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和邵华有一腿 毛泽东如何调解儿子儿媳夫妻矛盾:实在有一套

2018-04-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毛泽东让儿媳"要多读"<上邪>,邵华理解了父亲这封家书的用心和意义.此后,邵华的性格慢慢地变得开朗了.豁达了.从容了,对岸青也更加关心和体贴了.两个人之间的矛盾逐渐解决了,"与君相知"的她没有辜负毛泽东的"企予望之",与毛岸青患难与共,白头偕老.摘自 <听毛泽东谈哲学> 作者:孙宝义,刘春增,邹桂兰编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鼓励并希望邵华坚强些,既要以事业为重,又要坚信美好的爱情可以成为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家庭中的纠葛和烦恼的

毛泽东让儿媳“要多读”《上邪》,邵华理解了父亲这封家书的用心和意义。此后,邵华的性格慢慢地变得开朗了、豁达了、从容了,对岸青也更加关心和体贴了。两个人之间的矛盾逐渐解决了,“与君相知”的她没有辜负毛泽东的“企予望之”,与毛岸青患难与共,白头偕老。

摘自 《听毛泽东谈哲学》 作者:孙宝义,刘春增,邹桂兰编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鼓励并希望邵华坚强些,既要以事业为重,又要坚信美好的爱情可以成为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家庭中的纠葛和烦恼的武器。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毛泽东善于调解矛盾,化干戈为玉帛。

1960年,37岁的毛岸青和邵华在大连结婚。

谁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毛泽东的家也不例外。而毛岸青和邵华的婚后生活自然总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再加上岸青的精神不能经受一点刺激,小夫妻之间自然而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一些小脾气。

对这一切,毛泽东十分理解邵华。毛泽东于1962年5月2日离京南下,7月6日才回到北京。在接到毛岸青和邵华两人要分别给他写信的消息后,匆匆行程中的毛泽东在6月3日上午7时给邵华回了一封信:

你好!有信。拿来,想看。要好生养病,立志奔前程,女儿气要少些,加一点男儿气,为社会做一番事业,企予望之。《上邪》一篇,要多读。余不尽。

父亲

六月三日上午七时

令人奇怪的是,这封家书毛泽东没有写抬头,这也是毛泽东家书中惟一没有抬头的信件。家书中,毛泽东首先劝慰儿媳邵华“要好生养病,立志奔前程”,而且“女儿气要少些,加一点男儿气”,希望邵华勇敢地面对生活中、学习上暂时的困难和挫折,要有一股不服输、不怕苦和战胜困难的精神,要有“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英雄气,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做一番事业”,这是毛泽东所“企予望之”的。“《上邪》一篇,要多读。”

七个字,笔力千钧,意味深长。

《上邪》乃汉朝民歌《饶歌》第十六曲。“邪”即“耶”。全词为:“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是一个女子对爱人的山盟海誓。意思是说:“苍天啊!

我对你发誓,我和我的爱人相亲相爱,我们的爱情永远没有断绝的时候!只有到了山夷为平地,江水干枯,冬天雷声阵阵,夏天雨雪纷纷,天地合而为一的时候,我才敢决定与您断绝关系!”诗中列举了五种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来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坚定不移。

毛泽东以其渊博的学识巧妙地告诉儿媳一个做人处世的道理,鼓励并希望邵华坚强些,既要以事业为重,又要坚信美好的爱情可以成为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家庭中的纠葛和烦恼的武器。可见毛泽东的用心良苦。

毛泽东让儿媳“要多读”《上邪》,邵华理解了父亲这封家书的用心和意义。此后,邵华的性格慢慢地变得开朗了、豁达了、从容了,对岸青也更加关心和体贴了。两个人之间的矛盾逐渐解决了,“与君相知”的她没有辜负毛泽东的“企予望之”,与毛岸青患难与共,白头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