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朱允炆的皇后马皇后

2017-09-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提及明朝马皇后,人们耳熟能详,但大家熟悉的,只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后马秀英,亦即民间津津乐道的"大脚马娘娘".孰不知,明朝还有一位不为人知晓的马皇后,她就是马秀英的孙媳妇——死于"靖难之役"中的建文帝皇后马氏.由于是在事关改变帝系的所谓"靖难之役"中被焚身亡.这一特殊的政治背景直接导致当时乃至此后的各种史料中甚少涉及此位马皇后.本文依据<明史·后妃传>.<诸王传>及<罪惟录>.<明史纪事本末>.

提及明朝马皇后,人们耳熟能详,但大家熟悉的,只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后马秀英,亦即民间津津乐道的"大脚马娘娘"。孰不知,明朝还有一位不为人知晓的马皇后,她就是马秀英的孙媳妇——死于"靖难之役"中的建文帝皇后马氏。

由于是在事关改变帝系的所谓"靖难之役"中被焚身亡。这一特殊的政治背景直接导致当时乃至此后的各种史料中甚少涉及此位马皇后。本文依据《明史·后妃传》、《诸王传》及《罪惟录》、《明史纪事本末》、《国榷》等史书中相关片言只语,参证以当时的史境,写成此篇小文,借此拨开重重雾障,让建文帝马后的身影从历史深处显现出来。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中旬,燕王朱棣攻下都城京师(今南京),长达4年之久的叔父争夺侄子帝位的内战结束了。此时的京师,城外焦土遍地,城内残垣断壁,威严壮丽的皇宫被大火烧得一片狼藉。百姓在刀光剑影下呻吟,整个都城在战争的蹂躏下沦为人间地狱。

一天清晨,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数十骑威武剽悍的战将簇拥着一位骑着高头大马,身穿红袍,肩绣织金盘龙,足蹬皮靴,腰系玉饰皮带,神采飞扬的大人物,朝皇宫驰去。他,便是这场战争的赢家——建文帝的叔父,即将登上皇帝宝座的燕王朱棣。

燕王进宫后,便清宫三日,搜寻建文帝的下落。在寒光四射的剑端下,宫人们颤抖的手指向从灰烬中扒出的一具尸体。面对眼前这具面目全非、状若焦炭的尸体,就连朱棣这位如愿以偿的胜利者,也禁不住流下眼泪,以示同情。

那么,这具尸体果真是建文帝吗?史书告诉我们,她是建文帝的皇后马氏。建文帝或葬身火海,或已逃走,总之是下落不明了。在这场骨肉相残的内战中,建文帝马后被烈火焚身,成为明朝第一位殉国的皇后。其他的妃嫔不是丧命于燕王的屠刀之下,便是葬身火海,只有极个别逃出宫去得以活命。

建文帝继承皇位时才2l岁,在位仅4年,他的后妃们正当青春美艳之时,便凄然凋谢了,而见于史书记载者,惟有皇后马氏一人。

谨小慎微的皇太孙妃

马氏,直隶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西)人,父亲马全官居光禄寺少卿。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明太祖为18岁的皇位继承人——皇太孙朱允炆选妃,参照皇后的标准,经过一系列繁复且苛刻的程序后,马氏被选中为皇太孙妃。

马氏被朱元璋选中,除了她自身条件之外,恐怕还沾了她的籍贯和姓氏的光。她和太祖是同乡,又与太祖的皇后同姓。当年太祖和马皇后在濠州结为夫妇,在那度过了一生中最艰难也最恩爱的时光。

马皇后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病逝,太祖一直怀念着她的贤良淑德。太孙朱允炆是皇位继承人,只要册马氏为皇太孙妃,不久的将来,明朝又将有一位母仪天下的马皇后。也许在潜意识中,太祖希望这样的安排能给太孙朱允炆带来好运。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十月,在经过皇帝遣使、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告庙等之后,马氏被正式册立为皇太孙妃。癸卯这天,皇太孙亲临马氏家中迎亲。

依依不舍拜别父母后,马氏乘坐凤辇前往皇宫。凤辇轻轻摇着,马氏思绪万千:父亲不过是一位正五品的光禄寺少卿,掌管的只是一些祭物、宫膳、酒醴及油盐酱醋之类的琐事,并无多大的实权,如今自己被选中当了皇太孙妃,家族的兴衰荣辱便系于己身,千万要小心谨慎,做贤良的后妃,方能不负家族的厚望。

马氏机警敏锐,颇识大体。她一进宫,便感受到"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紧张气氛。此时,太祖马皇后已去世多年,中宫一直空缺,代管后宫的几位妃子不是病死,便是获罪而死。太祖晚年脾气暴戾,动辄发怒,妃嫔一不小心,便可能招致杀身之祸。当时掌管后宫之事的李贤妃,颇为贤惠,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作为太子孙妃的马氏谨记父母的叮嘱,时刻提醒自己,一言一行千万要小心,要严格遵守宫中戒规,不能丝毫逾越,可谓"不可说错一句话,不能走错半步路"。

让马氏倍感庆幸的是,丈夫朱允炆性格仁厚、文质彬彬,和祖父的个性、行事作派全然不同,对她甚是爱护体贴。她对丈夫自然关心备至,衣食起居都侍候得十分周到,因而夫妻琴瑟和鸣、恩恩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