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燕教男中音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周小燕:金嗓丹心的中国之莺

2017-10-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走进楷模 2011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系列报道金嗓丹心的"中国之莺"--记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周小燕在家中练琴.本报记者 董少校 摄■本报记者 董少校2011年8月20日晚上,当第八届上海国际歌剧大师班结业音乐会临近尾声,全场沸腾起来,观众纷纷起立鼓掌,祝贺音乐会成功举办.一直坐在台下的大师班艺术总监周小燕走上舞台,与学员们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尽管已是94岁高龄,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周小燕依然活跃在音乐教学第一线.从抗战烽火里演

走进楷模 2011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系列报道

金嗓丹心的“中国之莺”

——记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

周小燕在家中练琴。本报记者 董少校 摄

■本报记者 董少校

2011年8月20日晚上,当第八届上海国际歌剧大师班结业音乐会临近尾声,全场沸腾起来,观众纷纷起立鼓掌,祝贺音乐会成功举办。一直坐在台下的大师班艺术总监周小燕走上舞台,与学员们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

尽管已是94岁高龄,上海音乐学院终身教授、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周小燕依然活跃在音乐教学第一线。从抗战烽火里演唱《长城谣》,到功成名就之际毅然回国;从指导学生在世界大赛上摘金夺银,到连续8次主持上海国际歌剧大师班,周小燕光大中国声乐艺术的激情从未泯灭,奉献自我、服务人民的愿望随着时间的积累而日渐浓郁。

一片丹心向祖国,金嗓绝技育英才。周小燕,好似那歌声嘹亮婉转的“中国之莺”,用毕生心血唱出了一曲格调高雅的生命咏叹调。

常怀爱国情,中国歌唱家要唱好中国歌

1937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武汉街头的简易舞台上,一位年轻姑娘深情地唱着:“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歌声悲愤苍凉,深深感染了众人。《长城谣》这首抗战名曲,后来被选为电影《热血忠魂》插曲,传遍了大江南北。唱歌的姑娘就是刚刚20岁的周小燕。

一首悲音低回的歌曲,一段难忘的家国情怀。《长城谣》牵系着周小燕对祖国母亲真挚而深沉的爱。

时隔半个多世纪,在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活动中,周小燕走上长城,再次放歌《长城谣》。当年,国土沦陷的恶耗接二连三,她心急如焚;此刻,山河妖娆,祖国强盛,她从心底感到无比自豪!

为庆贺周小燕从教65周年,2005年6月18日,她的弟子们在上海大剧院专门举办了一场音乐会,周小燕又一次登台,领唱《长城谣》。这一年,正值抗战胜利60周年。之前有人担心,她年纪这么大,还唱得动吗?有人则好言相劝,还是不要唱了,万一唱不上去,坏了自己的形象名声。

周小燕当时说:“我今年88岁了,还有两年就90岁了,当年的音色不会有了,但当年的爱国热情和抗战激情还是有的。”一首穿越时空而来的歌,带给观众强烈的共鸣和震撼。友人把现场演出的照片放大了送给她,周小燕把它挂在自家的客厅里。

1938年,周小燕赴法国学习声乐,经过8年的刻苦学习,她出现在巴黎这个国际大都市的舞台上。1946年7月,周小燕在卢森堡举办首场独唱音乐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嗓音纯净,像水晶般坚实,像钻石般光彩”,还有报纸称赞她“花腔技术娴熟高超”。自此,欧洲一些国家的著名大剧院热情地向她发出了邀请。周小燕被誉为“中国之莺”,活跃在意大利、德国、英国、瑞士等国家的舞台上。1947年6月,她参加世界乐坛盛会——首届“布拉格之春”,紧接着在捷克斯洛伐克的五大城市巡演。瑞典、挪威、芬兰、美国……各国的邀请函更是如雪片般飞来。

在事业最为辉煌的时刻,1947年底,周小燕毅然决定回到祖国。1949年,第一届文代会在北京召开,周小燕参加了。她得到大会发的一个小本子,周总理在上面为她题词,“为建设人民音乐而努力”,让她备受鼓舞。郭沫若、茅盾、巴金、田汉、丁玲等也为她题词,勉励她为人民歌唱。

回想起那段时光,周小燕豪情满怀:“我一直记得总理和大师们的话。当一个人民的歌唱家、人民的教师,是最光荣的,这也是我一辈子努力的方向。”

1949年,周小燕进入上海音乐学院,这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成为声乐系教师,生命紧密地与学生连在了一起。

中国歌唱家要首先唱好中国歌,这是周小燕一贯坚持的原则。她不但身体力行,而且教导学生认真去做。她的一位门生曾经举办音乐会,整场都唱外国歌,只在加演的时候唱了首《长江之歌》。周小燕厉声责问:“你是中国歌唱家,为什么不把中国歌曲列入正式曲目?”从那以后,周小燕向声乐系建议,每个学生每学期攻下的10首作品中,必须有4首中国歌曲。

她热爱这个饱经沧桑的土地,这份爱融汇在她毅然归国的行动里,附着在她演唱的曲目表上,体现在日复一日的教学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