他于邓力群也无特别情谊,相反,在***中他还将邓力群划为“***安插到红旗杂志社的”人,是“到红旗杂志社来夺权”的,而曾置邓于险境。并且,常常责骂邓是“不学无术”。

既如此,当时邓力群对已滚落井中的***,为何却能与***的想法保持一致、并用心执行呢?

也许,在对待落难之人的问题上,邓力群象***一样,也具有过测隐之心。

《***保外就医之后》一文中,说了一些事,的确反映出邓力群人格的这一面。

例一,邓力群告知二位王秘书:***骂我“不学无术”,对我的剌激很大,但***中,有件事使我始终对陈不能忘记。

当邓力群下到干校接受改造时,***对干校军宣队指示:这些人都是读书人,要给他们读书时间,晚上不要安排什么会议,要在生活上安排好,他们南方人多,要搞一些大米什么的。

显然,这一来,邓力群等人的干校生涯,便能始终获得某种精神支持的燃料,而不致于完全暗无天日了。

对此,邓力群对二位王秘书说:当时是很为感谢的。

往事已隔多年,而现在还能以感恩之情讲给他人听,可见,此事,确深深存留于邓的心底。

一个知道感恩的人,再差,也不会差到哪儿去的。

例二,***在对王秘书们看望他时,说了二件他对不起***的事:“一是不该推荐田家英到***那儿去;二是不知道田家英的哥哥还在台湾。”

对此,邓力群则说:***也有对不起他***的地方。

然而,公允评说的受益者是***,邓力群在这里,是替弱者说了话。

例三,1983年9月,应***的儿子要求,邓力群批示同意从***的存款中取出1000元(因陈尚在服刑期),以能为陈购置些衣物。同时,另外给了80元稿费——是***写的文章被杂志采用后所支付的,但邓力群嘱咐不要让***知道此钱的来源。因为,陈尚在服刑期,让陈写文章、并予以发表,是特别政策,担心***一高兴,宣扬出去,造成以后此类事会泡汤。

可见,邓力群对***一事的安排,的确尽了善意。

此外,***中的1975年,邓力群也曾有过一次浓墨重彩的人格表演。

当时,邓力群按***的授意,主持写了一篇大文章《论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总纲》。后来“批邓(小平)”时,这篇文章被“***”打成“三株大毒草”之一,说这是***反***的宣言书,因而追查这篇文章的来龙去脉。

面对政治高压,不少人都颤颤竞竞了,但是,邓力群敢于出面承揽一切责任,当着清查人员的面,在原稿的题目上画一个圈,一条直线划下来,签上邓力群的名字,并说:这篇文章是我主持搞的,每句话,每个标点,都由我负责,上面没有布置,具体参加工作的同志也没有责任。

危难关头,出了事,上不推给***,下不推给同僚部属,显出了邓力群遇事而有不凡的担当气概。

所以,后来***说: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一个半人顶住了,半个刘仰峤(社科院秘书长),一个邓力群。

甚至,一个与邓力群政见有分岐的部属,也撰文说:粉碎“***”后,人们都知道邓力群肩膀硬,是条汉子,在那样严重的高压下毫不推诿,承担责任,很佩服。

中共的另一位大秀才***,却在1976年“批邓”时,没能挺住,揭发批判了***。“***”倒台后,***自然很沮丧。但此时,作为胡的同事,邓力群却没有兴灾乐祸,而是同于光远一起,到***处,代表胡向***道歉,并向***进行解释,为胡讲好话。

***终于没有怪罪于***,当然,是邓自有他的考虑。然而,邓力群在之中所起的作用,还是不可忽视的。

而这件事,应看到的亮点,是过程比结果,更本质的反映了一个人的人格。

对于邓力群以往的许多政治理念与政治活动,笔者并不认可,有些还很反感。

但是,对于上面所述几件事中的他,笔者却很愿意点上几个大大的“赞”!

中国历来有将政治人物脸谱化的传统,将凡与自己政见或理念不合者,一律予以丑化;而将自己阵营的人,都视为朋友或圣人。殊不知,人性与政治,在很大程度上却是两回事!一个凶残无比的人,可能是革命队伍中你的同志,而敌方营垒中的某个人,却也许是一位善良的君子。

产生这样的认识,是经历过许许多多的革命岁月之后,才获得了的。现在,越来越多历史人物之真相的披露,更是日益加深支持了这一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