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应秋论伤寒 任应秋论《伤寒论》“三阴三阳” –

2017-08-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⑴指经络而言.三阴三阳,各分手足,如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手少阴心.足少阴肾.手太阴肺.足太阴脾.手厥阴心包.足厥阴肝,共为12 经,这是针灸家所谈的.<灵枢经>.<甲乙经>以及<素问>里的一部分所谈的"三阴三阳",大半是属于这种性质.⑵指气化而言.子午少阴君火.丑未太阴湿土.寅申少阳相火.卯寅阳明燥金.辰戌太阳寒水,已亥厥阴风木;少阴司天,阳明在泉;太阴司天,太阳在泉;少阳司天.厥阴在泉;阳明司天,少阴

⑴指经络而言。三阴三阳,各分手足,如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手少阴心、足少阴肾、手太阴肺、足太阴脾、手厥阴心包、足厥阴肝,共为12 经,这是针灸家所谈的。《灵枢经》、《甲乙经》以及《素问》里的一部分所谈的“三阴三阳”,大半是属于这种性质。

⑵指气化而言。子午少阴君火、丑未太阴湿土、寅申少阳相火、卯寅阳明燥金、辰戌太阳寒水,已亥厥阴风木;少阴司天,阳明在泉;太阴司天,太阳在泉;少阳司天、厥阴在泉;阳明司天,少阴在泉;太阳司天,太阴在泉;厥阴司天,少阳在泉,如此往复加临,循环无已,这是运气家所讲的,王冰附入《素问·天元纪大论》,是其专篇。

⑶指热病的证候群而言。如《素问·热论》曰:“伤寒一日,巨阳(太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日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脇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

三阴三阳,五藏六府皆受病,营卫不行,五藏不通,则死矣”。

一般认为《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经体系直接来源于《素问·热论》。《伤寒论》的“三阴三阳”也叫“六经”,“六经”是伤寒论的基本精神,所以从来读伤寒者,无不以先了解仲景三阴三阳的精义为首要。虽然从中可以看到经络、运气和《素问·热论》的影子,但它已经形成了本身独特的理论形式和内涵,“六经”不同于其他的“三阴三阳”。

《伤寒论》的“三阴”即太阴、少阴、厥阴;“三阳”即太阳、阳明、少阳,合之而为“六经”。任应秋对六经的含义进行了解释[44]。他说,凡是病邪侵害人体,体力开始抵抗疾病的初期,便叫“太阳”。“太”字作“初”字解,?也就是“起初”或“开始”的意思,“阳”字作“扬”字解,本义就是一种气体向外发扬的意思,发扬,就是亢奋的表现,所以体力就亢奋,反映出初期抵抗疾病的证候群,便是太阳病。

阳明的“明”字是显著的意思,所以阳性病演变到了峰极的时期,便是阳明病。

少阳的“少”字作“幼”字解,体力的亢奋,并不太强,便叫做“少阳”,它反映出的证候,既不如太阳病之轻,也不如阳明病之重,它介于“太阳”和“阳明”两者之间,太阳病属表,阳明病为里,因而少阳病便是半表半里。

阴字的本义,是气体郁积在里而不能发扬,也就是一种衰减的意义,那么,太阴就是形容体力的开始衰减,少阴是形容体力的更进一步衰减,而“厥”字当“短”字讲,既由少而短,形容体力严重衰竭的现象。总之,三阳,就是体力的三种不同程度的亢奋;三阴,就是体力的三种不同程度的衰减。

任应秋认为,仲景的“三阴三阳”是把一切疾病(包括伤寒杂病)的证候群分为六类,只要你能掌握认识疾病的“三阴三阳”六大纲,对任何一种疾病,都可以下判断,定治疗。柯琴在《伤寒论翼·六经正义二》[71]中说:“夫仲景之六经,是分六区地面,所该者广,虽以脉为经络,而不专在经络上立说,凡风寒温热,内伤外感,自表及里,有寒有热,或虚或实,无乎不包,故以伤寒杂病合为一书,而总名为伤寒杂病论。

所以六经提纲,各立—局,不为经络所拘,弗为伤寒画定也”。可见任老的认识同柯琴的六经地面说基本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虽然“三阴三阳”来源于经络、运气和《素问·热论》,但仲景的“三阴三阳”,讲的不是经络,也不是运气,就是和《素问·热论》的三阴三阳,亦基本是两样。

他认为仲景的“三阴三阳”,是在《素问·热论》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有所去取,有所提高。《素问·热论》的“三阴三阳”,仅有表里之别,并无寒热虚实之分,而仲景的“三阴三阳”,则表里寒热虚实无乎不包。《素问·热论》的三阳经证候,都是仲景的太阳证;《素问·热论》的三阴经证候,都是仲景的阳明承气证;而仲景的少阳证和三阴证,《素问·热论》里没有谈到。

正如柯韵伯在《伤寒论翼·六经正义》中所说:“夫热病之六经(三阴三阳),专主经脉为病,但有表里之实热,并无表里之虚寒,虽因于伤寒?而已变成热病,故竟称热病,而不称伤寒。

要知内经热病,即温病之互名,故无恶寒证,但有可汗可泄之法,并无可温可补之例也。观温病名篇,亦称‘评热病论’,其义可知矣。

”章太炎在《伤寒论今释·序》中亦认为:“少阴、阳明、少阳三者,撰用素问,不违其本,太阳、太阴、厥阴三者,但以前者相校,或反或进名之,又不规规于素问之义也”。   

可见仲景的“三阴三阳”虽然来源《素问·热论》,但已经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任应秋反对在学习《伤寒论》的三阴三阳中,把“热论”与伤寒论的“三阴三阳”混为一谈,那样只会抹煞了临床事实,来作迂曲附会之词,很难融会通达。他亦反对“附会手足经络,又拘于标本胜复”的脱离临床事实做法。

2、“三阴三阳”是《伤寒论》的辨证施治的体系

任应秋不但认为仲景的“三阴三阳”是概括一切疾病的六大证候群,而且认为“三阴三阳”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他们共同组成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就是《伤寒论》的辨证施治的体系。任应秋将“三阴三阳”配合“六变”来认识这个辨证施治的体系。

所谓“六变”,就是表、里、寒、热、虚、实这六种情况,由于在临床上变化无穷,故称为“六变”。“六变”见于《景岳全书·传忠录》,是中医辨证的关键,任老把它作为分析“三阴三阳”的基础。如太阳、阳明、少阳,都是代表热性病证,太阴,少阴、厥阴,都代表寒性病症,太阳、阳明、少阳,都属于实性病症,太阴、少阴、厥阴,都属于虚性病症。

这阴阳、寒热、虚实之中,又有在表在里和在半表半里的不同,太阳是表,少阴也是表,太阳之表属热、属实,少阴之表,属寒属虚;阳明是里,太阴也是里,阳明之里,属热属实,太阴之里,属寒属虚;少阳是半表半里,厥阴也是半表半里,少阳之半表半里,属热属实,厥阴之半表半里,属寒属虚,太阳少阴都是表,太阳之表为发热恶寒,少阴之表为无热恶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