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振中先生的几篇书论

2018-01-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河内利治:今天想请你就现代书法理论研究中的主要问题.所面临的困难,以及研究方法.思维方式等谈谈你的意见.邱振中: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河内利治:<书法>中的一篇文章称你为"书法传统最重要的阐释者",对你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就你看来,书法理论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邱振中:"五四"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一个重要时期.这期间,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几乎都重新进行了审视.虽然由于当时的种种情况,使得对传统的批判成为主流,但是从那时一直到今天,所有有创建的

河内利治:今天想请你就现代书法理论研究中的主要问题、所面临的困难,以及研究方法、思维方式等谈谈你的意见。

邱振中: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河内利治:《书法》中的一篇文章称你为“书法传统最重要的阐释者”,对你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就你看来,书法理论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邱振中:“五四”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一个重要时期。这期间,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几乎都重新进行了审视。虽然由于当时的种种情况,使得对传统的批判成为主流,但是从那时一直到今天,所有有创建的思想家和学者,不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如何,都与那一时期的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不过,在所有学科中,书法或许处于最边缘的地位。三十年代以前,除了一些零星的谈论,人们对书法的认识与“五四”以前没什么区别。三十年代出现了宗白华的一批文章,对中国书法和绘画进行了新的解说。

宗白华是“五四”时期有影响的一位诗人,对中、西艺术和文学有着极为敏锐的感受力。他在这些文章中运用了西方思想中的一些概念——如“时间”、“空间”等,并加以调整、创造——如“生命单位”、“空间单位”,表达了自己对中国艺术的深刻感受 。

这是中国现代艺术学和美学的重要收获。作为先驱者,宗白华先生还来不及把这些新的思想和感觉发展成一种完整的理论,某些方面的空缺只有用传统理论中的内容——甚至还不是传统理论中最精采的部分——来进行补充,例如关于结构的思想 。

宗白华带来了一些崭新的思想,但是并没有为现代书法理论的创立奠定必要的基础。他是一位先行者。一直到八十年代,书法理论研究者所面临的任务仍然是这一基础的铺设。

河内利治:你认为从“传统书法理论”转变为“现代书法理论”的必要性是什么?

邱振中:学术研究的目的,是提供新的、更深刻的思想。古典书法理论——或者叫传统书法理论——包含一些十分出色的思想,同时它也意味着一种“感觉一思维方式”和一种陈述方式。人们用这种方式产生并表达过一些十分精采的思想,今天人们仍然可以运用这种方式来进行研究和写作,但已经很难产生出新思想。

我在一篇文章中提到,“我们是否能用孙过庭、黄庭坚的方式说出一些他们没说过的东西”? 没有人敢肯定这一点,我看也没有人做到过这一点。

我所说的“感觉―思维方式”,包含感觉方式和思维方式两部分,后者指的是对存在所进行的理性的思考——或者说逻辑性的思考, 前者指的是理性思考之外对存在的一切反应——包括感觉、直觉等等。两者可以分开讨论——人们常常这们做,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它们往往搅合在一起,难以区分,因此我常常把它们写成“感觉―思维方式”。

在艺术活动中,典型地反映了人类精神活动的这一特点。这个复合词提醒人们,除非在某些确有必要的理性探讨中,感觉与思维始终处于难以剥离的状态。

让我们设想一位古代书法理论家的工作方式。他面对作品,产生丰富的感受,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拣择,感受被集中在某些问题上;或许他由此而对典籍中的有关陈述产生共鸣或不满,或许这是典籍中从未涉及的内容,然后用他所习惯的陈述方式(这只能从学习而来)——极为简练地写下有关的感觉和结论,最后构成一册笔记式的著作;如果他有理论上的野心,或许会积累更长的时间,写出一部与《书法雅言》 结构相似的小书。

——一位现代书法理论家在研究对象上与古代书论家并无根本的区别(作品、典籍);在最初的直觉能力(反应速度、情感与形式的联系、对形式中运动要素的敏感等等)上也没有质的差异,差别在于“感觉―思维方式”。反映在文本上,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