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篆刻 篆刻的程序及刀法是怎样的?

2017-06-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篆刻又名刻印.治印,俗称刻图章,是我国一门传统的独特艺术,从古代玺印.明清的流派篆刻,一直到现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顾名思义,篆刻应以篆书为主,但随着篆刻艺术的不断发展和艺术形式的日益丰富,隶书.楷书.行书也可以入印,现在使用的简化汉字自然也可治印.如果生性娴静,视力和腕力都还不错,休闲时不妨准备一柄刻刀及数方石章,以及毛笔.黑墨.砚台.宣纸.印泥.砂纸等,便可以练习篆刻.刻印材料有多种,其中石章可谓经济实用,因其质地脆爽,易于掌握,且能体现刀法.章法的神采情趣,所以最为人们爱用.由于篆刻所需

篆刻又名刻印、治印,俗称刻图章,是我国一门传统的独特艺术,从古代玺印、明清的流派篆刻,一直到现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顾名思义,篆刻应以篆书为主,但随着篆刻艺术的不断发展和艺术形式的日益丰富,隶书、楷书、行书也可以入印,现在使用的简化汉字自然也可治印。如果生性娴静,视力和腕力都还不错,休闲时不妨准备一柄刻刀及数方石章,以及毛笔、黑墨、砚台、宣纸、印泥、砂纸等,便可以练习篆刻。刻印材料有多种,其中石章可谓经济实用,因其质地脆爽,易于掌握,且能体现刀法、章法的神采情趣,所以最为人们爱用。由于篆刻所需工具材料较为简单,费用不大,小天地中却能获得大趣味,既能静心养性,又能养生延年。除了先大篆、小篆、汉篆外,入印字体还有隶书、楷书、魏碑、行书等。

印面形状有圆、方、椭圆、长方、偏方、葫芦形、不规则形等。白地红字印,即印文刻成凸状的称为朱文(阳文)印;红地白字印,即印文刻成凹状的称为白文(阴文)印。朱白文相间者,称为阴阳文。篆刻的技法主要是篆法、章法和刀法。其中篆法是篆刻的基础,是章法和刀法的依据。因此,要掌握篆法,就要写好篆书、认识篆体字,还要了解各种篆书体式的风格和特征。研究篆书,知其渊源,临摹篆书,了解篆书的结构形态,才能在篆刻时得心应手,胸有成竹。印章的布局、构图是表现篆刻作品气韵和形式美的重要一环,是根据篆字的多少、体式、印材形状来表现整体的美。篆刻中常用的章法主要有几种,如疏密虚实是利用印文笔画的繁简不同,把印文安排得虚密得当,虚实相生,这种章法可造成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线条美化也是构成章法美的因素之一。

印文的笔画通过长短粗细、方圆刚柔和形断意连等不同变化,可使章法变化多姿。在篆刻作品中还会看到印文笔画有时增损或合并,这是为了避免比例失调或是填补空白。在异形和不规则的印材上制印,又要随形布局,根据印材的不同形状,如圆形、菱形、椭圆形、曲尺形和不规则形状等,对印文做变形处理,以适应印形,安排得当。
篆刻的刀法是指篆刻过程中冲刀、切刀等运刀方法,需要认真钻研。执刀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和食指的第一节捏住刀杆,中指抵住刀杆,无名指和小指紧贴中指,与执钢笔的方式近似。刻印时五指向前伸展,这种执刀法比较普遍,多适用于冲刀刻印。

还有一种执刀法是拇指抵住刀杆一侧,其余四指如握拳状,缩向掌心,握紧刀杆,刻印时主要运用腕力,多适用于切刀法。冲刀是刻印时刀杆侧斜,以刀角入石,用指、腕之力推刀向前,进行上下、左右、顺逆和斜向的冲刻。冲刀要用力均匀。冲刀运用得好,能把印文线条的遒劲挺拔和圆转流利的笔意很好地表现出来。切刀是刻印时刀杆稍直,以刀刃的一角切入石中,用手指抵握住刀杆,主要运用腕力使两个刀角一起一伏地自内向外或由外向内的连续切刻。要注意接刀的痕迹不要过于明显而形成锯齿状。切刀运用得好,笔画气势连贯,能取得苍健刚劲的艺术效果。冲刀和切刀还可以结合使用,可使刀法富于变化,韵味更足。

篆刻刀法中还有修饰和补充的办法,譬如复刀和补刀。复刀是刻后意犹不足,再加刀补刻。补刀是用剔、刮、旋等方式,对印文稍加润色和整饰。
篆刻的程序一般是先将印面用砂布、砂纸磨平,磨时砂纸放在平坦的桌面或玻璃板上,印石在砂纸上旋转地磨,这样可以把印面磨得很平。磨时要缓慢,用力要均匀。磨平印面后,就可以按照印石的形状,采用的字体和印文内容在纸上来设计印稿。定稿后用毛笔直接用反字写在印面上,并用镜子照视一下,以检查是否写错以及章法上有无欠缺。待墨迹干透即就可操刀刻印。印面刻好后还不能说是一件完整的篆刻作品,还要在印的侧面刻上边款,这犹如书画作品上的题字。篆刻的边款是作者姓名或求刻者的姓名、制印的时间、地点、创作心得、感受以及图案等内容。边款刻在印石的左侧面,如文字内容多时,依次刻在其他侧面直至印背。印文和边款刻好以后,就可钤印和拓款了,篆刻的程序也基本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