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中 对《老子》的认知是否存在偏差?

2018-01-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对于老子的认知,必然来自对老子文本的解读.冯友兰用英文写<中国哲学史>的时候(其实也并非其本人手笔,是找人根据其讲义代笔润色的,英语毕竟非冯母语),所依据的老子文本不过是流行本,而非后来出土的郭店楚简本或马王堆帛书本之类.而古本老子与今本老子的差异是很显著的.依据今本所得到的对老子的认知很难说没有偏差. 2.老子非一人一时之作,其文本的演变也十分复杂,错简纷呈不说,还经说混杂,所以很难依据现存文本轻易判断老子本意为何.3.老子文字古简,概念含混,字词多义,还常用韵语.用散文诗写就的哲学著作

1、对于老子的认知,必然来自对老子文本的解读。冯友兰用英文写《中国哲学史》的时候(其实也并非其本人手笔,是找人根据其讲义代笔润色的,英语毕竟非冯母语),所依据的老子文本不过是流行本,而非后来出土的郭店楚简本或马王堆帛书本之类。

而古本老子与今本老子的差异是很显著的。依据今本所得到的对老子的认知很难说没有偏差。 2、老子非一人一时之作,其文本的演变也十分复杂,错简纷呈不说,还经说混杂,所以很难依据现存文本轻易判断老子本意为何。

3、老子文字古简,概念含混,字词多义,还常用韵语。用散文诗写就的哲学著作必然是多义的。因此也很难说陈鼓应对老子的认知就是无偏差的。 4、离开对老子的文本分析谈对老子的认知,就如同离开概念谈论理论一样,必然是自说自话。 以上,一点浅见,更多内容请见: (二稿)【老子附會:《道德經》八種對勘、拼貼與臆解】(艾習角著).pdf