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阅|宋希濂回忆录为何叫《鹰犬将军》?

2018-03-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按:宋希濂(1907年4月9日-1993年2月13日),字荫国,湖南省湘乡县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日本千叶陆军步兵学校中国将校班.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一军军长,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新疆警备总司令,华中剿匪副总司令兼第十四兵团司令.因对蒋极忠诚,被称为"鹰犬将军".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以其历年抗战有功,授予青天白日勋章.1949年被人民解放军俘虏后,作为战犯接受改造.1959年12月特赦.1980年宋赴美探亲,后定居美国.19

按:宋希濂(1907年4月9日-1993年2月13日),字荫国,湖南省湘乡县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日本千叶陆军步兵学校中国将校班、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一军军长,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新疆警备总司令,华中剿匪副总司令兼第十四兵团司令。因对蒋极忠诚,被称为“鹰犬将军”。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以其历年抗战有功,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1949年被人民解放军俘虏后,作为战犯接受改造。1959年12月特赦。1980年宋赴美探亲,后定居美国。1982年8月任纽约“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首席顾问。1993年2月13日,因患严重肾衰竭在纽约逝世,享年86岁。

宋希濂曾有自传(回忆录)面世。与其他自传不同,他给书起名为《鹰犬将军》。他为什么要起这样一个自我贬低的书名呢?

宋希濂像

1961年春,全国政协办公室成立了文史专员室。计划召集部分文史专员撰写“三亲”史料,征集相关史料(主要是原国民党军政人员撰写的),并审查来稿,同时协助全国政协文史办公室编辑出版部分文史资料读物。这时据宋希濂特赦不到两年时间,他被安排为第一批文史专员。

文史专员室成立之初,主管文史工作的是全国政协副秘书长申伯纯。他非常善于给文史专员们提供写作思路。

第一批文史专员报到后不久,一天申伯纯对宋希濂说:“要真实撰写历史资料,秉笔直书,对此你是不是还有思想顾虑?”宋希濂愣了,随即回答:“我没有什么顾虑,只要有史料价值,对后人有用,再丑的事我也绝不隐晦。”

申伯纯说:“你的顾虑并非怕丑、怕痛,你现在写出的史料证明了这一点。我提出这个问题,只是一种推测。为什么你在黄埔、大革命时代东征和北伐的经历只字未提?还有抗战时期‘八一三’淞沪抗战、武汉保卫战、滇缅之役你都参加了,打了不少漂亮仗,何以一篇未写?有没有顾虑,你可以直说。如果我分析得不对,就算我多虑,当场收回,好不好?”

宋希濂听后回答说:“我没有写这些,并不是有什么顾虑。我只是没有把握,以我今天的身份,怎样写才对路,才不失分寸?我总认为,还是应以自我反省、批判自己为主,要自我标榜总不大相宜吧?这是实际存在的问题,并非是思想顾虑。”

申伯纯说:“就不称为思想顾虑吧!但你说的难题,我看很容易解决。办法就是秉笔直书,再现历史的真实面貌。当时你怎么样做,现在就怎样写,不要为他人会怎么评价所虑。任何人都要尊重历史,不能割断历史。你当年参加黄埔、东征、北伐也是革命的行动;你主张国共合作,对日军英勇作战,都是维护全民族利益的爱国之举。对这些,你同样应当理直气壮地秉笔直书,为后人留下珍贵的史料。”

经过这次谈话后,宋希濂工作更加勤奋,除审稿外,还将亲身经历的事情,如实地写出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史料28万多字。这些史料经过整理编辑后作为一本完整的回忆录于1986年出版发行,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宋希濂从大陆到美国后,在当地华文报纸发表文章,赞同大陆与台湾两岸统一,遭到部分亲国民党报纸文章的攻击,称之为“中共鹰犬”。一些朋友也写信责骂。而宋希濂并未改变两岸和平统一的主张,一直为此鼓与呼。

对此,与宋希濂素昧平生的李敖为他打报不平了。1984年6月7日,李敖[写了《鹰犬将军》一文。其中质问:“国民党中央日报骂宋希濂‘黄埔败类’、‘甘为中共鹰犬’,但我们遍查宋希濂的纪录,却满篇都是‘黄埔之光’、‘甘为中‘国’(国民党)鹰犬’,他在四十三岁以前的青春,都在为国民党做鹰做犬,做忠鹰忠犬,出生入死、肝脑涂地,他五十三岁以前的生命,又在为曾做鹰犬而付代价,陷身大狱、劳改终年。

为什么他在五十三岁出狱后开始转向?开始‘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为什么?宋希濂到了美国,已不在大陆,不在中共的控制之下,他为什么不‘投奔自由”?为什么不颐养天年,少说几句?为什么要甘为鹰犬成性,一而已矣,继之以再?”

这篇《鹰犬将军》发表在同年6月15日出版的《李敖千秋评论丛书》第33期上。宋希濂辗转看到了,很受感动,遂将自传(回忆录)以《鹰犬将军——宋希濂自述》作为书名。

宋希濂在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社的这本书前言中专门写道:“台湾一位著名的政论家李敖先生写了一篇《鹰犬将军》(见附录),纽约的《北美日报》,转载此文时加了编者按语……我的思想和少年时代一样,那时是救亡图存,是祖国的统一和祖国的富强。《北美日报》编者的这几句按语,可说是我这位行将八十高龄的人一生的总结。我十分感谢这位素无一面之缘的李敖先生为我所写的《鹰犬将军》,并决定用这篇大作作为本书的书名。”

《鹰犬将军》出版后,1987年10月,宋希濂签题“李敖先生指正”一册,由傅朝枢转送李敖。1988年7月28日,李敖回函:“希濂先生:承赠大作《鹰犬将军》,早由傅朝枢先生转到,极为感谢。大作定名,且以我的那篇文字遥应,益感先生盛德。隔海隔世,却能结书缘如此,想来令人欣庆。”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贾晓明《全国政协文史专员二三事》,载《人民政协报》2014年9月25日第6版,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